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很多水產養殖戶發現寄生蟲不論什麼藥都亂用一通,特別是近十多年來,病害防治措施越來越強調,越來越加強,施藥成本越來越高。但事與願違,病害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治。寄生蟲病造成的死魚損失越來越大。大量的頻繁使用殺蟲藥,殊不知寄生蟲還是殺不完,時間一長忽視了魚體的健康,降低了生產效益,所以很多養殖戶在殺蟲方面會存在一些誤區。
殺蟲五誤區
1、濫用殺蟲藥
比如代森銨是一種有機硫殺蟲劑,最先用做農藥,水產方面主要用於殺滅車輪蟲等纖毛蟲。因其殺滅車輪蟲效果較好,部分養殖戶三五天就用一次,嚴重加重了此藥的抗藥性。
2、喜歡用刺激性的殺蟲藥
很多養殖戶認為,味道越大,刺激性越大的藥才是好藥,這個想法從根本上忽略了藥物本身的性質。
外用殺蟲藥大多具有高毒性、高滲透性,刺激性的,效果越好其對魚體危害性也越大。殺蟲劑全池潑灑,殺蟲藥就會通過滲透作用進入魚體,進入鰓部、肝腎等實質器官組織並傷及這些器官組織,一些損傷是不可逆的,同時其呼吸、免疫、造血和排泄等功能隨著受損,導致魚體正常生理機能受到影響,魚體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
因此在發生蟲害時,一味追求實用刺激性的藥物,往往會導致體質差的魚因為應激反應造成死亡。
3、盲目加大藥物用量
任何的藥物都有一個安全使用濃度,特別是殺蟲藥,其毒性跟水質的情況關係很大。部分養殖戶在殺蟲藥物的劑量選擇上喜歡盲目加大,比如敵百蟲加大到3斤甚至4斤每畝,加大了寄生蟲對藥物的耐藥性。
4、藥物胡亂搭配
藥物的配伍是很嚴謹的事情,一些養殖戶為了達到魚體一條蟲子都沒有的目的,將三種甚至更多種殺蟲藥配合在一起使用,經常造成死魚的悲劇。比如阿維菌素跟代森銨的配合必須非常謹慎,混合時的順序一旦顛倒,便會形成劇毒物質,引起魚類死亡。
5、對寄生蟲的數量不能形成正確認識
寄生蟲寄生在魚體並不一定對魚體造成傷害,另外,當水質條件良好、寄生蟲數量較少時,寄生蟲是不會對魚體造成很大的傷害的。
其實在養殖過程中,相比於殺蟲,養殖朋友更應掌握預防寄生蟲病的措施,水防患於未然。
以上是幾個殺蟲時的誤區,希望對廣大養殖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