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產業鏈上那些光陰的故事

2020-03-21     聊城新聞網

「老王,聽說聊城有好幾例感染者了,趕緊去藥店買點口罩吧!」

「爸,媽,我們這邊疫情很嚴重,你們在家一定要記得戴口罩。」

「舅舅,今年春節我們就不去家裡拜年了,你跟姥姥他們都說一聲,儘量不要外出,多備點口罩,少接觸人。」

「各位同事,因為疫情影響,公司暫緩開工,大家一定做好自我防護,出門記得戴口罩。」

「同志,你們藥店還有口罩嗎?我滿城都快跑遍啦,也買不到口罩,有的話,我多要點。」

「各位群友,現有口罩1000隻,手慢無!」

「普通口罩是4塊錢一隻嗎?你有多少?我全要了。」

……

類似於這樣的場景,想必大家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都似曾經歷或目睹過。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口罩一度成為千家萬戶的搶手貨,尤其在疫情高峰期,各大醫院、藥店更是供不應求,各地紛紛出現「千金在手,口罩難求」的現象。現如今,時隔多日,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我市的口罩市場是否恢復供應?口罩價格是否正常?為摸清我市目前口罩的市場情況,以及口罩背後的故事,連日來,記者對我市多家口罩生產企業和各大藥店(房)展開調查採訪。

【視點一】生產 如何保供應?

3月19日,記者來到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口罩生產車間,半自動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一隻只藍白相間的口罩從機器中產出。全副武裝的工人們不停地焊接耳帶和分揀包裝,十分繁忙。「這是無紡布防水層、熔噴過濾布、親膚無紡布,這三層加上鼻樑復合切片後就是這樣子,下一步是焊耳帶……」聊城天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單衛忠介紹說。

企業生產車間

據了解,天宸醫療器械是疫情期間剛成立的,母公司是生產塑料薄膜的天宸塑業。疫情暴發後,該企業充分利用自身行業優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投產口罩項目,自3月1日正式投產以來,該企業兩條半自動型生產線連軸轉,全體員工兩班倒,保證24小時不間斷生產,平均每天產能達8-10萬隻,口罩質量已達到歐盟質量標準。據調查,目前,該企業所生產的口罩主要供應我市本地市場,以保障企事業單位復工的供應和本地各大藥店的貨源需求。

3月20日,記者又來到位於冠縣的一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山東雲傑永盛防護用品科技有限公司,與聊城天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不同的是,該企業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專業生產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的生產廠家,目前,該企業已取得醫用口罩生產許可資質,公司打造的「質誠」系列產品,囊括了隨棄式KN95系列摺疊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杯型口罩等多種產品規格,此外,該企業還在2019年底收購了清華大學自主研發的「科利愛爾」品牌專利,企業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在行業內都相對領先,為了更進一步地了解企業高標準的生產環境,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進入凈化車間,探訪醫用口罩的具體生產流程。

記者探訪口罩生產車間

在進入生產車間之前,一系列的防護、消毒等相關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把腳踩進去往後一蹬就行。」進入凈化車間的第一步就是先給鞋子穿上一次性「外套」;第二步是進入更衣間,脫掉外套到緩衝區進行風淋消毒,並洗手消毒更換一次性防護服(洗手的全程是紅外線感應,無接觸);第三步還要再進行2-3分鐘的無菌化吹淋,然後方可通過潔凈走廊進入指定的凈化車間。

企業生產車間

「下一步,一拖二的全自動設備投入生產後,我們醫用外科口罩的日產能將增加一倍左右。我們也將計劃生產一些兒童口罩,保障兒童的健康安全。設備投入生產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的日產能達6萬隻,綜合日產能將超過10萬隻。」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郭麗沙說道。據了解,目前,山東雲傑永盛防護用品有限公司10萬級無塵凈化車間內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的日產能已達到3萬多隻,主要用於供應冠縣本地的市場,致力於緩解該縣口罩的緊張狀態,為企業項目復工復產,以及不久後學校復學提供有力保障。

企業生產車間

此外,記者從市工信局有關部門了解到,截止3月18日,全市共有11家已投產的口罩生產企業,日產量達95萬隻。

【視點二】銷售 口罩已到貨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口罩產能的提升,口罩的銷售情況也發生了新變化,記者發現,在聊城市城區不少藥店門口已貼出「口罩已到貨」的宣傳標語。

為了一探究竟,3月18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五洲大藥店、玉漱平民大藥房和利民大藥店等多家口罩銷售門店。經調查發現,目前,各藥店在售口罩類型較多,在售的一次性使用防護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及進口口罩等在銷售櫃檯都顯而易見,各種規格「敞開賣」,其價格在1.6元——20幾元不等。

