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一兩萬號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早教班,真的有用嗎?

2020-09-24   簡談學堂

原標題:那些花一兩萬號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早教班,真的有用嗎?

最近《親愛的自己》正在熱播,其中闞清子扮演的張芝芝即使家庭不算富裕,卻仍然本著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教育的觀點,給自己的女兒雨薇報了一個月一兩萬的早教班。

這一行為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那些昂貴的早教班真的對孩子有用嗎?相信這也是很多新手爸媽的疑惑,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早教班是不是真的能讓孩子贏到起跑線上。

首先市面上的早教班大多是以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增加生活認知,優化親子關係,發展孩子的社交能力等為目的的。

但是現在的早教班普遍都被「神話」了,這導致很多家長對早教班的期望過大,認為自己的孩子上了早教班就可以提升智商,變成天才寶寶。

這種想法太過急功近利了,大腦的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並不會因為一個小時候上過的早教班,從而太大改變成年後的智力。著名教育蒙台梭利家也曾說過:「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由此可見,真正的早教是在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的前提下進行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口是吃不了一個胖子的。

更何況現如今的早教機構良莠不齊,很難找到讓人滿意的早教機構。有一些不合格的早教機構,只追求暴利,利用家長不想要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

聘請從來沒有做過早教的無關人員,他們只會帶孩子走流程,做一些無用功。即使家長花著高額的費用,卻並沒有對孩子有實際的幫助,甚至會危害孩子的發展。

而且早教班的孩子流動性很大,很多孩子都是上一段時間就不再上了。孩子很難擁有長期的同學朋友。這樣孩子就很難體驗到同窗之情和友情,著名學者弗朗西斯·培根曾說過:「得不到友情的人將是終身的孤獨者。

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足以看出友情對人的重要性。同時孩子也很難建立屬於自己獨立的社交環境,對孩子的社交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作為家長一定要改變一個觀點就是早教並不等於一定要去早教班,不僅僅是早教機構可以對孩子進行早教。在經濟能力不允許或者有時間充裕的情況下,也可以嘗試自己對孩子進行早教。

比如帶孩子去遊樂園或者動物園、去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親子共讀、耐心傾聽孩子的需求、多多鼓勵孩子等等。其實對孩子進行早教並不難,有時候家長做的會比所謂的早教老師更好。

其實上不上早教班最中心討論問題就是「是否真正的對孩子有作用」。家長如果真的經濟充裕,也想報名早教班可以帶孩子去體驗課,可以看一下孩子的狀態到底如何。

孩子如果非常開心,並身在其中,可以考慮一下給孩子報班。但如果孩子真的不感興趣,不想參與早教課程的話。千萬不要逼迫孩子去參與,不然只會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問題出現的原因往往不是問題本身。父母缺乏時間陪伴孩子,總是過度的忽略孩子才是根本。作為父母的你們有沒有想過,比起讓去上昂貴的早教班,孩子更加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陪伴,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