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實苦,常常不能兼顧所有,如果必須放棄一個,請避開孩子這個選項。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最近,一張照片爆紅網絡。
坐標湖北五峰漁洋關鎮某菜市場,「溫州滷菜」的店名隱約可見,橘黃的燈光下,女攤主帶著口罩正在給顧客的食品過秤。鏡頭往下拉,是一個迥然不同的場面。案板下的狹小空間裡,一張飯桌,一台台式電腦,一盞暖亮的檯燈,一個嚴肅專注的歲女孩。
案板上面努力謀生,煙火人間正在進行時;
案板下面勤奮學習,無限未來美好可預期。
這是我看到的疫情轉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最美好最感人的畫面。
突如其來洶湧而至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
無數人被奪去生命;
無數人在病痛中煎熬;
無數人在奉獻;
無數人做出犧牲;
無數店鋪關張歇業;
無數孩子作別親愛的老師課堂。
苦不苦,真苦!
難不難,好難!
可是再苦再難,生活還要繼續。
市場解禁後,這對夫妻為了生存,男人滷菜,女人售賣,在疫情依然嚴峻,客流量寥寥的情況下,靠著堅守撐過難關。
而尚未開學的7歲女兒柯恩雅,卻讓他們陷入兩難境地。
網課時段,沒有家長的輔導管控,一年級小孩很難獨自堅持。比起生存,未來更需要從現在開始鋪墊。
俗話說,抱著你,無法搬磚謀生;放下你,又無法陪伴你。新的歷史條件下,職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取捨令人糾葛苦悶。
這位柯媽媽,就兼顧得很好。平時她忙著招攬顧客過秤收款,人不多時,趕緊鑽到案板下輔導孩子,檢查作業。好在小恩雅很乖,學習時專心致志,學累了,就跑到外面活動一會。有媽媽在身邊,她一點也不覺得苦和難。
這對母女的良性互動,給了我們教科書般的育兒啟示。
啟示一,再難也要陪在孩子身邊。最近曝光的陝西靖邊活埋母親案的馬某,其行為遭到了網絡上下的一致唾罵,但有誰知道他內心深處的灰暗冰冷。楊某8歲死了父親,12歲時母親帶著弟弟妹妹改嫁遠方,小小年紀同時失去了父愛母愛,內心的痛苦孤淒可以想像得到。
沒有相濡以沫的體貼和一粥一飯的恩養,沒有痛苦時的慰籍和快樂時的分享,母親在孩子心中哪來的情意與權威?表面看是馬某嫌棄母親弄臭了屋子,欲將她徹底處理掉,實際上是母親幾十年的棄之不顧,造成孩子內心的涼薄與冷漠,一旦被激發,長期壓抑的委屈怨恨火山一樣爆發,犯下人神共憤的罪惡。
我們絕對不能原諒楊某人的殘忍血腥行徑,卻對他母愛缺失造成的內心荒涼,卻懷著莫名的同情和憐憫。
人生實苦,常常不能兼顧所有,如果必須放棄一個,請避開孩子這個選項。只要有一線希望,請儘量將孩子帶在身邊,陪伴他,教養他,扶助他,讓他永遠沐浴在父母愛的陽光下,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啟示二,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母女臉上的笑容,女孩的陽光專注,昭示了母親的教育很成功,也證明了親子關係很和諧。
正常情況下,輔導作業是很多家長與孩子關係中間的雷,一不留神就炸得人仰馬翻。
疫情背景下的網課,更是將親子關係架在火上烤,很多家長無法控制暴怒和愁悶,以至於某地出現「孩子開學家長刑滿」的喜大普奔的景象。孩子更是對家長的不專業卻很專制的做法,深惡痛絕。前一段石家莊一位家長對孩子學網課不滿意,數落了幾句,激憤下男孩從樓上一躍而下。
親子關係直接決定著教育效果,而良好的親子關係,來自於良好的溝通。重要的是要站在孩子立場上,感受共情,接納包容,看見鼓勵,幫助扶持。而不是頤指氣使,說教嘮叨,貶斥否定。哪樣效果好,看看正反案例就一目了然了。
啟示三,讓孩子始終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現實中很多孩子學業有成卻自私冷漠,這與父母的畸形養育有關。有些家長勒緊褲腰帶把最好的給孩子,卻不及時將家境如實告知,培養出窮困家庭的富二代。他們只知索取,不懂體恤,對父母做出傷害行為,甚至舉起屠刀。
郭晶晶霍啟剛夫婦帶著孩子到郊區農家,親手插秧,一同用農家飯,讓孩子體會盤中餐來之不易。他們還讓兒女洗車,以零食和零錢鼓勵,讓孩子懂得每一分錢都是汗水換來的,不勞動者不得食。
富豪有底氣窮養孩子,為的是讓他們不奢不嬌,永保家業興旺;
某些窮人愧對孩子,極力富養子女,導致孩子對家長鄙視冷漠,成為精緻的個人主義者。
這位母親一方面耐心陪伴關心鼓勵孩子,同時又面對現實,用自強拼搏的實際行動,對孩子進行勵志勸學教育。
值得大大點贊。
作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頭條號簽約作者 頭條青雲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