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第四年,綠色債券市場仍然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繼續位居全球綠色債券市場前列。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合計3390.62億元人民幣,發行數量214隻,較2018年分別增長26%和48%,約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21.3%。
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債券市場發行規模小幅擴容,全年共發行債券45.13萬億元,同比小幅增加近3%。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綠色債券資料庫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境內共有146個主體累計發行貼標綠色債券197隻,發行規模總計2822.93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包括普通綠色債券發行165隻,規模2430.87億元,以及32隻綠色資產支持證券,規模392.06億元。此外,2019年中國境內主體在境外累計發行17隻綠色債券,規模約合人民幣567.69億元,同比增長25%。
至此,2016年至2019年中國境內外累計發行綠色債券542隻,合計發行規模突破萬億元,達到10893.64億元。其中,綠色金融債券累計發行135隻,規模4936.7億元;綠色公司債券發行138隻,規模1596.11億元;綠色企業債券發行89隻,規模1157.5億元;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67隻,規模698.8億元;綠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1隻,規模3億元;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發行65隻,規模777.84億元;中國境內主體在境外累計發行綠色債券47隻,規模約合人民幣1723.91億元。
境內市場方面,2019年各月均有綠色債券發行,月度發行規模仍然波動較大。其中,4月單月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為年內最大,逼近500億元,儘管當月債券市場整體發行利率相比一季度小幅抬升。原因在於當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發行單筆200億元綠色公司債和江蘇銀行發行單筆100億元綠色金融債,拉高當月整體發行規模。從發行數量來看,一季度到四季度分別發行42隻、41隻、57隻和57隻綠色債券。其中,12月單月發行31隻綠色債券,為年內最高,綠色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分別發行9隻。
2019年,中國境內主體在境外累計發行17隻綠色債券,規模約合人民幣567.69億元,相比2018年454億元的發行規模增長25%。其中,美元計價綠色債券發行規模57億美元(約合397.33億元人民幣),人民幣計價綠色債券73億元,歐元計價綠色債券8億歐元(約合61.22億元人民幣),港元計價綠色債券40億港元(約合36.13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中國工商銀行成功發行首筆等值22億美元的綠色「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合作債券,包括人民幣、美元及歐元3個幣種。該筆債券同時符合國際綠色債券準則和中國綠色債券準則,發行不僅著眼於支持發展綠色項目,還進一步發揮金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作用,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共同繁榮,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綠色發展理念有機融合。
此外,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相繼在境外成功發行「粵港澳大灣區」主題綠色金融債券;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發行粵港澳大灣區首隻雙幣種國際綠色債券,並在香港、澳門兩地同時上市,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和自貿區地方國企首次在國際市場發行綠色債券;工銀租賃成功發行6億美元境外綠色債券,是國際資本市場首隻中資租賃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品種更加豐富 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爆發增長
2019年綠色債券品種更加豐富,發行了首單綠色地方政府債券和首單綠色超短期融資券。從債券類型來看,全年綠色公司債券共發行65隻(占比33%),同比增長97%,遠遠超過其他債券類別。不僅如此,全年綠色企業債券共發行41隻(占比21%),同比增長95%,與綠色公司債券雙雙超過綠色金融債券發行數量,為2016年以來首次。
從發行規模來看,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發行繼續增長,綠色公司債券、綠色企業債券和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分別發行793.07億元、491.3億元和3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1%、130%和65%。企業直接發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按計劃開展綠色項目建設或運營,所對應的募投項目通常比較明確,也表明實體經濟直接參與綠色債券市場的程度持續加深。
