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攻進過歐洲嗎?他又為什麼不將大宋作為攻滅的首選目標

2020-10-10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成吉思汗攻進過歐洲嗎?他又為什麼不將大宋作為攻滅的首選目標

歷史上元朝有三次西征,分別為1219—1224年蒙古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之戰;1235—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1252年一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

所以從三次西征來看,只有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發動的,而第二次蒙古西徵才打到了歐洲,此時的從成吉思汗已經去世,所以不能稱成吉思汗先攻打歐洲而不先打宋朝,因為這兩件事成吉思汗都沒有參與,嚴格來說和成吉思汗關係不大,這些事情都是由他的子孫完成的。

關於蒙古對南宋的戰爭,從1235年的沔州之戰就已經開始了,此時恰恰趕上蒙古國第二次西征,而此次西征也是蒙古征服東歐的西征,所以說蒙古對歐洲的戰爭和對南宋的戰爭,是同時開始的。只不過此時的東歐和南宋相比,弱的像菜雞一樣,也就先被蒙古滅了,而南宋卻一直堅守到1279年元朝建立8年後才被滅國。

那為什麼蒙古選擇先現將主力放在西征上,而後才是滅金、滅宋呢?這個原因就是多方面的了。

第一點,宋朝是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宋朝相較於當時東歐、西亞地區,就在於南宋是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有著比東歐、西亞更先進的制度,可以有力地調動國家資源抵抗入侵。而即使南宋國土面積再小,也占據著半個中國,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8000多萬的人口。國力強盛,科技軍事實力都是東歐和西亞的公國、部落無法比較的。

第二點,宋朝長期執行防守戰略,經驗豐富。

宋朝自建國以來,除了在建國初期有主動對外用兵之外,在後期幾乎一直被北方的鄰國攻打,遼國、西夏、金國,幾乎都不停的同宋朝作戰。宋軍雖不主動進攻,但在防守方面,可謂經驗豐富,武器精良,城防堅固。而一向以野戰著稱的蒙古軍隊,遇到不得不下馬的攻城戰,便遇見了對手。

這也是為什麼成吉思汗在去世是留下遺囑,利用宋金世仇,連宋滅金的原因。蒙古連吞併漢化的金國都如此費力,當遇見防守實力更強的南宋,自然要積累力量,消化從各個征服部落、國家獲得的攻城經驗和技術,再來進攻最後這一個對手,這個表面看上去溫溫柔柔,實際上異常兇猛的對手。

第三點,當時東歐和西亞一盤散沙,無力抵抗。

蒙古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蒙古的對手是什麼樣子的呢?簡單概括就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毫無戰鬥力可言。伏爾加河的欽察部是戰是降內部產生對立。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分散的諸公國,各自為政,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此時的歐洲,在蒙古眼裡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

因為此時蒙古的西方衰弱,而南方的宋朝卻實力強勁,所以蒙古選擇了先西後南,但在蒙古不斷西征的過程中,蒙古對南宋的進攻並沒有放鬆,一直在不停地進攻南宋消耗南宋的力量。為了徹底滅亡南宋,還採用了大迂迴策略,將南宋周邊的國家一個個攻滅,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包圍南宋。

最後在幾十年的持續用兵之下,才徹底滅亡南宋,也可見南宋的實力強勁了。柿子要撿軟的捏,不是沒有道理的。假如蒙古在最初就不管不顧一味死磕南宋不放,也許會被南宋拖死,有沒有之後的大元都不一定了。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表達僅為作者自己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關於文章的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支持狼君歡迎留言點贊轉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CCsEHUBd8y1i3sJ2x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