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Read/Lonely Planet
2019進入倒計時。
這一年,
你的旅行地圖上是否又多了一些腳印?
你的旅行經歷是否又精彩了一些?
翻開手機相冊回顧,
定是收穫滿滿。
而那些滿世界亂跑的LP作者,
又度過了怎樣的2019?
先來看看他們精彩的旅行故事吧~
由王木子提供
布拉格去過很多次,但帶著狗狗KUMA一起卻還是頭一遭。大部分的室內景點都不允許狗進入,同行的夥伴進入教堂參觀時,我們只能帶著狗在門外等待。沒想到穿著潮牌衛衣的KUMA引起了旅遊團的大規模圍觀,甚至有人以為和狗合影是收費項目,遞上來錢就往旁邊湊。
由王木子提供
鬧了笑話之後,我們也調整了行程,以城市街區遊覽為主。查理大橋、布拉格城堡......每一處標誌性景點都要讓她也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本已司空見慣的景色突然將主體換成狗狗之後,照片也產生了充滿趣味的張力。
由王木子提供
由王木子提供
在布拉格幾天,美食品嘗是KUMA最喜歡的部分,但人們嘖嘖稱嘆的布拉格城市塗鴉藝術她卻沒什麼興趣。於是回程時最終決定順應她的心意,在德萊斯頓的薩克森小瑞士國家公園讓她盡情釋放。
由王木子提供
在章朗喝茶
2019有過很多次故地重遊,已經記不起是第幾次去雲南,經過飛機、計程車、汽車轉汽車、摩托車的折騰之後,才到了西雙版納的一個小村落——章朗。來之前沒有太多預期,只知道這座位於海拔一千多米的布朗族古村落盛產茶葉。6月的版納熱得讓人發狂,這裡的夜還涼爽得需要蓋棉被。
和我們的「房東」一起吃飯
我和朋友住進了一個村民的家中,在簡陋的地板上睡了4晚。幸運地是,正好趕上關門節前一個月的時間,村裡各種「大事」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因為關門節後,所有的娛樂活動都會暫停),聽說那個月村裡已經舉行了四場婚禮,每場婚禮會宴請三四天。於是我們跟著當地人,參加了一場婚禮、一場上新房,還去制茶廠里品古樹茶、聽午後陣雨。
上新房舉行的儀式
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是有一天上午大雨,我們沒能出門,住的那家爺爺講起了布朗族的各種民俗文化和章朗的歷史。他拿出自製的四弦琴,為我們表演了一曲布朗族傳統歌曲,還吹起了一種竹子樂器和牛角樂器。樂聲悠悠,在雨中徐徐鋪開。
由劉昊提供
今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旅行,非烏茲別克莫屬。5月初,我和幾位朋友湊了一周假期,從這個國家最西邊日漸萎縮的「大湖」鹹海開始,沿著公路和鐵路一路向東,看著天際線由黃變綠,經過一座座綠洲——努庫斯、希瓦、布哈拉、撒馬爾罕,最後回到首都塔什干。
在撒馬爾罕的集市上品嘗當地小吃
這是一段與沙塵有關的旅行,我們的手機上總是悄然落滿細沙,越野車在荒草中游蛇般不斷扭動車頭,躲避那些打著旋兒到處亂卷的沙塵。風毫無遮攔,拂過黃色大地,植物把身體縮到能夠存活的高度,顯出焦渴與生機,相形之下,那些水草豐沛、古蹟遍處的城市顯得尤其旖旎。
我和朋友們在撒馬爾罕與一位小羊倌一起放羊,山谷間響起中文和烏茲別克語的「放羊交響曲」
笑起來露出幾顆金牙的當地老奶奶
記憶最深刻的事情是去尋找鹹海,過去我幾乎不能相信,我們顛簸而過的山谷以前曾是鹹海的湖底,直到我在枯草之間隨手撿起一把小而潔白的貝殼。當我站在山坡高處向下望去時,看到一片乾涸的深淵,幾十年前那裡還是漁船如織,有鯛魚和鯉魚躍出水面。直到太陽西沉,我們才在呼嘯的冷風中追上了鹹海的湖岸。
