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深處與古蹟為鄰的三線廠

2019-11-22     宜豐會長大叔

秦嶺深處古棧道

編者按:1964年起,中國政府在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被稱為「三線建設」,所建成的廠礦即「三線廠」。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出於安全和隱蔽的戰略考慮,三線建設的方針為「山、散、洞」,即靠山、分散、隱蔽。因此,大部分三線廠建在中西部交通不便的深山大溝中。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亦是三線建設重點布局地區。

今天,「三線建設」、「三線廠」已然成為歷史名詞,但對親歷者而言,那是一段永不磨滅的青春記憶。此文作者張國寶是我國工業戰線的一名「老兵」,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他是無數三線建設者中的一員。這篇記述秦嶺深處三線廠的短文,或許能讓我們將一個人的歷史、共和國的一段歷史放置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中去觀察,體味中國人的奮鬥之精神,如九曲黃河,百折不撓,浩蕩奔向大海。

七十年代初,我在秦嶺山區參加三線建設,工廠所在地叫同峪溝,隸屬蜀倉人民公社。

這一地區是三國時代蜀國諸葛亮和魏國司馬懿隔渭河對峙的地區。蜀倉顧名思義就是蜀軍的糧倉所在地。在他的西面有一處姜太公釣魚處,據傳說是周武王請姜太公出山的地方。姜太公用直鉤子釣魚說,願者上鉤。當然此處是真是假無從查考。

在同峪溝的東面是著名的五丈原,是諸葛亮病逝軍中的地方。塬上有諸葛亮廟,現在成了一個小學校,農村的孩子用泥土坯搭的土台當課桌。廟的兩側有岳飛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共24面石碑,岳飛的懷素體極好,當時無人管理,有懂的人可以隨便去拓片,後來不久就價值連城了。毛主席的字體也是懷素體,但是更草一些。諸葛亮病逝後,為不擾亂軍心,秘不發喪,兵退斜谷,就有了三國演義中假諸葛亮嚇退真司馬的故事。這條通往漢中的小道叫斜谷,兵退斜谷到了勉縣才發喪。諸葛亮就葬在勉縣的定軍山。傳說是諸葛亮生前就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死後還要為蜀國守北大門,實際情況是諸葛亮死時正是夏天,屍體到了勉縣已經腐爛了,不可能再運到成都了,於是就葬在了勉縣。我們去時諸葛武侯祠已經是武侯中學了。

自古以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從關中地區到漢中、四川要翻越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秦嶺,也是我國氣候的南北分界線。因此只有靠在崖壁上修築桟道的辦法作為交通線。現在已經修通了長20公里的秦嶺隧道。從四川巴中或漢中穿越秦嶺隧道到咸陽機場已經非常方便。秦嶺隧道是在程安東任陝西省長時建設的。由於是未批先建,受到了朱鎔基總理的嚴厲批評。因當時我正分管交通工作,我從中打圓場完善了審批手續,秦嶺隧道終於建成了。

七十年代,我們尚未建秦嶺隧道,從關中到漢中要翻越三座大山。第一座叫秦嶺,第二座柴關嶺,第三座酒奠梁。從寶雞經鳳縣開始盤山,鳳縣是通往漢中、四川的交通要道,就是三國演義中馬稷失街亭的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稷的地方。鳳縣在三線建設時也部署了一些工廠,其中有一個叫紅星化工廠,實際上是一個炸藥廠。還有寶鋼謝啟華曾經工作過的陝西鋼廠。在途中有一個清幽的山坳叫留壩,我們去時還看到野雞飛來飛去,留壩有一座張良廟,是幫助劉邦奪得天下的謀士張良隱居的地方。後來呂后曾請張良再出山做官,張良以練辟穀之功為由,沒有再出來做官。和韓信遭殺身之禍不同,得以善終,封為留侯。現在有了秦嶺隧道,翻山越嶺去漢中的人少了,估計張良廟更加冷清了。

