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富有的人!」這位最牛軍工人的人生讓人敬佩!

2020-04-14     南海艦隊

寫在前面的話

「倚嶺嶠而控南洋,據海灣而攬東吳。」曾經的天南古邑湛江,如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個歷經風霜的工廠就深藏在這片繁華背後。一群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的航保人,同時也深藏在我國海軍跨越式發展的背後。

十數年彈指一揮間,工廠維修保障的範圍從門口幾十條老艦擴展至如今深藍大洋上數百艘艦船和潛艇;而我們看不到的,是承托這些輝煌航跡的一代代軍工人最美的年華、最好的青春。

29年前,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拎著箱子一路輾轉來到湛江,坐著一輛老式吉普車碾過滿是牛糞的泥路來到這個工廠。

29年後,已經成長為某航保修理廠總工程師的他依然奮戰在這片熱土,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最愛的軍工事業。

29年,變化的是周邊不停加高的建築,不變的是這個航保老兵的初心。

今天,讓我們回顧軍工人楊國忠默默堅守29年的無悔人生,感受他把初心錨定在波濤之上的奉獻精神。

「軍艦離開碼頭拉響的汽笛聲真好聽」

當汽笛聲劃開了清晨的濃霧,迎來軍港第一縷曙光的,是一個身穿藏青色作訓服,踩著一輛二手單車的身影。

「雖然我人未航行在大海之上,但是每次艦船出港,我的心也跟著一起駛向深藍。」提到海軍軍工事業,人們想到的大都是戰艦的設計、開發、製造,而對楊國忠來說,「軍工」二字的意義在艦艇出港之前罕有人知的航保裝備修理工作里。

時間的指針回撥到1991年,那時的湛江某軍港還遠不是今天的模樣,人們也猜不到保障那些海軍艦船安全進出軍港的人當中,就有眼前這個每天在碼頭和軍艦之間賣力蹬著自行車的小伙子。

軍校時期的楊國忠

「當時我們的軍艦裝備參差不齊,航保工作的開展也有很大困難。」楊國忠嘆著氣說。

當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裝備彙集在一艘軍艦上,問題出現了。不可避免的「水土不服」讓「縫縫補補」成了家常便飯,但當時滯後的保障模式又衍生出來很多尷尬。比如故障上報傳達中間環節過多,導致故障申報不准,往往是等工廠師傅跑到艦上後傻眼了,要麼帶錯了器材、要麼少備了工具或備件。

「排除一個故障來來回回得跑好幾趟,折騰人不說效率還低。」面對這樣的困擾,基地決心打破現狀,派出兩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幹部常駐碼頭,分別負責船機電和特裝專業的應急修理協調保障工作,楊國忠就這樣來到了碼頭。

工作中的楊國忠

1992年一個深夜,從晚上7點持續到凌晨3點,楊國忠沒有離開過甲板下三層的聲納室。還有不到3個小時就要出海了,聲納還沒修好。悶濁的空氣夾雜著緊張焦急的情緒,風扇已經開到最大,卻還是吹不幹楊國忠臉上不停冒出的汗水。

在查出是一塊電路板「掉鏈子」後,畢業不到一年的他腦子一熱,衝到了另一艘艦上,叫醒了熟睡的艦長,張口就要拆借他們的聲納板件。事出緊急,艦長沒有責怪眼前這個一臉油污、喘著粗氣的小年輕,只是告訴他必須得支隊長同意才能拆。凌晨3點多,楊國忠沒有絲毫猶豫,跨上自行車就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

半小時後,滿臉汗水的楊國忠出現在支隊長的住處。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後,燈亮了。掛著學員肩章的楊國忠看著眼前的大校沒有發怵,一口氣把情況說完後,支隊長拿起筆借著橘黃色的燈光簽下了字。