鹹海岸邊都是鹽鹼地,因為水量銳減,湖水含鹽量極高,死掉的貝殼形成了一片踩上去清脆作響的貝殼地
消失的十分之九的湖水去了哪裡呢?它們喂養了棉花,讓這個國家成為全球前十大棉花出口國之一,這些棉花豐富了人類的衣櫥。那幾天每當我摸到棉織品,心裡都有說不出的悵然。旅行的尾聲,烏茲別克畫家瓦西里把他的素描作品送給了我們,他是我們在塔什干最靠譜最博學的嚮導,俄羅斯後裔的嚴肅、深沉和浪漫都寫在臉上。
由劉昊提供
由劉子瑄提供
2019年先後跑了九州與北海道,然後終於在秋天來臨前踏上紐約這顆大蘋果,待了將近一個月。
由劉子瑄提供
先是圓一場去西村聽夜間爵士樂的夢,然後在下東城那些美國夢時代留存下來的廉價租屋處,聽了猶太裔、德裔與愛爾蘭裔的移民故事,順便到紐約第一家讓「女性名詞」出現於招牌上的猶太餐廳(Russ &Daughters),享用了滿滿鮭魚的猶太潔食餐。
爵士酒吧
猶太餐廳
旅程後半都住在布魯克林,步調越來越悠閒,常常騎著單車就繞去Greenpoint區,因為那裡有一家波蘭移民口中最好吃的蘋果蛋糕店。
布魯克林步調比曼哈頓慢上許多
而最難忘的則是在中央公園以北的哈林區,跟著非裔美國人的腳步,聽著流行音樂史、再品嘗所謂「吃進靈魂里」的SoulFood。
哈林區
由何苗苗提供
今年常規的「年度旅行」給了並不常規的「中美洲」。如果非要在中美7國中選出一個最愛,那就是尼加拉瓜了。位於中美洲的中心,它似乎讓中美洲的所有「特色」在這裡達到了平衡——治安比北邊的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貝里斯好太多,物價又比南邊的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低了好幾個檔次。中美大陸上代表性的自然風光——火山、海灘、森林、湖泊它一個不落,旅行者卻很少。
爬火山大隊
這兒隨處都是火山的身影,你可以背著滑板登上火山,再從上面滑下;可以爬到活火山口,看裡面岩漿噴涌;但睡在樹蔭下的吊床上遠遠欣賞最舒服了。
由何苗苗提供
尼加拉瓜第二大城市萊昂極具殖民風格,兩百年歷史的萊昂大教堂保存著精美的石雕,其天台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還可以眺望城市風光。
由何苗苗提供
由何苗苗提供
近年來的政局動盪讓尼加拉瓜少有旅行者造訪,直至2019年初旅遊業才開始逐漸恢復。但當地人對旅行者熱情、友好,鏡頭感十足,有的會跑過來跟你對話,大膽的會要求合影,還會真心誠意地邀請你到家裡做客,對我來說,當地人的溫度也是讓我愛上這兒最重要的原因了。
由何苗苗提供
由詹依潔提供
10月底的墨西哥,我走進了《尋夢環遊記》的世界。人們說,色彩斑斕的瓜納華托(Guanajuato)是電影中的亡靈世界,絢麗夜景成就無數旅人的夢,而我卻獨獨眷戀市場中飄揚的剪紙與攤販遞上的,略為甜膩的糖霜骷髏。
剪紙是墨西哥流傳已久的亡靈節傳統
布滿街巷骷髏裝飾是亡靈節造訪墨西哥的一大驚喜
人們說,瓦哈卡(Oaxaca)有著最原汁原味的亡靈節,於是我停駐於此,白日穿街走巷,看祭壇與骷髏裝飾綴滿小鎮;晚間拎著啤酒尾隨巨大骷髏,走進萬壽菊花海妝點的墓園,在墓碑旁聽一場音樂會,看彩繪臉面後的遊客穿梭如亡靈。
由詹依潔提供
帶上人體彩繪顏料,為自己畫上一張卡崔娜骷髏(la calavera Catrina)的面孔
但最難忘的,或許仍是受邀與當地人並坐守夜,靠翻譯軟體交換他們對至親的回憶。Xoxocotlan墓園成千上萬的燭火徹夜不熄。
每年10/31夜裡,Oaxaca居民都會攜家帶眷前往墓園守夜,一同細數對過世親人的回憶
由詹依潔提供
