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活寶小侄女以後,家裡的氛圍都開始不一樣了,整天都是吵吵鬧鬧的,一般從大老遠都能聽到家裡放飛自我的聲音。有個孩子,家裡確實熱鬧很多,但也很讓人頭疼,因為她太不聽話了。每次跟嫂子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嫂子都很認真的說自己孩子可聽話了,很乖的。時間長了也就看出些門道了,基本上只要哥哥嫂子不在,她就跟演員一樣切換角色,從乖乖女變成家裡的小霸王,讓我也是很服氣了!然後我就歸納了幾點讓大家參考下。
花錢這件事上
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逛超市了,每次跟奶奶去超市,「就跟鬼子進村一樣」看見啥拿啥,基本上奶奶跟在屁股後面付帳拎東西就可以了。孩子跟媽媽逛超市,就是媽媽給我買什麼,我就要什麼,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回答,因為媽媽常跟她說大人掙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要合理使用,需要把錢用在更有用的地方。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不易,從小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
跟誰吃飯很重要
跟奶奶吃飯的時候是「這我不吃、那我不吃、我想吃零食等等」的這種畫面。孩子跟媽媽吃飯,基本上是給啥吃啥、就沒有不挑的。她挑食的時候你要告訴他,吃這些東西都有什麼用,對身體有哪些幫助,吃了以後身體會變強壯,可以保護媽媽之類的話,讓孩子就會覺著自己很有責任感,而且很願意去變得更好。
沒有原則的寵溺
奶奶為了讓孩子吃飯,就承諾她可以吃一個冰淇淋。時間久了,每次吃飯前他都會用這招,因為她知道這招百試不靈。而媽媽就不一樣了,她會說你不想吃了可以去玩,但是下頓飯之前不能再吃東西,然後讓她選擇吃還是不吃,讓孩子明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大人一定要有原則性,不然說了等於沒說。
教育方式的碰撞
由於受的教育不同,奶奶帶娃就是吃飽穿暖沒痛沒病就成,屬於讓孩子自由生長派。比如面對孩子哭鬧時,奶奶只會縱容,要麼就是打一頓孩子,不管怎麼做,效果都是差強人意。而媽媽面對孩子就會先詢問他為什麼要怎麼做,是因為什麼才這樣的,找出原因,然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家長一定要記住,教育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給自己製造問題。
當然了,不管是誰,都是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時間,我們不能否定誰,因為一個家庭的組成,每個成員都是不可缺少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eXPG3IBnkjnB-0zGd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