次日清晨,看著軍艦奔騰的艉流漸漸消失在海天交際處,楊國忠終於舒了口氣。

「軍艦離開碼頭拉響的汽笛聲真好聽!」至今,他還記得那天清晨空氣里夾雜著的淡淡柴油味和那聲汽笛。

遇到人生路上的「颱風」時,他像一個水手

穿梭在碼頭和軍艦之間,楊國忠那輛塗刷過好幾種漆的二手單車不知不覺已經換了十幾根鏈條。時間就隨著自行車輪不斷前行,伴隨著鏈條周而復始的嘎吱聲,一晃24年過去了。

2015年10月初,「彩虹」超強颱風突襲湛江,工廠一片狼藉。正抱著電鋸切斷大樹的楊國忠沒有想到,他的身體也將迎來一場「超強颱風」。

「楊總!楊總!」楊國忠身邊的戰友呼喊著沖了過去。掉在地上的電鋸還在高速震動,每次跑3000米比一般年青人還快的楊國忠卻突然臉色蒼白、喘著粗氣躺在了地上。

「趕緊送醫院啊!」

「路都被樹攔住了,車根本出不去!」

在戰友們焦急的呼喊中,楊國忠緩緩地回過神來,擺了擺手,嘗試著站了起來。他彈了彈身上的樹葉,擠出微笑說:「沒事的,就是感冒了昨夜沒休息好而已,你們忙你們的。」

其實這場身體的「颱風」早有預警,楊國忠已經便秘便血了半年,近期還罕見地連續發燒了十幾天。但楊國忠沒敢轉身,他眼前不僅有倒塌的房屋和樹木,還有到了關鍵階段的6S管理模式建設、馬上就要開始的某項目評審會……

楊國忠和同事正在檢修設備

等到幾件「大事」辦完,工廠發展再入新軌道,剛從武漢參加完評審會的楊國忠自己的人生卻不得不停下了腳步。

2015年11月23日,一張直腸癌三期的診斷書靜靜地擺放在楊國忠的面前。

沉默十幾分鐘後,楊國忠開口了:「醫生,我能不能不做手術,手頭上還有不少工作!」

「都這時候了還想著工作?你想一想自己的生命,想一想自己的家庭!」醫生的話語讓楊國忠再度陷入沉默……

47歲,正值人生和事業的黃金期,楊國忠的人生卻已經拉開了與死神決戰的大幕。

手術前的一夜,楊國忠失眠了。破曉後的第一縷陽光將窗外天空照得微亮,那一刻,他埋在心裡的想法像土裡的種子一樣生出了嫩芽。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點亮螢幕,楊國忠更改了自己的微信簽名。

2016年2月25日,楊國忠進行了第一次手術,因癌症病灶距肛門只有2.5厘米,實施的是直腸根治術並保肛和迴腸造瘺術,術後進行了半年的放化療。同年9月23日,進行了第二次手術,關閉造瘺回納手術。

「手術很成功,但後遺症可能會很嚴重!家屬要做一些準備……」

楊國忠慢慢體會到了醫生這句話里的沉重:肛門無法正常閉合和張開;術後那5個月,每天大便次數至少幾十次;肛門長期水腫潰瘍和開裂……

從穿成人紙尿褲到墊婦嬰衛生巾,再到長期內褲墊五層紙巾,楊國忠身心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2016年11月,剛結束第二次手術的楊國忠強忍身體不適,穿著紙尿褲奔赴千里之外,前往寧波參加海軍某評審會,連續奮戰5個晝夜,圓滿完成任務。

回家後,楊國忠心想「都能參會了,那上班應該也能行。」於是,沒過多久航保廠就又出現了他熟悉的身影。

正當楊國忠整裝待發之際,命運再次展現了它無情的一面。2017年8月底,又一張診斷書擋在了他的人生路上——腫瘤肺轉移。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上手術台前,他第二次改了自己的微信簽名。

做完手術後的楊國忠

這次手術不太成功,左上肺切除後,楊國忠發生了很嚴重的氣胸、液胸,一直胸悶氣短,術後一個月又回到醫院住院抽肺部積液。更讓親人們擔心的是,醫院在肺部打了多個引流孔,連續抽了36天積液後,楊國忠說話的氣力越來越弱了,體重下降到不足90斤,血壓舒張壓收縮壓只有常人的一半,心率卻一直在120以上……