最後,在墨西哥城的滂沱大雨中,我與遊行隊伍共舞,歡慶生死。「生命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遺忘。」感謝墨西哥在2019年讓我看見了不一樣的死與生,也期待2020年能遇見更不一樣的世界:)
墨西哥城亡靈節大遊行
由詹依潔提供
由樓學提供
亞美尼亞之行是在不安中開始的:我的護照上有一個來自「敵國」亞塞拜然的當天出境章,懷著被出入境官員刁難的忐忑,我莽撞地衝進了Alaverdi河谷,穿越了數不盡的修道院,在一個轉彎之後,猛然看見了亞拉加茨雪山。
亞拉加茨山下的村莊
Alaverdi河谷中的前蘇聯工廠
這是一個屬於雪山和修道院的國度。首都葉里溫的居民們每天都與另一座已經「失去」了的亞拉臘雪山相伴。在《聖經》的記載中,這裡是停泊諾亞方舟之地,無疑是亞美尼亞的精神圖騰。但遺憾的是,亞拉臘存在於亞美尼亞的錢幣上、國徽上,唯獨不存在於亞美尼亞的國土上——這也成為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宿怨的根源。
Geghard修道院
雪山與修道院最著名的組合,即是亞拉臘背景下的Khor Virap修道院,當我的司機遠遠望見雪峰隱現,便伏在方向盤上哀怨又虔誠地喃喃祈禱。
亞拉臘山下的Khor Virap修道院
奇妙的經歷也發生在埃奇米阿津,這裡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的首都。當我尋找班車前往時,從沒有想到會如此容易:中國援助的公交車上,甚至用中文標註了目的地。而街頭的廢墟里,還有附近的居民前來禱告。我甚至偶遇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在黑色的人群中,聽到了古老傳統的迴音。
埃奇米阿津的修道院
埃奇米阿津,廢墟里祈禱的人
由刀哥提供
像古人那樣沿著絲綢之路去欣賞那些散落在這條路上的石窟,一直是我的夢想。
馬蹄寺石窟
今年三月,我從長安出發,沿絲路東線北道的路線,過彬縣、固原、平涼到天水,再從蘭州向西北進入河西走廊,一直到達敦煌,基本上把隴東、陝北石窟和河西走廊石窟都看到了。算下來差不多看了20個石窟,但一點沒有審美疲勞,每個石窟都有它獨到的美。
昌馬石窟
除了天水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這樣的著名石窟之外,我也去了一些未曾開發為旅遊景區的小石窟。例如在涇川,探訪羅漢洞的過程就非常好玩,這是一處野窟,需要依次穿過田地、桃林,再從一個小山坡爬上去。三月的田野風景如畫,尋訪石窟的過程好像年少時期的春遊。但看到的結果又令人傷感,因為破壞實在觸目驚心,洞裡幾乎沒有留下佛像,只有窟壁上還有部分浮雕彩繪天王,類似河北省博王處直墓石刻的北宋風格,美極。
炳靈寺石窟
那時就就想,幸好我來了,也許再過幾年,連這一點點殘存的美,也會消失……
由刀哥提供
由董馳迪提供
「在孤獨星球」是很難好好旅行的。工作計劃總是難以調試到目的地的「最佳的時間」,所以,就有了10月底去北海道道東的「錯誤「行程。淡季班車停運,想看全知床半島的南北兩邊,我需要縱穿北海道兩次。
摩周湖的雨天
於是,我行屍走肉地坐上5點大巴,被濕地上蒸騰得如夢如幻的晨霧驚醒;趕2019年發往知床五湖的最後一班車,在岩尾別偶遇了冬眠之前的棕熊;在オロンコ岩包場看日落,和海釣的大叔閒聊鄂霍茨克三文魚;在夜裡無處可去的宇登呂,和唯一的住客喝啤酒看電視,吐槽東京奧運會卻要在札幌比賽馬拉松……整個路途中,同車的人不超過5個,看到的遊客沒有烏鴉和海鷗多。
由董馳迪提供