這一路道路十分險峻,路邊上就是萬丈深淵,下面水流湍急,經常可以看到跌落在山下河流中的汽車殘骸。一路上可以看到崖壁上清晰地留有一個個方孔,這是為修棧道,插入山岩中的方形木柱鑿的孔。是靠人用繩索懸著半空中鑿的洞。插入木柱後,再鋪上木板就成了棧道。有些路段是在崖壁上挖出一條路,先用火燒,再撥冷水,使岩石碎裂。古人的工程量是多麼的巨大。我們70年代去時,還沒有修褒河水庫,在一處崖壁上有「袞雪」兩個大字,是曹操唯一留下來的手跡,是形容山中水流湍急,像捲起一堆堆雪一樣。後來修褒河水庫,把這兩個字鑿了下來,現存於漢中博物館。說到褒河,名字是和周幽王的寵妃褒姒美女有關,褒姒是漢中人。

這條路基本上是沿著古代有名的陳倉道建設的。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乘項羽不備,打到了關中,最終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後來魏國滅掉蜀國,鄧艾偷渡陰平,也是走的這樣的鮮為人知的險道。翻過秦嶺後,到的第一個地方叫河東店,是蕭何月下追韓信,追上韓信的地方。現在這個地方成了三線工具機企業集中的地方。有上海工具機廠包建的漢江工具機廠,由北京第二工具機廠包建的漢川工具機廠,有哈爾濱量刃具廠包建的漢江工具廠,還有漢川工具機鑄鍛件廠,形成了一整套工具機製造企業。從上海、北京、哈爾濱來的各地職工保留了他們原所在城市的一些特色。上海人比較精明,比較講究。而哈爾濱人受俄羅斯的影響,屋裡地板擦得錚亮,室內很乾凈。比較下來北京人最大大咧咧。這些三線工廠職工從大城市來到這個小山岰,真的是獻了青春,獻了子孫。漢中還有最大的一個三線企業叫012廠,是生產大型運輸機的工廠,現在仍然是我國最重要的大型運輸機生產基地。現在網上報道的一些新型運輸機型號正是在這裡生產的。

漢中最大的一個古蹟就是拜將台了,劉邦特意建了這個台,以隆重的儀式拜韓信為帥,後來韓信果不負劉邦所望,幫助劉邦打下了天下。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古蹟,比如馬岱斬魏延處等。

從漢中翻越秦嶺到關中除了陳倉道之外,還有子午道、米倉古道,顧名思義是運糧的道路。另外還有一條小道叫荔枝道。大家都聽說過唐朝楊貴妃用快馬驛站接力把荔枝從嶺南送到長安。但是荔枝成熟時已經是夏天,古時沒有冷藏設備,從嶺南到長安也得跑十來天,荔枝也不新鮮了。而秦嶺這條荔枝道通到四川瀘州,瀘州也出產荔枝。從瀘州快馬送到長安只需要幾天就夠了。所以傳說中楊貴妃吃的荔枝很可能是產自四川瀘州的荔枝,而不是廣東嶺南的荔枝。

秦嶺山脈歷史悠久,諸多文人遷客騷人留下了許多墨寶,許多都刻在崖壁上。現在秦嶺隧道的休息站崖壁上還有許多。例如,白居易的《初貶官過望秦嶺》:

草草辭家憂後事,遲遲去國問前途。

望秦嶺上回頭立,無限秋風吹白須。

【編者註:元和十年(815)六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刑部侍郎裴度也在另一條路上被刺負傷。刺客的目的是阻止朝廷對叛亂的彰義軍節度使吳元濟討伐。事情發生後,白居易上書奏請儘快緝拿兇手歸案,從嚴處理。一些權貴恨白居易先諫官言事,指責其僭越;並誣告他在母親看花墜井身亡後仍作賞花和新井詩,是大逆不道。因此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赴任過秦嶺時寫就此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fIrl24BMH2_cNUg_5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