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序時節,穀雨抽荷剛歇,二十四番的花信風也快走到了尾聲。多年求學時光讓我從未感受過四月的窗欞。閒坐窗邊時偶然發覺,窗外一棵刺槐樹,現已亭亭如蓋,羊脂玉般珠串掛在樹梢,人間四月,正是它燦爛而熱烈的花期。
古人常有言,「槐花黃,舉子忙。」如今春日依舊,寒窗學子真正臨窗而讀。看著書中黃金屋,萬千風景皆為章句,萬千言說皆為字行。
槐花極為尋常,房前屋後常常伴著它的暗香。小時候常住的庭院裡,一株古槐從屋後延伸至房前。每逢花期,落下一地金黃,帶著滿城溫婉的暗香,給整座古城添上了一筆紅袖在身旁。
那時街巷常種槐樹。老城牆矗立多少年,古槐樹便花開花落了多少年。初夏時如瓊瑤將盛,古塔下不時有孩童唱著有關槐樹的歌謠。舊詞唱至第九折,槐序時節輕聲和。
想來槐花也從亘古而來,帶著鄉間野趣,也帶著無邊詩意。
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先入閒人耳。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渭上村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 日暮槐花里。
——(白居易《早蟬》)
日暮槐花,帶著獨屬於故鄉的詩行,讓遠行遊子,忽就想了歸鄉。或許早前春日裡,他也曾偶遇湘靈,帶著三兩塊槐花餅,眉眼彎彎,問他味道如何?
槐花總帶故鄉事,仿佛只有鄉間才是它應存的地方。田間巷陌,屋前院後,槐花紛擾,香氣縈繞。
綠槐花墮御溝邊,步出都門雨後天。
日暮野人耕種罷,烽樓原上一條煙。
——(朱慶餘 《都門晚望》)
但或許因它總和思鄉帶著牽連,文人望槐花,總覺淒清。或許惦念故鄉時節,母親將槐花折下,為她炒一碟槐花雞蛋。
雨過前山日未斜,清蟬嘒嘒落槐花。
車輪南北已無限,江上故人才到家。
——(許渾 《夏日寄江上親友》)
故鄉事總在不經意處想起,或是一輪明月,或是一陣暗香。而槐花便帶著這般意象。何地都有槐花,可故鄉的,似乎就要格外清甜。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
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
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
今朝無限思,雲樹繞湓城。
——(白居易《早蟬》)
故園情,這般深沉的情愫,非要等遊子漂泊,遠行數載方能感受頗深。鄉間的故事又在開演,臨行密密縫的母親盼著遊子歸來。可她知曉寒窗數載,為的就是那一朝成名的豪賭。他去了,她卻連書信都不敢寄來。怕你亂了心,怕你念了情。卻將一心相思,都放在了一個盛夏時節,槐花遍植的夢裡。夢醒了,你便歸來。
可仿佛遺憾也落在了滿城巷陌里,南風吹過,詩人來時的巷陌已徒留經過。當年醉笑千萬場,如今只能一人看夕陽。
才開便落不勝黃,覆著庭莎襯夕陽。
只共蟬催雙鬢老,可知人已十年忙。
曉窗須為吟秋興,夜枕應教夢帝鄉。
蜀國馬卿看從獵,肯將閒事入淒涼。
——(吳融《岐下寓居見槐花落因寄從事》)
落寞時,想起槐花院落的從前,才發覺年歲易偷,不知歲月如何流轉?不知光陰如何換了人間?只知道,轉眼白頭,就成了落款。
茫茫生死費思量,數年瞬間,亡人已然入土多年。但回首舊庭院,槐花落的時分,想起的仍舊是她的言笑晏晏。或許盧氏就是納蘭的那份白月光,帶著槐花般的平易近人與溫柔,讓他在短暫的年歲里,暢想的是同她的歲歲年年。
小院新涼, 晚來頓覺羅衫薄。
不成孤酌, 形影空酬酢。
蕭寺憐君, 別緒應蕭索。
西風惡, 夕陽吹角, 一陣槐花落。
——(納蘭性德《點絳唇》)
文人的槐花各有千秋,不是思念,就是悵惘舊時溫柔。但尋常百姓家裡,槐花就是案上桌前一道時令的美味。一道槐花蛋餅、涼拌槐花,或是槐花餃子、槐花糕,再衝上一盞槐花蜜,滿室皆是夏日獨有的芬芳。便是尋常,也自有記憶的味道,讓人念念不忘。
後來啊,天涯遊子的思念里,總帶著兒時夏日的傍晚,外婆在廚房忙碌,滿院皆是槐花香。
作者:霜見十九,00後自由寫手,喜愛一切古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