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真偽與品質判斷的四大維度

2019-06-02     七碗茶歌


剛開始喜歡上老茶的時候,一位東北的前輩就告訴老楊:「老茶難懂、老茶水深」「老茶九分九假」。當時我並未當回事,玩老茶十年後,現在想起來,老先生的話是至理名言。

一、愛上老茶的理由

老茶是經過多年陳化「後發酵」達到越陳越香品質特徵茶品的總稱。很多茶友有一種誤解,認為只有黑茶、白茶、普洱茶可以陳化出老茶,其實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安茶、雅安藏茶、傳統工藝烏龍茶、白茶、紅茶等均可以陳化為老茶,老茶均有越陳越香的特性。其中,白茶、六堡茶、安茶的老茶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老楊愛上老茶因為精品老茶獨有的滋味與氣韻。精品老茶的香氣口感獨特,具有陳香、藥香、木香、樟香、果香、檳榔香、可可香等新茶不具備的香氣和滋味,苦澀弱而均衡,醇厚甘甜,喉韻顯著。而且,老茶的茶氣強烈,韻味十足,能給品飲者帶來精神享受,被老茶愛好者追捧。

想一想,這十年間老楊品鑑過的經典老茶也有不少了,還記得的有:百年台灣木柵鐵觀音、1960年代六堡茶梗、70年代無紙下關鐵餅、文革磚、88青餅、99綠大樹、1993年7542、1996年星火茶廠8582B、98年7542、99大渡崗元寶茶、99大渡崗野生茶、1980年代牛心坨、1990年代末下關黃印、20年以上陳期的母樹老壽眉等等也有幾十款。愛精品老茶之心日盛。

老茶價高,真茶難尋,好茶更難尋。究其原因,老楊個人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老茶屬於不可再生的、不可複製的珍惜茶品。老茶當年生產的數量就有限,經過20年以上的消耗存量更少。2.老茶的倉儲時間長,以往的港倉有做倉的歷史傳統,港倉自然陳化的較少。2000年以後,大陸大規模興起存茶以後,成規模倉儲老茶的地點變得更多、範圍更廣,南倉、北倉、大馬倉、台灣倉等各地倉儲環境迥異,陳化出的老茶口感各異。3.茶葉在倉儲過程中,倉庫條件和管理水平各異,會出現同地、同茶不同味的情況出現。物以稀為貴,因此,二十年以上的精品老茶被炒成天價。

二、老茶真偽與品質判斷的四個維度


談到老茶就一定要談到老茶真假分辨的問題。老茶難得,好的老茶更加難得。精品老茶難得是因為真茶稀少、價格不斷高企,經典老茶早已成為茶界奢侈品。正是老茶稀少,大多數茶友無法見到、品鑑到真茶,才會有不良茶商制假販假,謀求超額暴利。有多位茶界老前輩評價過市場上的老茶「99%都是假茶」,1980年代以前的老茶是假茶的重災區。

新茶要經過二三十年以上的陳化期才能轉化成老茶,倉儲時間漫長,倉儲管理難以全面掌握控制,因此無霉無倉味的優質老茶數量稀少。倉儲良好、品飲安全又具備了果香、陳香、木香、參香等諸般美妙滋味的上品老茶尤為難得。

老茶假貨多。怎樣判斷老茶的真偽和品質呢?老楊的個人經驗是通過口感維度、外觀維度、包裝維度、傳承維度來綜合分辨一款茶是否是精品老茶。

(一)口感維度

好的老茶要有好的口感,轉化過度、轉化不足的老茶都不能稱為精品老茶,其價值自然無法與精品老茶相比。精品老茶一定是沒有倉味、霉味、異味,香氣純正,口感醇厚飽滿,有茶香,有茶味,經久耐泡,陳香陳韻十足,是充分體現出老茶香氣、口感典型特徵的真品老茶。

針對於那些香氣駁雜、霉味刺鼻,茶湯中明顯有異味、雜味的茶品,無論無包裝怎麼樣、售價怎樣、是否是大師出售,老楊都不建議茶友們購買。

採用非茶物質加工過的老茶,即「藥水茶」,堅決不能碰。我們很難知道這些「藥水茶」到底是採用哪些化學物質進行處理,食品安全性無法保證。採用各種藥水炮製「老茶」,其目的不外乎兩個:一是加速新茶轉化,使新茶在很短的時間內變化出與老茶相似的湯色與口感,例如:早期採用高錳酸鉀水噴淋做舊的方法。二是掩蓋老茶中不良的氣味和滋味,即雜味異味;為老茶中添加香氣與滋味,甚至甜度和清涼感。精品老茶本身就具有濃郁的香氣與上佳的口感,無需添加其他非茶物質來畫蛇添足。(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陳皮普洱等再加工茶的獨特保健作用和口感。)老楊就曾經品飲一次具有佛手柑香氣和清涼感的真品老生茶,回甘很快,但是老茶本有的香氣和滋味已被被掩蓋,我們很難判斷其本身茶品的品質高低。這類茶被某位知名茶人宣傳為「來自台灣的秘法制茶工藝」。老楊和資深老茶愛好者、知名老茶茶商等進行過專門交流,大家都認為這種做法不可取,破壞了老茶本身應有的價值。