在利民大藥店,據工作人員介紹,自3月16日起,該藥店推出了線上小程序,每天為市民提供20000隻一次性使用防護口罩,每隻價格1.8元。在漱玉平民大藥房,據工作人員介紹,在售的巴拉圭進口口罩3.2元/只,該口罩進價為4.35元/只,目前正在賠錢出售。

「上個月為了買口罩,天天守著各大藥店的微信群看有沒有到貨通知,每天按時在網上守著搶,這段時間明顯好多了。」記者走訪時,在漱玉平民大藥房門口,遇到剛買完口罩出來的陳先生,他告訴記者說,「進入3月以來,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明顯感覺到口罩變得好買了」。

經過記者的多方調查發現,目前,我市各大藥店的一次性使用防護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存貨充足,可以到店購買,也可以網上下單。

【視點三】說法維權成熱點

網絡詐騙信息

疫情防控期間,隨著口罩的緊俏,一些不法分子也開始藉機盯上了市民的「錢包」,哄抬物價、網絡詐騙等違法案例接連出現。為了解我市涉疫情案件具體情況,記者又先後聯繫市市場監管局和市公安局有關同志。

高唐縣市場監管局對假冒偽劣口罩等商品進行集中銷毀

據介紹,疫情期間,全市各級市場監管人員,全員到崗,每日開展網格化、地毯式市場價格巡查,自1月23日至今,共出動各級執法人員近3萬人次,每日對藥店、超市、農貿市場等相關單位開展市場價格巡查,累計巡查2萬餘家次。針對部分不良商家對醫用口罩和消殺品趁機漲價的事件,採取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截止目前,全市根據投訴舉報和日常巡查發現的線索,共查處涉嫌哄抬物價、不明碼標價案件32起,罰沒合計24.7663萬元。通過對哄抬醫用口罩價格等典型案例滾動曝光,警示和震懾了一大批相關領域經營者,規範了商家自身價格行為,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價格權益。

疫情期間,我市打擊非法涉疫案件

據市公安局有關部門介紹和對外公開信息顯示,截至3月中旬,疫情防控期間,我市共破獲涉疫情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9名,涉案金額800餘萬元。市反詐中心全天候值守,對電信網絡詐騙特別是涉疫情警情,秒級響應,快速登記處置,紮實做好相關預警勸阻、緊急止付等工作,盡最大可能減少發案和損失。截止目前成功處置預警1300餘起,成功勸阻1277起,避免損失400餘萬元。

【微觀點】缺口已緩解但絕不能姑息口罩下的貪婪

過隙光陰還自催,生朝又送一年來。2020年,因為一場疫情開啟了新一年的挑戰,因為一隻口罩留下了很多抹不去的光陰。連日來,經過記者對我市口罩市場的相關調查採訪可以發現,目前,我市口罩缺貨的情況已得到緩解,供應正逐步恢復正常,價格也趨於平穩。

在防疫的日子裡,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銷售企業,整個口罩產業鏈上,大家都努力為我市口罩市場的供應做出了積極貢獻。有的企業臨時轉型,有的企業在原有生產規模的基礎上擴能增產,與地方政府同心竭力承擔起疫情防控的社會責任。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有的企業原本在疫情初期、甚至年前就訂購的口罩生產設備,因為全國各地口罩設備緊缺的影響,遲遲不能按時投產。為了儘快拿到一台設備,企業負責人更是親自到設備生產商駐地日夜蹲守,有的縣(市、區)主管部門主動上門幫扶企業協調設備落地,還有的為口罩生產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加快審批步伐,以保障我市口罩供應。這種政企合力共渡難關的戰「疫」畫面給聊城全市人民帶來了一份獨特的「溫暖」,築起了一道為民守平安的「防護牆」。

時光知味,歲月沉香。疫情下,我們看到了無數逆行者的堅守,無論多麼艱難,愛從未在這座城市缺席。但總有一些不法分子,貪婪的慾望讓他們成了金錢的奴隸,他們有的在網絡上發布防護物資銷售信息,或通過受害人發布求購信息,主動聯繫受害人「銷售」防護物資,利用受害人急需採購的心理進行詐騙;有的見行市緊俏,便隨意加價,以高於市場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進行銷售;還有的以次充好,販賣假冒偽劣產品,借著疫情之名大發國難財,類似於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

筆者認為,越是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越能看出人性的真善美。對於那些堅守初心、不負使命的政府和企業,我們要舉起手來為他們鼓掌,而對於那些無道奸商絕對不能姑息,應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狠狠打擊,要讓那些發國難財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記者 李兆憲 孫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zZ8_3ABnkjnB-0z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