「生命的長度有限,可軍人的使命寬度廣闊無限!哪怕就剩下半個月、半年、一年,我也要抬著頭;就算倒,也要倒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2017年10月18日,正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日子。這天,楊國忠毅然決然放棄化療,出院回家。他的微信簽名也隨後改成了:「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在遇到人生路上的「颱風」時,他像一個勇敢的水手,屹立在風雨之中。

一份看似「平淡」的簡歷

楊國忠切除左上肺十個月後,再次回到崗位上,許多老戰友看到他,腦海里都會閃現出他當年騎著單車在軍港穿梭的畫面。如今,他的身體就像那輛修修補補的二手單車,讓人既心疼又敬佩。他總說,縱使人生的道路山高水長,自己也要保持著向前的姿態,百折不回。

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當這些字眼匯聚在楊國忠身上,他卻說自己的事跡很平凡;維修、科研、攻關、育才……在殘酷的命運里不懈奮鬥,他卻說自己的簡歷很「平淡」:

車間助理工程師、車間副主任、器材科科長……2001年,歷經數次破格提拔,不到33歲的楊國忠,成了海軍同類型保障單位中最年輕的總工程師;

頒獎典禮上,楊國忠從父親手中接過獎盃

2002年,楊國忠團隊創新解決了某型潛艇技術難題,受到專家院士一致好評。

2014年,楊國忠團隊歷時3年設計出的某型艦用導航設備,打破了地方工業部門保持的紀錄,成為全海軍航保專業領域唯一一家通過競爭性驗收的軍工廠。

2016年,某型引進裝備即將過保修期,工廠從來沒接觸過。楊國忠拖著病體跑到艦上現場攻關,測繪圖紙、對照參考、分析研究、誤差調試,為了不讓自己老跑廁所耽誤時間,他乾脆掛著引流袋堅持工作。

29年里,他主持完成建立了2個海軍級維修保障中心和18條航保裝備修理線、主持研製多型導航裝備裝艦使用,獲得5個軍隊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經他手維修的裝備不計其數……

29年來,楊國忠用工資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數次委託湛江市共青團給困難家庭捐款……

楊國忠與家人的合影

29年了,他們家一輛二手小汽車開了10年、老家的長輩住著幾十年不變的瓦房……

「我自認為是個富有的人。」楊國忠說起他的看法,「對國家有用的人是富有的人,別人由心稱讚的人是富有的人。」

去年寒冬,楊國忠想對現有保障模式進行改革,他親自挑選骨幹力量,率隊前往某潛艇支隊。漂洋過海、道阻且長,渡船搖擺劇烈但楊國忠對此毫不在意,「這算什麼,真正辛苦的是他們,是一線部隊的官兵。」

風大時就把衣服立起來,走累了就停下了歇口氣。就這樣,楊國忠白天上潛艇實地查看,晚上組織技術骨幹為官兵編寫教案。當他們即將返程時,很多官兵都自發趕了過來,送這位老高工。

一份簡歷記錄不了全部的過往,卻承載著穿透時空的力量。當我們真正遇到楊國忠這樣默默耕耘、負重前行的軍工人時就會明白:

他們把一生獻給了國防,雖然沒有英雄的稱謂,卻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這樣的一生,即使是用一份不帶感情的個人簡歷去講述,也足以讓我們潸然淚下,贊一聲「不負韶華」!

南 海

2020,愛你愛你~我們以愛起航

致敬!戰「疫」一線有一位「最美新娘」

32年前的戰鬥誓言,依舊響徹今天的南沙

一部潛艇兵原創MV,獻給最颯的深海潛行者

一定不能把這張紙弄丟——女兒給軍醫爸爸定下的十條「軍規」

  • 圖文:李維 鄧家金 顧橋紅

  • 編輯:柯鰻

  • 刊期:第474期

  • 主管:南部戰區海軍政治工作部

  • 主辦:宣傳處

勇立南海潮頭 守望四海風雲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759-766133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vrvm3EBiuFnsJQVEX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