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戰場上,全軍一萬餘名醫護人員全力投入抗疫一線救治

2020-03-24     金灣發布

「在武漢的日子,每天都像在打仗。」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四科副主任阿依努爾說,等到將來戰「疫」勝利那天,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看看這座美麗的城市。

無暇欣賞江城美景的,遠不止這位50歲的維吾爾族女軍醫。近兩個月來,4000餘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牢記人民軍隊宗旨,聞令即動,勇挑重擔,敢打硬仗,成為這座英雄城市抗疫大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人民軍隊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近平主席決策部署,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在疫情防控戰場上發起一次次衝鋒。從荊楚大地到長城內外,全軍一萬餘名醫護人員全力投入抗疫一線救治。

他們,又一次為八一軍旗增添光彩!

他們,又一次為黨和人民立下戰功!

「是軍人,就要隨時上戰場!」

這個春節,宋彩萍和兒子相擁的畫面,又一次感動網友。

5年前,從非洲抗擊伊波拉病毒歸來的宋彩萍,和兒子緊緊相擁的照片令無數人動容。5年後的除夕,宋彩萍再次聞令即動,向「疫」而行。背上行囊,她匆忙從桌上拿起一隻雞翅,算是吃了年夜飯。

送行的人群中,5年前還依偎在媽媽懷裡的兒子,緊緊把媽媽摟在懷裡。面對已高出自己一頭、長成半大小伙子的兒子,宋彩萍無法像上次那樣「編造」「謊言」。她堅定而又歉疚地說:「媽媽是軍人,是軍人就要隨時上戰場!」

「生死關頭,必須爭分奪秒!」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來自空軍軍醫大學,在ICU病房工作20多年,早已習慣與死神「搶人」的讀秒節奏。快速誘導氣管插管、有創輔助通氣……一名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被醫護人員從死神手中搶回。病例總結時,張西京提高嗓門:「我們還可以再快一點!」

一名心臟支架植入術後的新冠肺炎患者,突然口鼻腔出血,凝血功能出現異常,生命垂危。張西京果斷拍板:停掉抗凝藥物,注射血漿,補充維生素K。

張西京說:「搶抓第一時間,我們就先勝一局。」幾個小時後,患者轉危為安。「哪怕睡覺,他都睡不踏實。」同是學醫的妻子王曦心心疼不已。丈夫挨床就「秒睡」,卻又睡得很輕。無論何時,醫院給他打電話,響不過三聲他就一定會接聽。

在火神山醫院,張西京更是「秒接」電話——查房、會診、討論病例,協調、開會、看現場、總結……只要有事,他總會立即趕到。

「穿上軍裝,就要敢於衝鋒陷陣!」

毛青沒想到,自己在病房裡說的一段重慶話,竟熱傳網絡。這位來自陸軍軍醫大學的火神山醫院綜合科主任,一直戰鬥在一線。他參加過抗擊「非典」和伊波拉,阻擊過禽流感,與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

那天,毛青查房,聽說一位老婆婆不吃飯,便開導她:「不吃飯就沒營養了,怎麼回去遛你的小狗狗!」「我明天再來看你,要看到你笑啊!」……這個場景,被同一病房的老婆婆外孫女用手機錄了下來發到網上。毛青對患者的關愛,讓無數網友點贊。有網友留言:「這是我聽過的最好聽的重慶話。」

56歲,36年黨齡,40年軍齡。毛青說,自己得配得上寫進履歷里的每一個數字,對得起共產黨員、軍人、軍醫這幾個身份。

除夕夜,接到出征命令,毛青就像一位戰士聽到衝鋒號。「穿上軍裝,就要敢於衝鋒陷陣!」他說。

「他永遠不知疲倦。」同事李琦說,「有一次,我和他忙到凌晨1點,從火神山醫院回到宿舍,剛進門,他又趕往金銀潭醫院,直到凌晨5點才回來,休息了兩個小時,又去火神山醫院……」

在抗疫戰鬥中,每一名奮戰在一線的解放軍指戰員,都像毛青一樣忘我拼搏。

自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被確定為北京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以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苑鑫一直處於緊張的「戰鬥」中。

兩個多月來,圍繞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目標,苑鑫從分子、細胞、功能等多個層面,收集患者預警信息,科學研判病情,果斷施救,搶占先機,挽救了多名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微笑有多美,明天就多美!」

「大爺,答應我,一定要堅強。只有您康復出院,才能好好照顧阿姨……」強忍著淚水,47歲的陳靜反覆叮囑,為75歲的患者鼓勁。幾天前,老人呼吸窘迫,病情加重。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和戰友們緊急施救,把老人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剛剛恢復自主呼吸,老人就急切地詢問患病妻子的狀況,要求儘快從重症監護室轉到與妻子同一病房。為讓老人安心治療,陳靜讓普通病房的同事拍了一些他妻子的視頻。那天,看著視頻里的老伴,老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那一刻,假如陳靜沒有戴口罩和護目鏡,老人一定能看到她掛在臉上的美麗笑容。陳靜的笑容,被譽為「最美窗口笑臉」。許多患者記住了她的微笑,也記住了她的一句話:「微笑有多美,明天就多美!」

6年前,在抗擊伊波拉疫情的日子裡,陳靜將微笑帶到了遙遠的賴比瑞亞;兩年前,她的笑容伴隨和平方舟醫院船的航跡,傳給無數異國的病患……

在戰「疫」的日子裡,還有許多陳靜這樣的軍隊醫護工作者,給患者帶去一個個微笑,帶給他們戰勝疫魔的希望和力量。

輕盈的腳步、溫柔的語調、燦爛的笑容……這是57歲的江曉靜在人們心中的印象。面對疫情,這位中部戰區總醫院抗擊疫情醫療專家組組長帶領戰友們始終衝鋒在一線。作為傳染病專家,江曉靜常常告誡醫護人員:「即便戴著兩層手套,緊握患者的手也能傳遞溫暖和力量。」

春天來了,櫻花盛開。江曉靜和她的戰友們,正在和英雄的人民一起,迎來勝利的曙光!


來源 | 南方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ZeuDHEBiuFnsJQVBT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