綠色金融債券雖然發行31隻,總計發行規模為833.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和下降35%,但仍然居各類別綠色債券發行規模之首。2016年以來,興業銀行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300億元,是國內最大的綠色金融債發行主體。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18日,江西省贛江新區成功發行3億元綠色市政專項債券,期限30年,為全國首單綠色市政專項債。募集資金納入江西省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用於儒樂湖新城一號綜合管廊興業大道項目和儒樂湖新城智慧管廊項目建設。綠色市政專項債券的發行有利於降低政府融資成本,迅速募集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地方經濟與公用事業發展;較長的期限有利於降低政府短期償債壓力,緩解期限錯配可能引發的風險;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品種,完善綠色債券市場結構;有利於發揮財政政策對綠色發展的支持作用。
綠色債券期限仍集中在中短期評級維持在較高水平
從發行期限看,2019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不包括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如無特殊說明下同)發行期限仍主要集中在3年期和5年期,兩者合計的中短期綠色債券發行數量及規模占比分別為74%和83%。同時,7年期和10年期綠色債券發行數量和規模較過去幾年有所增加。
2019年,境內綠色債券評級維持在較高水平,在137隻已知評級信息的綠色債券中,AAA級債券占比最高,共80隻合計規模1738.8億元。
第三方評估認證占比較高私募債發行增加
從綠色債券認證情況來看,2019年全年發行的165隻綠色債券中,除了37隻綠色企業債券,有97隻綠色債券進行了第三方評估認證。在剩餘的31隻綠色債券中,有24隻為私募發行而無法獲知認證信息,其餘7隻綠色證券評估認證情況未披露。
從發行方式看,2019年共有57隻綠色債券採取私募方式發行,合計規模530.67億元,發行數量和規模分別占比35%和22%。而此前三年非公開發行的綠色債券累計僅為36隻,發行規模294.64億元。
國有企業發行主體仍占主導發行遍布16個行業
在2019年綠色債券發行主體中,國有企業仍占據主要地位。從發行數量看,共有91家地方國有企業和9家中央國有企業合計發行100隻綠色債券,占比達90%,發行規模為2317.77億元,占比高達95%。全年只有7家民營企業和5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參與綠色債券發行。相對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參與度較低的局面仍然沒有改善跡象。
從發行主體所屬行業來看,2019年綠色債券發行主體主要涉及運輸,公用事業,銀行,原材料,資本品,房地產,商業和專業服務,綜合金融,交通,耐用消費品與服裝,能源,食品、飲料與煙草,汽車與汽車零部件,半導體產品與設備,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16個二級行業。從發行規模看,銀行業仍占據主導地位,共有23家銀行發行27隻綠色債券,占比16%,合計發行規模為773.5億元,占比32%。儘管公用事業以542.6億元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排在第二位,占比22%,但該行業有21家主體發行了30隻綠色債券,占比18%,在發行數量上超過銀行業。
在銀行業中又以區域性銀行占絕對主導地位,共有19家城商行和農商行發行23隻綠色債券,發行規模417.5億元。
27個地區參與綠色債券發行 4個地區表現突出
按發行主體註冊地統計,2019年境內共有27個地區(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與綠色債券發行(包括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從發行數量看,廣東表現最佳,共有16個主體累計發行27隻綠色債券。浙江和北京緊隨其後,分別有20個和15個主體發行26隻和25隻綠色債券。就發行規模而言,北京以692.27億元的發行規模遙遙領先,廣東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為412.48億元,江蘇發行240.51億元,山東發行240.5億元,福建因興業銀行發行單只200億元的綠色金融債券,以總規模212.8億元擠進前五名,浙江發行規模則為203.13億元。
剔除北京地區的總部集中效應,廣東、江蘇、山東以及浙江地區,無論綠色債券發行數量和規模,還是發行主體數量都大幅領先其他地區,反映了以上四個地區的經濟較有活力。
綠色債券市場井噴發展 中外綠色債券標準有待磨合
整體來看,自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來,綠色債券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綠色金融市場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在非金機構融綠色債券的推動下,2019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呈現井噴態勢,不但發行數量和規模均創下紀錄新高,相關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也在不斷推進。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創新制度,進一步發展我國綠色金融市場,加強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不斷推動綠色債券制度深化發展。
在原有《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和《綠色債券發行指引》的基礎上,統一的綠色債券標準也在加快制定。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不僅成為識別綠色產業、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最全面最詳細的指引,也有利於各地各部門推出更精準的綠色產業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真正的綠色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目前的綠色債券標準在部分領域與國際標準存在差異。未來,我國需要利用在綠色金融領域快速發展的強大優勢,推動全球綠色債券標準相互適應,最終形成全球金融體系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一致。同時,我國也要加強綠色債券信息披露,提高綠色債券透明度,打造綠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石。(經濟分析師陳周陽 姜楠)
微信編輯:陳周陽
監製:鄒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