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江出海口埭頭村,番鴨豬肉地頭菜之外,海鮮大料多多

2020-09-11     小企9999的吃喝玩樂

原標題:九龍江出海口埭頭村,番鴨豬肉地頭菜之外,海鮮大料多多

九龍江畔埭頭村,番鴨豬肉地頭菜之外,海鮮大料多多

BY小企9999

幾年前,和朋友們到漳州角美的埭頭村,吃過一頓印象深刻的農家飯。名叫做農家莊,當然少不了土豬肉,紅臉番鴨這樣的農家菜,讓人意外的是,海鮮大菜比例奇高,分量大而且做得相當好吃,是城裡大酒店吃不到的那種感覺。

看看地圖就才瞭然,九龍江出海口啊!鹹淡水交界處,出產的海鮮當然好吃。

上周末呼朋引伴再去,又有新發現。

先跟導航,再看「埭頭村」的藍色路標走摸上門並不難。地勢寬廣,四周種著待售的樹苗,停車非常方便。環境完全就是農家樂的樣子,

塞著青蒜苗的鹵大腸頭:除了原本大腸愛好者所熟悉的那種美妙嚼頭,過油炸過的脆皮感,葷素搭配的平衡性,讓我這樣的肉食動物吃得大呼過癮。太特麼香了!

先來碗血鰻粥墊底好喝酒。

血鰻都是鮮活的,用手。這東西煮粥前得先整條小火浸煮熟,才能剪斷,防止體內的血流失。據說吃這個可補血。配料是文蛤和龍骨,粥的樣子是漳州式的,不追求米粒散化,而要求顆粒完整。富含凝固血液的鰻肉嫩滑,只有一條脊骨,肉質鮮嫩口感糯滑,很好吃。

海鮮池相當大,發現裡面有游水面龜魚,問問有啥做法,答了好幾種,挑了個沒吃過的「干燒」。

干燒河豚魚:在我這個老漳州看來,做法非常接近小時候吃過的傳統菜「蒜瓣炒田雞」,稍有差異是加了干辣椒。現代人這點辣算什麼,辣香提味更好吃。河豚魚的肉感本來就有點像田雞,結實而活潑,這種做法蒜香,辣香,豉油香撲鼻,非常棒!

繼續上大菜。漳州老饕都知道,吃蟹要吃「石碼蟹」。就是看中這種蟹在鹹淡水交接處生長,鮮甜度明顯好過海蟹。上面手機地圖截圖隔著江對岸就是廈門人推崇的出產紫泥蟹的地方。所以嘛......

像這種酥殼軟膏的,雖然比不上黃油蟹,也可算是上品啦。

煎煸鰻魚,鰻魚肉質肥腴,煎的做法排除多餘水分,吃起來更覺干香。

半干魷魚母燜豆腐:鍋蓋一掀,一股特別的海鮮味撲鼻而來。吃吃看彈牙的魷魚還帶有奇妙的脆感,湯汁濃鮮,豆腐煮到微微生孔的狀態,吸飽了鮮味又不過老,害我連吃好幾塊。

大家喝啤酒,所以湯只點了一個。上桌一看好大一煲,用紅臉番鴨,豬脊骨和魷魚乾一起熬的。濃香可口,害得我都不想灌啤酒了,真該灌包一肚子湯。

絲瓜煲:翠綠清甜的絲瓜上是大大的扇貝肉,點綴著傳統的蒜蓉。雖然也是分量好大的一海碗。但是前面海鮮和肉菜比重太大,所以這個一上桌,大家瘋搶,竟也吃光了。

大腸炒鹹菜:喝了好多酒之後,突然有人想起這裡的酸菜炒大腸好吃,愣要追加一盤。已經吃得準備扶牆的我嘗了一兩塊,是漳州的傳統炒法沒錯。生炒的,追求的是大腸的脆感和韌性,吃慣鹵爛後的人可能會擔心是不是沒熟。其實這樣的大腸在我們漳州人看來,才是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的恰當火候。

地瓜實在吃不下,打包帶走。

三輛車,11個人,以上菜吃不完還打包,不算酒錢也就一千出頭,興盡而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0FheXQBLq-Ct6CZJQ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