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周知,今年是中國的5G元年,目前,中國5G商用牌照已經發放,這就意味著5G商用已經啟動,將會在國內開始迅速普及。伴隨5G商用幅射面的不斷擴大,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中國AI晶片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AI晶片廠商如何利用這個發展機遇加快搶占邊緣側市場陣地呢?首先應當明確的是,邊緣計算等AI晶片目前最大的應用市場其實是在中國。隨著越來越多人工智慧應用的落地,華為、商湯、曠視、比特大陸等企業紛紛推出優秀的產品並在市場上站住了腳跟。這一方面加速了基於人工智慧的應用成熟,另一方面也給AI晶片帶來了市場,從而為人工智慧完整產業鏈的成熟帶來了機會。
5G確實是物聯網時代的血液,可遠遠不是改變手機網速,讓你看電影更加迅速這麼簡單,到那時生活方式將會改變,物聯網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能
而人工智慧的火熱以及雲計算的成熟使得科技巨頭持續發力著雲端AI晶片,而隨著5G、物聯網的到來以及智能終端的崛起,邊端AI晶片成為追捧對象。
巨頭的雲端AI晶片布局
談及雲端AI晶片,自然是科技巨頭的市場。國外英偉達、谷歌、高通、亞馬遜,國內百度、華為、寒武紀以及比特大陸均早早便開始布局。如早在2016年5月的谷歌I/O大會上,谷歌便宣布推出第一代TPU,如今,這一雲端AI晶片推出第三代。
不完全統計,各大科技巨頭多從2017年起布局雲端AI晶片,截止目前已推出一款或多款雲端AI晶片:英偉達的Volta晶片、百度的XPU、高通的Cloud AI 100、華為的昇騰910和昇騰310、寒武紀MLU100、比特大陸BM1680等。
邊端AI晶片來臨
在AI晶片市場上,除了競爭激烈的雲端AI晶片,端側AI晶片也呈現一片藍海。這些邊端AI晶片可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智能音響、智能攝像頭等多種工作、家居場景。而推出這些邊端AI晶片的企業,除耳熟能詳的科技巨頭外,不乏AI明星企業和AI創企。
受追捧的三點因素
不可否認,AI晶片正由雲端走向終端和邊緣,而造成這一趨勢的,主要有三點因素:
第一,數據由雲走向邊緣。當下我們處於數據爆炸的時代,IDC數據統計,全球近90%的數據均在近幾年產生,到2020年時,全球數據量將有2016年的16.1ZB增長到44ZB。同時,未來幾年內,邊緣側數據將達到50%,而這些數據,多由終端採集、產生。因此,需要端側AI晶片將其就近分析處理。
第二,智能終端多樣化。正如上文所述,無論是智慧型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還是智能電視、智能音響等家居產品,亦或是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等安防產品,均需要集成邊端AI晶片,而這一市場的量級,遠超過雲端AI晶片。以常見的智慧型手機為例,2018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4億台,這也意味著,如果將來的智慧型手機均提供AI功能,僅在智慧型手機上就消耗14億邊端AI晶片。可想,如果加上智能音響、智能電視、智能攝像頭等各種智能終端,邊端AI晶片市場將多麼恐怖。
第三,邊端AI晶片更宜推出。邊端AI晶片之所以吸引更多玩家,除市場更廣外,另一原因便是相比雲端AI晶片,邊端AI晶片更便於設計、研發、生產等,同時對生態系統要求並不苛刻,而且由於單晶片售價並不昂貴,也便於AI創企的資本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