(二)外觀維度

老茶的外觀維度包括干茶和沖泡之後的葉底兩個方面。干茶外觀可以判斷茶葉的茶葉等級、轉化程度、是否受潮發霉等。葉底則可以更準確的判斷茶葉等級、轉化程度、真偽等。

真正的精品老茶干茶外觀首先就要乾淨,表面清潔乾燥,條索清晰,無霉斑,無不明菌斑,無雜味異味,香氣純正,一些優質老茶表面會產生一層「白霜」。倉儲良好的老茶包裝紙乾淨,紙質因常年倉儲會出現自然變黃、變脆等老化現象,一些老茶的包裝紙上還會留有蟲蛀的痕跡。但是,倉儲良好的老茶表面一定不會留有做倉或受潮而產生的「水跡」,老茶表面和內里一定不會有各類活體昆蟲。陳年餅茶、磚茶因常年陳化的原因,大部分茶葉會變松,容易撬開。

葉底是判斷老茶真假的一個重要因素。老茶葉底應體現出相應年份、倉儲地域、存儲環境等倉儲因素造就的陳化程度。精品老茶的葉底普遍具有:轉化適度、條索清晰、色澤相對一致、活性強等特徵。過度轉化或轉化嚴重不足的老茶,我們在鑑別時一定要多在心中畫個問號,多方面仔細求證,不放過一絲疑問。

使用強光手電照射葉底的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老茶的葉底。在老楊玩老茶的十餘年時間裡,發現強光下觀察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普洱茶老生茶的葉底普遍帶有綠色,活性很強;倉儲越好的普洱茶老茶的葉底活性越強。

通過觀察葉底,老楊曾多次發現各類假冒老茶。2015年在蘇州的茶城,作為知名茶人的某店主曾經很慎重的請老楊喝了一款天價老茶的尾水。店主說,這款老茶是雲南某茶葉大師自藏的「80年代」生普,極其稀少,口感絕佳。喝第一口尾水,我就發現該款老茶的口感不正,像老生茶,又有些像熟茶,並且還有雜味。於是用隨身攜帶的手電觀察葉底發現,葉底一半青綠、一半紅褐,轉化程度不一致,明顯是採用部分老生茶拼配一部分熟茶造假冒充的老茶。

還有一次,在瀋陽某個朋友家中品飲了一款20年陳期的「老生茶」。口感與20年陳期的廣倉的老生茶很像,但是葉底葉片很大、色澤紅褐,口感中又帶有一定的熟茶口感,通過葉底判斷則為老熟茶冒充的老生茶。

另外,老茶的葉底中不應出現不符合當時歷史特徵的物品。「百年億兆豐號」是前些年炒的很火的一款百年老普洱。2015年在蘇州山塘街某茶館中,就曾遇到並喝過一塊拍賣而來的「易兆豐」茶磚。口感姑且不提,我在干茶中發現一條藍色的玻璃絲袋子中纖維,這條纖維明顯不是清朝末年能夠出現的化工產品。這是一款穿越了的「老茶」,明顯是仿製的假老茶。

(三)包裝維度

老茶的包裝是鑑別老茶真偽的一個重要的參照物。據老楊所知,目前老茶的玩家、茶商在判斷老茶年份、真假時,多通過查閱各類老茶圖鑑,對比手中老茶的包裝形制、包裝規格、大票、包裝紙、內飛等與包裝相關的信息來進行判斷。各類老茶的圖鑑、圖譜,又被老茶愛好者、研究者、茶商們稱為「劍譜」。老茶的圖鑑、圖譜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但是各位茶友請注意,目前出版的各類老茶圖鑑、圖譜等工具書,編輯水平參差不齊,有一些圖鑑中存在著明顯的錯誤。在鑑定過程中,我們不能過於迷信於各類老茶工具書,最好將對照圖譜和品飲等方法綜合使用,多方求證,到達能夠相對準確判斷老茶年代和真偽的目的。

包裝紙張的材質、印刷方式、版別、紙內的螢光劑含量、紙張的老舊程度等因素均可以作為老茶年代、真偽的判斷依據。這些方法相對專業、難懂,以後老楊會撰寫專門的文章向各位茶友介紹。

(四)傳承維度

老茶是「可以喝的古董」,老茶存儲、流通的時間至少在20年以上,並且可能多次易主,因而具備古董文玩的一部分屬性。因此,我們可以借鑑古玩行「鑒寶」方法通過傳承來鑑別真假。

一些古玩傳世精品可以做到「傳承有序」,通過有序可靠的傳承歷史來判斷古玩的真假。真正的精品老茶由於年代不太久遠,最長的只有百年左右,正宗老茶是可以做到傳承有序的。因此,在老茶年代與真偽的判斷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考證老茶流通和倉儲的過程來判斷老茶的真偽。目前上,拍賣高價成交的知名、經典的老茶一定是「傳承有序」的老茶。講不清楚來源的老茶,我們在鑑別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仔細鑑別。

老楊總結的老茶辨別真假的「四個維度」,是個人經驗的總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製造假冒老茶的成本低廉,能夠謀取暴利,因此老茶是茶葉造假的重災區。在暴利的驅使下,造假者的造假技術不斷升級,目前超A老茶的仿真度很高,專業人士也不容易分辨。因此在採用「四維度」鑑定法時一定要綜合考較,不僅要做到單個維度符合老茶的特徵,整體考量也要無懈可擊。

老茶難辨在於難辨人心。老茶的真假鑑別就是一個「仔細觀察,認真品鑑,大膽懷疑,謹慎求證,不留疑惑」的去偽純真過程。老楊將這篇文章奉獻茶友們是希望,我個人的經驗能幫助茶友們更好的甄別老茶,選到優質老茶,享受老茶給我們帶來的歲月轉換之美。

撰文:江蘇老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uY5DmwBmyVoG_1ZX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