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奉順天聖母臨水夫人,與海上女神媽祖齊名,福建陳靖姑故居

2019-12-13     視覺秀旅遊

順天聖母陳靖姑故居,位於福建福州市倉山區工農路72號,系順天聖母陳靖姑的出生地。據《閩都別記》中記載"夫人臨盆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庭,閭里稱其,引為吉兆"民間尊稱她為「臨水夫人,順天聖母」等,是婦女安胎生育的保護神。


現存故居為2004年翻修,占地300多平方,小巧典雅,現存正殿、龍泉古井、牌坊、放生池、百花圃等建築,常年百花爭妍、綠竹長青。正殿是木構架式內供奉順天聖母、圓通自在天尊、聖父聖母、三十六婆官等諸天神聖。殿中懸掛著"順懿應天"、"崇福佑民"、"母地生靈"等牌匾。龍泉古井為唐朝至今的古蹟,順天聖母陳靖姑自幼食用此井水成長。古井為溶洞式水井,井底與眾不同,藏有一個罕見的巨大涵洞,而且井水與閩江龍潭角祈雨處相通,常年是活水豐盈,所以至今清澈甘甜。


每年公曆3月份,故居都舉辦"臨水夫人陳靖姑民俗文化節",發放平安餅、天下娘奶回娘家、祭祀大典、文藝表演、巡安繞境等豐富多彩的文化節活動,進一步弘揚和傳播了臨水文化,聖母洪恩。文化節期間,海峽兩岸各家宮觀代表、全球各地信眾集聚閩江之濱、南台之島,共同紀念這位保幼護嬰的平安女神。


龍泉古井位於陳靖姑故居內的一座大殿旁,井口寬2.8米,井欄高1.5米,井的垂直深度近10米,井內寒氣逼人。民間相傳,陳靖姑就是喝這口井裡的水長大的。還有另一種說法,據《閩都別記·台灣府記》記載,傳說中,陳靖姑在祈雨之前,為方便回娘家,指劍施法,穿洞直通龍潭角。陳靖姑得道後,人們為紀念她,便在她娘家門口建井留念,這就是現在的龍泉古井。

陳靖姑(公元767-791),祖籍福州倉山下度 (今福州市倉山區下渡街道)。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資料記載,父親陳昌曾為朝廷戶部郎中,辭官後在福州經商,與榕一退隱知府之女葛氏結婚。葛善巫術,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三歲去福州閭山學法,拜許真人為師,學得設礁法、驅虎斬蛇、封山破洞、斬妖捉怪、醫病卻瘟、解厄除災等奇門遁甲法術,十五歲學成歸來。

相傳她早年學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二十四歲時施法祁雨抗旱,為民除害而殞身於古田臨水。

陳靖姑死後深得人們景仰,並受歷代皇帝封賜。陳靖姑也深受海峽兩岸和海外華僑、華人敬仰,由"臨水夫人"陳靖姑而繁衍派生的陳靖姑文化涵蓋著歷史、文化、民俗、社會、人文等諸方面,內容豐富,影響深遠。僅台灣崇祀臨水陳夫人的廟宇就有200多座,配祀陳靖姑神像寺廟的也有3000多座,信眾數百萬人,成為與"海上女神"媽祖齊名的"陸上女神"。

陳靖姑又名進姑、靜姑、四姑、四娘、十四娘。臨水夫人是陳靖姑大眾化的尊稱。在各地民間,她既是貼近平民最親最近的人,又是百姓心中最為崇高神聖的神。因此,她還有奶娘、娘、奶娘媽、夫人媽、大奶夫人、三奶夫人的暱稱,並且還有順懿夫人、慈濟夫人、通天聖母、順天聖母、平天聖母、仙天聖母、太后元君、臨水陳太后等與封號相關的稱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4AC_m4BMH2_cNUgSw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