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鶴崗,被「老街基」「新街基」搞暈,你知道來歷嗎?

2019-06-15     懶游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鶴崗自駕之旅。一不小心,就喜歡上了這座森林裡的城市。

初到鶴崗,被「老街基」「新街基」搞暈,你知道來歷嗎?

本次自駕之旅,也算是「臨時起意」,以佳木斯為大本營,目的地是黑龍江省的東北部,包括同江撫遠、鶴崗蘿北和伊春嘉蔭等。話說,本日從蘿北到鶴崗,匆忙中,在網上選定一家停車方便的賓館,沒想到「誤打誤撞」地住進了一家百年賓館,它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受益匪淺。

賓館門前的這株迎客松裁種於偽康德9年(1942年), 系由日本移植而來。現在的迎客松高約8米,樹身直徑盈尺,樹冠有6米之大。

賓館大堂里珍藏著一部老式的電話交換機。鶴礦賓館前身為1941年偽滿政府建立的「日本會館」,1949年9月改為鶴崗礦務局招待所,由於當時電話較少,電話號碼位數也較短,那時招待所的電話號碼為457,為了便於稱呼和管理,便將457作為了賓館的代號。

賓館大堂的兩側有兩個狹長的走廊,裡面有鶴崗歷史文化長廊的展示,集中展示了鶴崗的悠久歷史,讓鍾愛人文歷史的我驚喜有加。除了一層的歷史文化長廊,我入住的三層走廊里,也掛滿了老照片,講述著鶴崗的悠悠歲月。初到鶴崗,當地人經常說什麼「老街基」、「新街基」,街的發音不是「jie」,而是「gai」音第一聲,這讓我充滿了好奇,也就此詢問過當地朋友,仍是一頭霧水。沒想到,在賓館三樓的走廊牆壁上,給我答疑解惑了。

老街基是鶴崗最早的城鎮,地點在今日的振興路南、勝利街東、老六號等處。1926年11月,鶴崗礦山至蓮江口鐵路通車後,降低了煤炭生產成本,煤炭銷路市場得到拓展。在現在的向陽區振興路帶開始出現了個體開辦的小雜貨鋪、豆腐房、飯館、澡堂、診所、藥房等。1929年,鶴崗煤礦公司開始籌建興山鎮街基,主要在今天的振興路一帶開放地號,每號占地1畝2分,發放了街基建房地號588號。這之後,興山鎮街基開始漸漸熱鬧起來。同年3月8日,煤礦事務所設立總務部,設專職人員管理街基的衛生、工商、戶政等事宜。

1958年的兒童公園和70年代的紅軍街

自此,興山正式建制,初名為興山鎮,亦稱礦山鎮,隸屬黑龍江省湯原縣。最初的興山鎮街基有一條馬路從街基中心穿過,自東向西,貫穿南北5條小街。大概範圍東起現老街基洋灰洞上的礦區鐵路線,西到向陽區婦嬰醫院後面通向勝利街的便道;南自礦務局物資總庫大院,北至進步街住宅樓一帶。四周都拉上了鐵絲網,以起到昔日城牆的防禦作用。總面積為48萬平方米。這就是民國年間初始的興山鎮規模,後來被稱為舊老街基,初具集市城鎮規模。

新街基是解放前最熱鬧的商埠區。偽康德6年(1939年)之前,今天的新街基還是一片荒涼的草甸、沼澤地,柞、樺樹密布,野狼成群出沒。而當時的老街基已經變成日本人獨占的領地,叫做「日籍特居區」。同年,日偽當局為了把礦區和商業區分開,決定開闢新街基為商市。強行把老街基的所有商戶,一律遷往現在新街基的團結路一帶。由於這一地區是新開闢的地段,所以人們就管它叫新街基。隨著商戶陸續從老街基遷來,再加上新開張營業的。當時,百貨店、雜貨店、醬菜房、豆腐坊、燒鍋、香火店、旅館、浴池、飯店、茶館、藥鋪、戲園子、牌九局、卦攤、煙館等店肆紛紛出現,新街基漸漸成為了鶴崗解放前最熱鬧的商埠區。

走廊里遇見了賓館正在做保潔的員工,熱情地跟我打著招呼。喜歡這裡員工端莊大氣的氣質,也許,這就是鶴崗的氣質吧。了解鶴崗,就從這家賓館開始吧。

待續,我在鶴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usxFGwBmyVoG_1ZUH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