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殺手」,糖尿病

2019-11-22     答摩健康

本 期 導 讀 :

從具體的疾病,談對疾病的認識。李洪淵老師,以 圓運動 的原理全面解構中醫。課後,同學反響熱烈,我們整理後,陸續與大家共享!不期無病,期望李洪淵老師對疾病的解讀,為我們打開一扇 智慧看待疾病的窗!

為什麼會超標呢?

一個藥監局的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他去市場上查假藥的時候,發現一種藥材叫做杜仲,杜仲一掰開,裡面有白色的絲相連,他看到這個東西也有白絲相連,但是這個藥材太乾淨了。懷疑這個藥材被提取過。他就抽檢這個藥材,拿回藥監局檢測,檢測的過程中發現含量達標。不僅達標反而還超標!

他感覺非常疑惑:為什麼會超標呢?

他也搞不清楚,後來問了一些藥商,藥商告訴他:知道你們要檢測,而且知道你們要檢測其中的什麼成分,比如說你們要查其中的糖分或是別的含量,就從化工市場上買到這種成分的化學物質,把這種物質稀釋後噴洒到藥材表面。所以你們檢測的時候發現它的含量是達標的,而且可能噴的多了,就超標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來現在很多的化學檢驗、檢測。比如說 血糖

「 血糖高了就是病嗎? 」

連西醫都講:血糖高不是病。糖尿病是血糖高引起的併發症才導致的疾病。我們知道,人吃下食物後兩小時內消化的最快,體內的血糖就會正常地達到一個高峰,正常情況下,餐前的血糖含量在6個以下是正常的。餐後兩小時內在11個以下也是正常的。

但是我們身體內有11個糖的時候會引起疾病嗎?既然我們吃飽了飯,11個糖不會引起疾病。那麼吃飯前11個糖會引起疾病嗎?

我想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不會引起疾病的,但是餐前體內血糖在11個,這個指標就是異常的。這個異常的指標僅僅是診斷疾病的一個標準,而不能把它作為診斷疾病的唯一標準。如果把它作為唯一的標準,這是不慎重的。

這個指標只能醫生去參考,不是病人去參考的。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決定是否是疾病。

血糖高是因為吃飯多導致的嗎?

很多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最簡單的功能是讓你吃下去的食物慢慢消化。

比如說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是兩個小時的時候達到消化的最高潮,那麼很多的藥物,像二甲酸胍等。它會讓食物的消化在10到12個小時,即慢慢消化。這樣的話很多的降糖藥是對餐後的消化有幫助。有一些甚至導致餐前血糖高,這是因為上一頓飯的消化到這一頓飯前還在進行。這樣的一種現象導致了我們的疾病的認識出現了誤區,這個誤區就是:很多人認為血糖高是因為吃飯多導致的。

「 糖尿病是因為吃飯多而導致的疾病嗎? 」

恰恰相反,糖尿病是因為脾胃中氣虛才導致的疾病,是因為我們腎氣不足才導致的疾病,並不是其中一個指標高了才導致的疾病。

糖尿病在古代叫什麼?

在中國古代,糖尿病叫做消渴。消渴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隋唐時期,人們吃丹石類的藥物,即一些化學物質合成的丹藥。

有些人,年輕的時候吃丹藥。等年紀大了或是氣血虧損的時候,才會得這種病。「少服五石」就是年輕的時候吃這種丹藥,等老了氣血虛少的時候,這種石勢積於腎中。就是這個丹藥的影響還停留在我們的體內尤其是在腎臟的時候,消耗人體內的液體,它會導致口渴,所以稱之為消渴

從現代的生活飲食習慣來看,糖尿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是化學物質殘留在體內,人體的氣血和身體的狀態抗拒不了這種損害的時候,就表現為糖尿病。

而糖尿病的治療,就像剛才提到的假藥一樣,當得糖尿病的時候,我們身體內成千上萬的指標都異常了。但是很主要的指標,比如說糖的指標偏高了。

那麼我們就拿一種化學物質把這種高指標給消除了,那麼消除了這個指標人就健康了嗎?並沒有,他還是一個疾病狀態,只是這個指標被消除了。就好像做假藥的一樣,噴上這樣一種化學物質以後,這個藥並不是變成原來正常的狀態了,僅僅是這個指標正常了。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吃了藥,病好了。停了藥之後還是保持在正常的狀態,說明病治好了。

如果我們長期用藥不能停,說明只是把這個指標治好了。並沒有把這個疾病治好。現在,只要是反覆長期的用藥的疾病的治療都是一個金錢騙局。都沒有真正的把病治好。而這個騙局灌輸給我們一個錯誤的觀念,讓我們認識到必須這樣吃藥病才能好,實際上是恰恰相反的,只是把我們真實的病情掩蓋了。

糖尿病也是這樣,不管是血糖高,大便稀還是口渴,小便多等。都是對人體提出警告的信號。當我們面臨這樣的信息的時候,不去找出根本的原因去治療,反而是把這種提醒直接消除掉。那麼對我們人體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用心去對待你的生態圈

我見過臨床上很多的糖尿病人,他們又同時得了。心梗、腦梗甚至癌症的時候,這比別人治療起來要艱難很多。所以他的身體在這麼多年來就沒有得到一個根本的治療。那麼在同時,出現其他疾病的時候治療起來就會非常困難。

糖尿病這種病從我在臨床的觀察,和師父(李可老先生)教給我們的方法,就是用大桂附理中湯和引火湯再加烏梅來調整。也就是從 補脾補腎 兩個角度來治病。

同時,斂肝木的疏泄斂相火的收藏,這些治療都有幫助,主要是調整身體狀態。而不是針對指標去治療,就好像生態環境一樣,我們只要給它一個正常的生態環境,植物的生長並不需要上很多的肥,也不需要去精心的呵護。它自然而然的就會長大,好像原始森林裡的樹木一樣,不需要你更多的呵護。就像盆景一樣,你再怎麼呵護,它也是一個很弱的狀態。

所以說把全身的狀態調好,讓它恢復自然生長的狀態,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很多的疾病都會在這樣一個狀態下自己慢慢的恢復。也就是說在我們面對疾病的時候,轉變我們的觀念,對於疾病的保健、治療都具有非常大的意義。這種觀念的轉變要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通過深入認識疾病的本質,才能對我們有很好的幫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euCkm4BMH2_cNUgKxP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