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學的飲食會誘發腫瘤,但是究竟什麼樣的食物會誘發腫瘤呢?最近網上有傳聞稱以下三種食物如果吃了很容易讓你得腫瘤,那麼,專家又是如何看的呢?
採訪專家
南京市第一醫院腫瘤內科 陳錦飛 主任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食療藥膳門診 王東旭 副主任中醫師
溫熱性食物
食物過燙、飲酒過烈、煎炸燻烤
網傳原文
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於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因為過於辛熱,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所以這類性質的食品最易誘發的是消化系統的腫瘤。
過燙飲食是導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飲食過熱,會損傷、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長期刺激下將誘導組織惡變。中國人的消化道腫瘤明顯高於西方人,就是與中國人多喜熱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熱湯,如菜湯、麵糊等有關;相對於中國人,西方人的飲食較為簡單,平時少見熱湯,而多飲用果汁、可樂等冷飲。
酒為辛熱之性,長期飲酒,是消化系統腫瘤發病最常見的因素。山東西南地區為食道癌的高發區,就與這一地區飲食中嗜熱、嗜酒有關。
同樣屬於中醫熱性食物的還有煎炸、燻烤的食物,這類食物因經過高溫的油炸和烤制,亦隨之變為熱性食品。經研究證實,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易於導致胃癌、腸癌、肝癌等。
還有咖啡,就像中國人嗜茶一樣,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國學者在經過5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後認為,咖啡因對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經常飲咖啡的人比不飲咖啡的人患這兩種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於過多飲用咖啡引起的。
專家點評
中醫所說的溫熱類的食物正常食用不會誘發腫瘤。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辣椒,即便是西醫的研究也表明,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促進癌細胞凋亡、壞死,抑制癌細胞轉移,增加抗癌藥物敏感性,增強機體對癌細胞的免疫殺傷力和改善癌細胞導致的機體代謝紊亂等作用。
但是有消化系統疾患的人的確不宜多吃甚至忌食,正常人正常食用辣椒不會導致腫瘤。
長期食用過燙飲食可能導致食道癌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不是說跟喝熱湯有關係,只要不是過燙一般都沒問題。
酒只要不過量一般問題也不大,油炸、燻烤類的食物的確要少吃。
一般來說,每杯咖啡中含咖啡因的濃度不宜超過100毫克,每天飲用的量不宜超過兩杯。忌喝咖啡時吸煙。研究表明,咖啡中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在香煙中的尼古丁等誘變物質的作用下,很容易使機體中的某些組織發生突變,甚至導致癌細胞的產生。
五味失調的食物
高糖高油脂攝入 食物過咸
網傳原文
中醫認為飲食應五味調和,甘、苦、酸、辛、鹹的食物要均勻食用,任何一味偏食,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在引起腫瘤的因素中,肥甘厚膩太過與鹹味太過是常見因素。
過於甜膩油膩。中醫的肥甘厚膩之品,屬於甜味、油膩性食物。從臨床研究來看,甘味食物即澱粉類、糖類食物,攝入過量易導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能促髮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腫瘤屬於積證的範疇,《內經》認為,積證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滯,而肥厚飲食,容易助濕生痰,無疑會加重這些病理產物的凝聚。
鹹味太過。除了食鹽,鹹味食物還包括鹹菜、鹹魚、鹹肉以及其他腌制食品等。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常食腌制食品者食管癌發病的危險性是不常食用者的2.79倍。嗜食鹹味食物最容易導致的癌症是胃癌。實際上,鹽本身並不致癌,引起癌變的原因是高濃度的鹽溶液易破壞胃黏膜保護層,引起黏膜糜爛或潰瘍。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遭到致癌物質的入侵,就會產促使胃黏膜細胞局部癌變。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只是不可過量食用。一般認為,正常人攝鹽量應控制在每天6克以內。
專家點評
所有飲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特別是乳腺癌、大腸癌與前列腺癌。
少吃脂肪也有技巧,比如選低脂或脫脂鮮奶,以豆製品取代部分肉,把肉皮、肥肉外層的油炸裹粉去掉,烹調時用蒸煮取代煎炸方式。
隨著鈉鹽攝取量的增加,胃炎、消化道潰瘍、胃癌的發病率也會隨之提高。
這是因為人體食用過量的高鹽食物以後,食鹽的高滲透壓對胃粘膜會造成直接損害,使胃粘膜發生廣泛性瀰漫性充血、水腫、糜爛、出血、壞死、潰瘍等一系列病理改變。
變性食物
霉爛食物 腌制食品
網傳原文
霉爛食物:黃麴黴毒素已被公認為是最強烈的致癌物,而黃麴黴菌富含於霉爛的穀物、玉米、花生中,該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易於生長繁殖,研究發現其可誘發實驗動物的多種腫瘤。這種因素是導致亞洲、非洲某些地區癌腫高發的重要原因。
腌制食品:亞硝酸鹽也是公認的致癌物,蔬菜、鮮肉等腌制後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鹽腌的乾魚中,發酵的腌菜、泡菜、酸菜中,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腸、肉類中都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如果經常食用這些食物就有致癌的危險。
專家點評
穀類、豆類等受潮後易發生霉變,被黃麴黴菌污染,產生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比較公認的引起人類癌症的膳食致癌物,也是目前發現最強的肝癌致癌物。
高鹽的腌制蔬菜腌制後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亞硝胺類化合物的前提物質,亞硝胺是公認的強致癌物,長期食用會摧毀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嚴重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增加患胃癌機率。此外,醬類腌制食品的製作過程也容易被細菌污染,很可能使幽門螺旋桿菌乘虛而入,增加癌變機會。
雖然與新鮮蔬菜相比,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但這個量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也不至於達到致癌的量。
更需要注意的是,硝酸鹽沒有毒性,但空氣中的微生物會進入到剩菜中,常溫下會產生一種還原酶,這種酶可以讓菜肴中的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而溫度的高低決定了細菌繁殖的速度。因此,對帶飯一族來說,飯菜燒好後,最好專門另盛一份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
另外,維生素C和維生素A都能有效阻斷亞硝酸鹽在體內轉化成致癌物質。所以可多搭配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胡蘿蔔、南瓜、蛋黃、紅薯等。同時再帶些新鮮水果,也能獲取大量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