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上大夫藺相如的九個墳墓

2019-05-27   丹楓飛雲

藺相如的九個墓葬和故里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藺相如墓和故里有如下幾處:

1、保定曲陽縣相如村

藺相如,生卒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

《魏書·地形志》,該書載:「中山郡……領七縣……新市……有藺相如冢。」

查《河北政區沿革志》,曲陽縣從西漢始名上曲陽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改上曲陽縣為新市縣。

《保定地名志》稱,《魏書·地理志》所載的那座「藺相如冢」,在今曲陽縣產德鄉相如村,現該村有墓跡一處。

2、磁縣羌村

明·嘉靖元年(1522年)《彰德府志》載:「藺上卿相如墓在羌村。」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磁州志》載:「趙上卿藺相如墓,在州西北四十里羌村,尚存大廟三楹,中有塑像,墓在廟後。」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黃希文撰《曾修磁縣縣誌》載:「趙上卿藺相如墓,在縣西北四十里羌村,尚有古廟三楹,中有塑像,墓在廟後。清·雍正六年,奉文保護。」

3、邯鄲縣白村裡

明·嘉靖己酉年(1525年)《廣平府志》載:「藺相如墓,輿地要覽雲,在邯鄲縣今去縣南三十里白村裡,有廟故址,墓堙滅。」

4、邯鄲縣藺家河村

清·雍正《邯鄲縣誌》載:「邑地,有藺家河,藺家河村。」「傳為藺相如故宅」。

1939年楊肇基撰《邯鄲縣誌》載:「藺家河,在城西南二十里,亦村名。相傳為藺相如故宅」「藺氏族人曾聚居此地。」

《邯鄲地名志》(1984年)載:藺家河,位於縣人民政府14.5公里處,……相傳,戰國時,趙相藺相如故宅即在此村。又因村旁有一河流,故名藺家河。

5、安陽縣相村

《安陽縣誌》記載:「相村在水冶西南,戰國時藺相如故里,有碑文可考。世傳藺相如生於漸平崗村,後移此村,因以相名。」

6、臨潼縣馬崖道

清康熙《臨潼縣誌》載:「相如墓在馬崖道上。

7、岳陽寶豐里村

岳陽(今古縣)縣誌載:「趙上卿藺相如為岳陽寶豐里村(今古縣北平鎮藺子坪村)人,其河曰藺河,其村多藺姓,其墳墓至今巍然獨存。」

8、山西臨汾縣

山西臨汾古縣東北約五十公里處有一村名藺子坪村。村南二百米處,有一墓高約八米,圍約五十餘米。墓前有一石碑,其碑文已不可辨,據說只有「趙上卿藺相如墓」幾個字清晰可見。

9、澤州縣莒山

在河南澤州縣城東北四十五里的莒山上有一座廟,本地人稱藺相如廟。在距此廟東南約三十米處有一座墓,墓堆呈寶塔形,高三米,直徑約二十五米。墓前原有石碑,上書有正楷陰文「周趙國上卿藺大夫之墓」,右上首為「皇清雍正十年王子季春月」,下款為「後學南昌曹茂先敬書」。

總結

以上發現的各地藺相如墓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這些墓原來大都是無主之墓,或因本地正好有姓藺的家族,或因有相關傳說,再或因有「藺相如墓」的文字標識和文字記載,便將這些古墓認定為藺相如之墓。而且出現時間大都太晚,始作俑者一般多為明清朝人所為。所依據的文字記載,也多是當地的縣誌,這些縣誌也大都是明清以後所修,用語也多是相傳,其中唯一一個被正史《魏書》記載的藺相如墓,是保定相如村的墓,比其他地方的記載早一千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