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誤區知多少?幾項指標正常,可以不做胃鏡

2019-07-01   39名醫在線

「我還年輕,做胃鏡沒多大必要吧?」

「做胃鏡太痛苦了,聽說有些檢查的效果也和胃鏡差不多。」

「人要是真的要生病,做不做胃鏡都已經得病了。更何況即使做了胃鏡,也會有誤診的情況……」

作為上消化道常規檢查之一,胃鏡檢查能夠發現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絕大多數的上消化道疾病,並且是目前早期胃癌和食管癌最主要的檢測手段。但與此同時,由於人們對胃鏡檢查的正確認識不夠,導致大多數人對胃鏡檢查存在著多種誤識,甚至對胃鏡檢查充滿恐懼,不到疾病晚期就很難下決心檢查。

胃鏡檢查的確會有不適感,但大多數人基本無明顯感覺

由於以前的醫學技術和檢查儀器不夠發達,因此老一輩人在做胃鏡檢查的過程中的確會吃了些苦頭。但實際上,現在隨著醫學技術和醫學檢查儀器的進步,胃鏡檢查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可怕,已能夠最大程度地減輕病人的痛苦。

胃鏡檢查其實就是通過一根導光纖維管從口腔通入胃裡,管子的前面連著內視鏡頭,通過探入體內的鏡頭將食管、胃、十二指腸部位的情況非常清楚地在螢幕上展示給醫生。一般來說,整個檢查過程大約需要5-10分鐘左右,若醫生髮現特殊的病變或疾病風險,會需要做病變處活體檢查,此時也會需要更多的時間。由於檢查過程需要通過口腔和食管,因此被檢查者可能會產生一些嘔吐、反胃等的不適感,但這個不適感不會持續很久,並且如果事先與醫生溝通過,檢查過程中醫生手法比較輕柔的話,大多數人會全程基本沒什麼感覺。

胃鏡檢查有普通和無痛兩種,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選擇無痛

胃鏡檢查也分很多種,最常見的包括普通和無痛兩類。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相比,多的是對患者注射麻藥的過程。通過麻藥後,患者便會進入睡眠,檢查過程也不會再感到任何不適,同時也有利於醫生操作從而減少了檢查時間。

聽起來好像無痛胃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選無痛胃鏡的,如孕婦或哺乳期女性、70歲以上老人、有心血管疾病、有藥物特別是鎮靜藥物過敏史、有高血壓等人群則不宜進行無痛胃鏡。而具體選擇哪一種除了根據自身身體的耐受度外,醫生還會根據每個人健康狀況進行相應的選擇。

不太推薦所有的人都去做胃鏡檢查,但這幾類人一定要

胃鏡檢查的確能夠很好的檢查出食管、胃等上消化道處的多種疾病,但大多數醫生表示,並不太推薦所有的人都一定會要去做胃鏡檢查。因為畢竟這項檢查定向於高危人群,沒必要所有人都要承受檢查可能出現的痛苦。但,當若是這幾類人,則不管年紀大小、不管健康狀況,都應及時做一次胃鏡檢查:

一、胃癌高危人群

1、生活方式不規律,如高鹽、酗酒、抽煙等;

2、長期患胃病,如胃潰瘍、慢性胃炎等癌前病變;

3、有胃癌家族史,特別是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

4、來自胃癌高發區。如山東、福建等。

二、出現持續上消化道不適

其他當出現如持續的燒心感、腹脹腹痛、吞咽困難、快速消瘦、嘔吐反胃、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不適症狀,或是經歷上消化道手術後都應該通過胃鏡檢查以作及時診斷和複查。

三、胃鏡檢查無可替代,這幾類指標異常應及時做胃鏡檢查

許多人總覺得胃鏡檢查也會有誤診的情況,而且肯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應該有些檢查可以替代胃鏡檢查。但實際上,胃鏡檢查是目前而言能夠發現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的最有效檢查方式,雖然的確會存在很小機率的誤診案例,但畢竟只是極少數,在上消化道的癌症篩查上無法被其他檢查替代。並且,由於胃粘膜具有強大的修復能力,因此不必擔心胃鏡檢查時會損傷胃部粘膜。

上面說到,不建議每個人都一定要做胃鏡檢查。如果你沒有上面所說的危險因素,但仍然比較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說是年齡較大等,也可以先通過抽血進行一些胃鏡分選檢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查和血清胃泌素檢測等。若平這幾項指標正常,則可以不做胃鏡檢查,但若指標異常,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以確診病情。

參考文獻:

1、劉忠瑛:《早期胃癌的胃鏡診斷及應用意義的評定》,2019年,《中國社區醫師》。

2、管鑫、姜相君:《胃鏡在健康體檢人群胃早癌及癌前疾病篩查的臨床意義》,2018年,《中國內鏡雜誌》 。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