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大鑫
就在剛剛,ICML 2021論文錄取結果出來了,今年一共有5513篇有效投稿,其中1184篇論文被接收,接收率為21.4%。另外在這1184篇被接收論文中,有166篇長presentations和1018篇短presentations。
從下表可以看出,在投稿量增長523篇(10%增長)的情況下,今年 21.4%的接收率仍為 近五年最低。
感謝審稿人不殺之恩
為何要說感謝審稿人不殺之恩呢?
因為就在出結果的一個星期之前,在推特上,馬里蘭大學一位副教授爆出ICML 剛剛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ICML組委會主席表示:我們計劃減少錄用論文的數量,請和你的SAC一起工作來提高標準。AC/SAC 不必接受那些僅僅沒有錯誤的論文。
啊?馬上要錄用了,你給我們辛苦一年的作者整這一出?
一位機器學習領域的計算機教授Ryan爆出組委會給到 SACs 的信息:
「根據目前的元評審統計,我們需要提高接受標準。請與ACs協調,減少約10%的接收論文。」
但是Ryan表示他將鼓勵他的ACs忽視這一點,並接受有科學價值的論文。
如果上面說的真的被審稿人實施了,最後被錄取的部分論文那就要感謝某些良心審稿人的不殺之恩了。
另外從今年1184篇被接收的論文來看,這就意味著在被砍掉10%論文之前應該大概有1315篇論文被接收,對應的接收率大概為23.8%。
所以說這是大會組委會故意想把論文接收率控制的比往年都低?
想給外人一種 ICML 的評審很負責、沒有放水、每年都在嚴格「掌控」論文接收率的印象?
不信就再來看一次往年的接收率(只是一種小小猜測,如所猜屬實,概不負責
。)
幾家歡喜幾家愁
這篇論文是一個值得稱讚的成功的跨學科工作的例子,這也是評審員想要鼓勵的努力。因此,該論文被接受。
玄學錄取:
投的一篇3 Accept + 1 Weak Reject被拒了
不知道能不能喜提被拒paper的最高分...
吐槽:
不管怎麼制定review規則,不管錄用率砍到多麼低,有三件事是不變的:
1、Google, Microsoft等必然還是灌水大戶;
2、關係戶、小圈子的人的水文依然會像往屆一樣被錄用;
3、錄用的仍然都是水文,「頂會」還是水會。
啊這?ICML都算是水會了嗎?這是什麼心理?
網友討論
另外關於ICML 減少論文接收量這事,國內網友也有討論:
絕對支持削減論文接收量。學術研究要保持高端性和先進性,而不是成為給自己增添背景的灌水工具,現在科學研究太內卷了。
根本原因還是在reviewer質量不過關,做這些事情根本無利於改善paper整體接受質量。
所謂的提高bar的結果只會是錄取沒有錯的paper。更creative和high risky的paper通常評分兩極化或者borderline。因為高度原創的東西不可能一出來就面面俱到。所以最終是特別好的ideas就被這種人為的「完美」要求給直接拒了。
還不如付費審稿,直接杜絕低水準論文亂投稿。審稿費用給審稿人均分。
還有說論文必須強制提交代碼:
其實在下有一個小妙招可以瞬間解決投稿太多的問題:接受的論文必須在camera-ready提交時上交code,否則按撤稿處理。
但是對此,有網友表示反對:
最後,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嗎?(除了把頂會直接取消之外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4XLVHkB9EJ7ZLmJoR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