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三種練法,三層道理。這部拳法由此也展開了一段故事。
自幼習武
許多人對郭雲深並不熟悉,他是和董海川,楊露嬋一個時期的人,也是近代武術史上一位及其重要的人物。人們都稱他為拳學的巨擘。
「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雲深自小就喜歡習武,家裡雖然不富裕,甚至是貧窮。但是從未放棄學武的決心,他拜訪劉曉蘭先生,跟孫亭立先生學習八極拳,對於武術,郭雲深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這樣的付出並沒有白費。
偶然的機會,讓他去到了山西,多年的堅持和決心使他的梨花大槍和猴拳演示的靈活自如,氣勢如虹。演示完之後,就獲得了李先生的讚賞,認為他是一個可造之材。自此以後,郭雲深就成為了李先生的弟子。這對他的武動造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句話叫做「年輕人血氣方剛」,即便他在武術上的領悟再高,但畢竟處於這個容易衝動的年紀。在他年輕的時候將武術學成,郭雲深從小性格就剛正不阿,看不得別人被欺負,尤其是有人橫行霸道,欺負百姓。
在踏入江湖以後,碰到一直被自己討厭的欺負百姓的惡霸,內心自然憤懣不平,在打架的過程中,失手將惡霸打死。也因此開啟了他的牢獄生涯。
堅定初心
面對朝廷的責難,官兵的追捕和審查,無論當時的情況有多麼讓人憤恨,惡霸的死亡就是鐵證,他再如何辯駁,訴說惡霸的惡行也無濟於事。最後,只能被關進獄中等待秋後問斬。
自古以來有多少人被判秋後問斬,又有多少人無法忍受監獄裡的生活而輕生或者得過且過的過日子?但是郭雲深被抓進監獄,他的手上,腳上都戴上了手銬和腳鐐。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武術」依然存在於他的心中。這是他的信念和夢想。郭雲深知道自己不能放棄,堅定地練習拳法。
歷史上為了防止犯人的逃跑和方便監獄的管理,所以給進入監獄的人戴的枷鎖,都是用鐵製成的,不僅如此,它的重量高達十斤。假若普通人戴上它,恐怕連邁開步子都非常困難。雖然郭雲深經常習武,力量非常人所能比。但是身上的重量讓他只能艱難的行走。每每嘗試他幾乎只能踏出半步,但就是這半步,成就了郭雲深。
在獄中暗無天日的日子裡,他堅定自己的初心。「半步崩拳」也誕生在了這裡,它將在以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他在獄中的情況被當時的縣令所注意,對於郭的毅力縣令也有些佩服,於是便奏請了皇帝,說明了情況,最後由秋後問斬變成了有期徒刑。郭雲深也是幸運的,在重新被判後的第二年,光緒皇帝大赦天下,因此,郭雲深被無罪釋放。
闖蕩江湖
從監獄出來的他,武術不僅沒有退步還精進不已,再次走上了江湖。也有了一段「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傳奇。他的形意拳為什麼能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這時的他已經在武術界非常有威望了,聽說他的拳法動如飛鳥,不論與誰比試,對方有多快,郭雲深都能避開別人的攻勢。曾經用形意拳理論,將五人打出一丈之外。這足以見郭的武術之高。
他在武術界的聲望也越來越大。在武術界也有許多人自幼就習武,名聲遠揚,對於郭雲深有人崇拜,當然也有人嗤之以鼻,十分不服。其中,「鬼八卦」就是其中之一,曾經他戰勝了劉德寬,可以說很有名了。
第一次交手,「鬼八卦」就一回合被打倒。氣盛的焦蘿夫不肯服輸,下定決心要找出擊敗郭雲深的方法,幾乎每天都在思考,終於有一日從庖丁做菜的手法中領悟出來。自此開始苦練砍法。
第二次比試,郭雲深知道「鬼八卦」有精盡,依然不懼,「鬼八卦」雖然苦練幾年,但當真正比試時,面對凌厲,又宛如巨浪的拳法還是無法招架,失敗而去。
兩次的敗北並沒有打消他的念頭,反而越加堅定,他堅信砍法可以破解郭雲深的招數,於是,他又與郭進行了第三次比試,郭雲深面對「鬼八卦」小臂上挑的動作感到驚訝,但是多年的習武經驗與自己本身磨鍊的毅力,讓郭快速做出反應,直接將對方的力量化解。又不停歇的使用了崩拳將「鬼八卦」又一次打倒在地。
就是這三次比試,讓他的又一次的名聲大噪。他的形意拳驚人的地方就是爆發力,就像當初他為了試試自己的功夫,擊飛了五個壯漢,只要接觸一點點,不講究體重就可以將你擊飛。這種內家功力取勝的方法或許連李小龍也不能及。
形意拳的作用不僅在武力上,據說,一次郭祖碰上了一位師門的太師爺,這位太師爺年輕的時候體弱多病,二十多歲依然無法提重物,一直飽受著病痛的折磨。也算是緣分,郭祖就指導這位太師爺武術。這位太師爺有一股很強的求生欲,希望可以從病痛中擺脫出來,就一直勤學苦練,從未間斷。
他用郭祖教的方法,很快就有了效果。不僅力氣變大,還可以做工養家。這時,正處於戰亂時期,無數人在兵荒馬亂中離開人世。但太師爺多次憑藉著自己的武術逃生。直到他逐漸步入了武術界,才知道郭祖的聲望和形意拳的厲害之處。
在今天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無論是張三丰,戚繼光,李小龍都活躍在電視劇上,我們對他們的印象也十分的深刻,他們都完美的詮釋了「中國功夫」這四個字。
而對於郭雲深我們更不能遺忘,這位清末時期的死刑犯,獄中靠枷鎖練出一項絕技,最後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1zOCXEBrZ4kL1ViV0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