最後,我採訪到了一位在知床從業9年的嚮導。當我又拋出俗氣的問題時,他的回答是:「對於熱愛自然的人,沒有錯誤的季節。大自然會呈現它運行的本色,隨心而至,就是順應自然」。現在,我不能同意更多。如果當時選擇了「最佳時間」,以上的體驗應該就不會這麼清淡而美好。
由董馳迪提供
由丁海笑提供
2019我選擇「不酷」的旅行,重走了一些懷舊路線。一個讓人憂慮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的「戶外天堂」變得不再歡迎驢友,同質化的生態棧道和醜陋的水泥道路破壞了原本由泥土、碎石與草木鋪墊的古老小徑,日益走紅的扎尕那也難逃一「劫」。
由丁海笑提供
不過景區無法將龐大的洛克之路完全覆蓋,從扎尕那出發,有數條徒步路線穿越「洛克之路」,最短的是扎尕那小環線,途經一線天、石林和石城後回到仙女灘,當天走完強度較大,我們選擇到石林後折返。
由丁海笑提供
從東哇村出發,一日暴走22公里,一路沿著蜿蜒的峽谷與滑石區,松林茂密,瀑布相伴,終點是裸露的石林,如同哥特風格的大教堂建築。走到途中,原本已被磨平的Gore-tex橡膠鞋底徹底脫落,只好拖著半隻鞋繼續走了十幾公里。這雙鞋曾陪我走過「環亞旅行」,現在終於壽終正寢。
由丁海笑提供
看完這些「在路上」的故事
下一位分享人就輪到你啦
2019年
你打卡了哪些目的地?完成了哪些旅行願望?
看過了哪些美景?吃到了哪些美食?
發生了什麼讓你難忘的旅行故事?
統統分享給LP吧!
今年我們準備了一張 6天5晚北極探險帆船票
30本 Lonely Planet 指南
和10份 Lonely Planet 定製旅行套裝
送給一直「在路上」的你!
2019我在孤獨星球
旅 行 故 事 征 集 活 動
- 活 動 時 間 -
2019年12月13日 — 12月26日
- 參 與 方 式 -
微博平台
關注Lonely Planet官方微博@LonelyPlanet
同時編輯微博並添加話題#2019我在孤獨星球#+ 不少於三張的旅行照片或一段視頻+ @LonelyPlanet
舉個例子
微信平台
在朋友圈編輯你的故事,並添加話題 #2019我在孤獨星球#+ 不少於三張的旅行照片或一段視頻
+ @LonelyPlanet截圖發送至Lonely Planet微信後台
舉個例子
# 發送後台操作步驟 #
- 活 動 獎 品 -
- 年度大獎 -
1張 北極探險倫勃朗號「朗伊爾城-斯瓦爾巴群島」 6天5晚帆船探索之旅船票
由 Jordi Plana 提供
今年,Lonely Planet 聯合野去自然旅行,為你準備了1張開往斯瓦爾巴群島的船票,圓夢北極!去到大多數普通人來北極能到達的最遠地方,乘船旅行、登陸探險、觀賞可愛的極地動物,探索「世界盡頭」的極致體驗。
30本 Lonely Planet 指南
每位獲獎者可任意挑選一本已出版的指南(書目戳微信公眾號後台:Lonely Planet 中文版完整書目)
10份 定製旅行套裝(行李牌+打包帶)
和我們分享2019年你的旅行足跡
或者記憶猶新的旅行故事
我們將會根據圖文、視頻質量
旅行故事的精彩程度等因素
最終評選出以上獎品的獲得者哦~
感謝野去自然旅行為本次活動提供的大獎
北極探險船票領取及使用詳情
請到微信公眾號後台回復「2019JP」查看
最終獲獎結果
將在12月27日的微信推送中一同公布
快來曬出你的旅行故事吧~
看看同在這顆星球上的LPer們
度過了怎樣精彩的2019!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為Lonely Planet 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