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老年人須知六大要素

冬天猶如狂風掃落葉般寒意來襲,加之老年人抵製冷寒潮能力較差,因此,在冬季老年人必須要注意保暖,並且要適當的進行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抗寒能力。老人朋友要做好頭部保暖、身體保暖、背部保暖、室內保暖、出行保暖等全方位冬日保暖準備。

1.頭部保暖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塞蓋子一樣。如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鼻炎、頭痛、感冒、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病,甚至更嚴重的是易誘發腦血管疾患。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時。

2.身體保暖

到了冬天,老人要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及時增加衣服,注意身體保暖,勿讓寒氣侵入體內。宜用鬆緊帶做內褲腰帶,穿脫都比較方便,切忌緊裹身體;棉衣內膽宜選用分量輕、蓬鬆、保暖性強的毛、絲棉、羽絨、晴綸棉等材料;服裝的衣領、袖口要採用封閉型結構,減少透氣性,增加保暖性。這樣才能使老人不易患感冒和防止舊病復發,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

3.背部保暖

祖國醫學稱,「背為陽中之陽」,為「陽脈之海」,是督脈循行之主幹,總督人體陽氣。老人如背部保暖不好,則風寒之邪通過背部經脈而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 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引起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所以,冬天老人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強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4.腳部保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對頭而言屬陰,陽氣偏少。腳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縮,血液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機大量繁殖,使人發生感冒或使哮喘、氣管炎、胃腸病、關節炎、腰腿痛、痛經等舊病復發。因此,冬天老年人要保持鞋襪溫暖乾燥,經常洗曬。老年人應穿布底、平底防滑棉靴,不要穿高跟或塑料底鞋,以免摔倒。平時要多走動,促進血流暢通。臨睡前用溫熱水燙腳後按摩腳心10分鐘,按摩湧泉穴(腳掌心),以增加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益於健身益壽。

5.室內保暖

老年人的居室,冬天必須採用取暖設備,使室溫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因為如果室溫過低,老人易受寒邪侵擾,誘發呼吸系統與心腦血管疾病,產生嚴重後果。冬季北方多睡火坑,近些年來用電熱毯者日益增多,無論採取哪種,以溫度適宜為好。同樣,無論是用火爐、暖氣或空調,室溫宜18℃~20℃左右,且忌溫度過高,以免內擾陽氣,使之外泄,或積熱於內,形成陰虛火旺,痰熱瘀血,至春就會發病、或誘發宿疾復來。

6.出行保暖

在冬季風雪天氣,老年人宜防跌倒。尤其是路面有冰雪時,最好不要出門。如需外出,應有人陪伴照顧,防止滑倒摔傷。住樓房的老年人,上下樓時要小心,最好有 人攙扶。家中走廊過道、樓梯彎處,要有燈光照明,使老年人走時能看清路面。許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活動不便,家人更應細心照看,外出、上下床、洗澡時,都 應注意防止跌倒,以免發生骨折、腦出血等意外。

以上幾個方面,老人要著重保暖。其次,冬季嚴寒,在飲食上也要稍加註意。

老年人冬季養生有哪些禁忌

1、忌外出過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溫度最低時,外出易引起來感冒,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應選擇上午10點後到室外。

2、忌日曬過長

日曬過長會損傷皮膚,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引起視力減退。

3、忌洗浴過長

冬季空氣乾燥寒冷,每天洗澡會更乾燥脫悄更多。其實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為了鍛鍊腿腳,可以適量打打42式太極拳

4、忌活動過劇

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強身健體、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

5、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凍,老人怕冷,喜歡用熱水袋貼身而臥,這樣會引起皮膚紅斑或燙傷,所以只要室溫達到18~25攝氏度即可。

6、忌蒙頭睡覺

蒙頭睡覺會使被窩內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窒息,或誘發心腦血管病。因此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低枕,頭露被外,雙腿屈伸。

7、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頭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須及時治療,以防患於未然。

8、忌嗜煙好酒

冬季老人喜歡邊吸煙邊聊天邊看電視,由於冬季關門閉戶,煙霧不易外散,對人體十分有害。長期煙霧蓄積對人體影響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歡喝酒禦寒,往往貪杯成癮,經常酩酊大醉。由於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酒後體虛,外寒之邪乘襲,寒熱錯雜,給心、腦、肺造成損害。

老人養生原則

1、精神:寧靜為本,保精養神

冬季主蟄伏閉藏,所以冬季養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為了保證人體陰陽精氣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寧和情緒的穩定,以保護人體的精氣和精神。冬季之時,寒風凜冽,萬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傷之感。所以,人們應該儘量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刺激,多到室外曬曬太陽和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使自己的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並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讓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和喜悅。

2、飲食:多溫少寒,補腎助陽

傳統養生學將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分為寒涼、溫熱、平性3大類。冬季氣候寒冷,為了禦寒保暖,人們應該多食用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桂圓、荔枝、木瓜、石榴、烏梅、鱔魚、鱅魚、鰱魚、鱒魚、蝦、海參雞肉羊肉、狗肉、肉桂、辣椒、花椒等。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選擇具有補腎助陽作用的飲食,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LHbcW4BMH2_cNUgG_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