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街曾是南陽老城的繁華地,鬧市區。但是現在,
南陽要恢復古城原貌,要進行護城河綜治,新上一個很有前景和回憶的工程項目,名為淯陽門遺址公園項目。
(南淯陽門遺址公園初步效果圖)
在菜市街,因為居住的都是老南陽人,人口較集中,不知何年何月這裡就形成了一條南北通行的菜市場,大大小小商販、菜販和本地菜農都會把最好最新鮮物品、蔬菜的彙集在這裡,供市民採購。久而久之,就將這條街命名為菜市街。
從新華路到新中州路,鍋碗瓢勺,盆盆罐罐,鐵制農具、廚房用具、糧食蔬菜、豬羊牛肉,可以說城市、鄉下百姓所有能涉及到的日常生活消費品,這是要有盡有。
小時候曾代替母親在這裡賣過豆角和白菜,也在街頭的水煎包店、胡辣湯店、漿麵條店享受過南陽地道美食,幾乎菜市街就成了童年夢想中的樂園,要是能在這裡居住生活,人生就是最大的滿足。
可是,若干年後,回到了南陽,今天再次重溫菜市街,賣菜的人真的沒有以前多了,而且很多人都變得那麼陌生,好像隔了一個世界。
如今正值深秋,新項目落地實施,南護城河和東護城河皆進入動遷之列,沿河一排排房屋幾乎一夜之間夷為平地,菜市場像是失去了西側臂膀,顯得一片荒蕪。
綠色的圍擋不知什麼時候豎立起來,將剛剛拆毀的舊城房屋廢墟團團圍住,幾乎看不到裡面的情況。噴霧除塵機也支上了,下一步開始清理河邊的建築垃圾。菜市街的老門老戶幾十年不見,以後更見不到了,去向不明。
本想從菜市街穿過,到前面的中州路,但是,因為菜市街西側拆遷,正在進行中,阻斷了道路通行。東護城河也許從此會面貌一新,再也不會是多年奇臭無比的臭水溝了。
儘管深秋的南陽,下起了濛濛細雨,但是城建部門,還是將一批批綠網運達現場,堆放在一旁,準備覆蓋建築垃圾,避免因長期施工和垃圾清理產生揚塵污染。
這可是在中心城區、鬧市區施工,居住著數以萬計的居民,無論怎樣,都會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從這裡看,一台挖掘機正在對街西一棟舊建築進行現場拆除,旁邊一台噴霧機,吐著漂渺的水汽,將灰塵降低到可控高度,避免向城區周邊擴散。
記念中的健康池,紅磚紅瓦,依然屹立在菜市街的東側,讓人心生懷舊。如今雖說來公共澡堂洗澡的人不多了,但有些人還是喜歡光臨這個超大型的浴池,蹲在裡面泡個澡兒,可以解去一身的疲勞,真的太舒服了!
工人師傅正將一捆捆綠膜抬進施工現場,對裸露的磚土瓦礫進行覆蓋。現在環保部門,以城區以內的任何施工工地,要求必須做好覆蓋,包括渣土車,以避免揚塵污染。
這是搭好的圍欄鐵架以及覆蓋的綠膜,這場秋雨的來臨,對施工來說,如天降甘霖,要知道,南陽的冬天也是多風的,加蓋綠膜只是形式上的潔塵,實際遇上大風,沙塵還是很難避免的。
不知道菜市街東側是否也列入拆遷範疇,但現在並沒有顯山露水。一群打牌的居民,一邊心不在焉地打著撲克,一邊張望著西側的工地。
菜市街幼兒園,幾乎看不到小朋友的影子。我從這裡經過時,也就是下午四點,難道都放學了麼?或許因為施工,客觀上存在不安全因素,孩子都遣散了?
菜市街與聯合街的街口處,座落著一家回民飯店,名曰「錦繡民族飯店」。經常攜家人朋友來這裡聚會用餐,飯菜味道不錯,關鍵是分量足,不知為什麼,今天大門緊鎖。飯店的隔壁南側,一排居民樓皆已形成廢墟。
這就是錦繡飯店的南側,西臨東城河,幾乎全部拆盡,少數房屋岌岌可危,估計要不了多久,也會全部拆除。一排農用車停在街邊,正在收拾其中的廢鋼筋舊物品。
附近一個廢品收購站,這幾天忙得不亦樂乎,大量建築廢品都集中到這裡賣。不過老闆的生意也不會做太久了,因為這棟房屋也在拆遷之列,上面懸掛紅色的條幅,是最好的安定劑。
別了,南陽菜市街,昔日繁華地,明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