白銀區強灣鄉: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旅遊提檔升級

2020-03-25     白銀區發布

  這個季節正是去鄉村旅遊的好時光,在褪去冬日的焦躁之後,鄉村呈現出的美,比城市多了一些純粹,景色怡人、賞心悅目。「現在我們白銀的很多鄉村環境越來越好,景色越來越美,旅遊景點裡的游步道、停車場、公共廁所等基礎配套設施都很完善了。」近日,在強灣鄉羅家灣村踏青的張大爺由衷地說。

  在強灣鄉美麗鄉村環境改善、基礎設施持續提升、鄉村旅遊再上台階的背後,離不開「四抓四促」城鄉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的持續推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這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村田園美景,就在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桃園•羅家灣。一到周末節假日村裡就會迎來一輛又一輛的旅遊車輛,滿載著人們的好奇和期待。

  近日,借著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的東風,強灣鄉拆除了大量殘垣斷壁、廢棄建築、違章建築,廢棄的廁所、圈舍、窩棚倉房、破損危牆及破舊危房,家家戶戶整治了美麗庭院。強灣鄉將利用拆出的空間,通過搭配種植不同品種的樹木方式進行綠化美化,對拆除後可以復墾的宅基地督促農戶耕種,進一步提高村莊綠化率。並將對村莊內遺留的原有道路、巷道、村莊出入口未硬化道路全面進行水泥硬化,通過提高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更加方便村民的出行。

  「這些都為我們強灣鄉發展鄉村旅遊再上台階注入了『美麗因子』。」強灣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魏軍邦介紹說。如今,強灣以城鄉環境專項整治為契機,以歷史經典、文化典故、山水資源為基礎,切實改變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狀況,著力創建環境優美、清潔乾淨、文明向上、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在村民馮大娘家,新蓋的農家四合院內擺放著各種花卉和盆景,「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農民生活水平都明顯提高了,生活環境又這麼好,農村可不比城裡差呀!」馮大娘幸福的說。目前,羅家灣村建設1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廣場一處,建成5000平方米的人工湖,栽植各類綠化苗木4000餘株,綠化湖畔和房前屋後空地3000餘平方米,餐飲、茶屋、咖啡廳、網球場、衛生間等旅遊服務設施也已開工建設,建成後的羅家灣既有鄉村特色,更顯現代趣味,讓人們來了可看可玩,把鄉村旅遊品質再提升一個檔次,羅家灣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幸福桃園」。

  自3月初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強灣鄉已累計拆除危房、殘垣斷壁等421處,面積32682平方米。「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三城同創等工作,我們不斷推動項目投產落地,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為全域發展鄉村旅遊、建設城市棲息地而不斷努力。」強灣鄉城鄉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工作人員介紹說。

  走進強灣村,白牆黛瓦、花木涼亭、流水木橋……一派清新的新時代鄉村景象映入眼帘。「我之前看到的景象跟現在幾乎是天壤之別!」兩年前來過強灣村的人們忍不住驚嘆。

  「之前村民房前屋後都建了很多違章建築,不僅亂搭亂建現象非常普遍,而且許多侵占了集體土地,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和村裡的環境。」強灣村黨支部書記楊海說,「環境整治之初,村民都不太理解,無奈之下只能黨員幹部帶頭拆,我家就在前面,也是帶頭拆的第一批。」

  令人感動的是,七十多歲的村民王大爺不僅配合村幹部拆了違建,還主動提出把家門口的空地移交給村集體。他說,「我身體有殘疾,平時靠村裡面照顧,共產黨好,我沒有貢獻可以給到大家,家門口的空地給政府,用來多造幾個停車位也能方便鄉民,或者多種幾棵樹也可以美化我們村的環境。」

  在示範帶動、齊力拆整下,下一步,強灣鄉將利用拆出來的空間,建設休閒綠地景觀、停車場、涼亭等便民設施,並沿金大溝打造精巧的「公園景觀」。

  村民陳阿姨每天都要沿著整治好的河道散步,她說,「我們村積極治理環境,美化公園,其他村的村民現在都很羨慕我們,也催著鄉里把他們那邊都全面拆整下,打造得跟我們這邊一樣漂亮。」

  不僅要讓村民的居住環境更美,也要讓鄉村耕地重新披「綠」。

  3月初以來,強灣鄉對長期在耕地上搭建的廢棄大棚進行全面整治,「此次整治後可以復墾的宅基地將進行復耕,根據季節特徵種植農作物、種植樹木進行綠化。」強灣鄉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工作人員介紹。

  「對於強灣鄉來講,發展旅遊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一個最有效的抓手。我們的目標就是『村莊變景點,田園變公園』,打造一個個美麗的田園綜合體,把強灣鄉真正變成一個全域旅遊的大景區,讓老百姓在全域旅遊中脫貧致富,過得更加幸福!」強灣鄉負責人對鄉上發展全域旅遊信心滿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GFFE3EBrZ4kL1ViPb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