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根去了一段時間幼兒園以後,義大利語發展迅猛,很多時候他和他爸說的話我已經聽不懂了(當然我也只學了一些義大利語的皮毛)。我讓土根翻譯給我聽,他又能很快轉到中文的環境,給我當翻譯。
而且,他已經發現了他爸媽之間存在著一種語言差異帶來的「信息不對稱」,他還抓住了這個空子開始耍小聰明,比如他會跟他爸用義大利語說,媽媽說現在可以看動畫片。可是我剛剛明明跟他用中文說過不能看……當然這種小聰明被我很快當場識破,只是不知道他將來義大利語更厲害一點,會幹出什麼狡猾的事情來。
孩子處在2-3歲這個階段,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平時多跟他們「嘮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語言和認知啟蒙。於是我這個都不怎麼愛嘮叨的人,平時能跟土根用中文說話,就跟個話嘮一樣總想跟他多說幾句。
瓜媽以前寫過一篇文章:這個TED演講很驚人:娃三歲時的這個能力,能預測到他未來的成就和財富,裡面提到的TED演講,說的是人類大腦最重要的營養,來自於父母提供的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些「富裕家庭」的父母,和那些「貧乏家庭」相比,和孩子多說了3200萬的詞彙!
「富裕家庭」的4300萬和「貧乏家庭」的1100萬相比,多說了3200萬的詞彙!
我們如何有效地和寶寶進行「互動」交流呢?有一個「3T」原則:
1.Tune in共情關註:共情關注你的孩子在做什麼
2.Talk more充分交流:使用更廣泛的、豐富的詞彙跟孩子交流
3.Take turns輪流談話:和孩子輪流參與談話
之前的文章里沒有具體展開怎麼運用這3個原則,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在和土根的交談裡面,我是怎麼用這3個原則的。其實你會發現,「3T」原則不僅僅可以在語言上鼓勵孩子多說,在數學能力、想像力、創造力等等方面都能發揮特別多的啟發作用。
閱讀里的「3T」原則
土根的中文在上幼兒園之前一直比義大利語發育得快,我覺得很大原因是我們一直堅持的親子閱讀。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我給土根讀書時的幾種方式,見 2歲寶寶讀完1000本書,閱讀上的「馬太效應」,為什麼在娃身上特別明顯?,一些故事我會安靜地讀,一些故事,尤其是他表現出對某個圖片或情節特別感興趣的,我會適時地提問,讓他來表達。
因為「3T」原則裡面的第一點「共情關注」,運用到閱讀裡面就是「共情閱讀」,也就是說,當我們一邊給孩子讀故事,我們需要一邊敏銳地捕捉哪一部分的情節最吸引孩子關注,可以拿來和孩子「交談」。(這裡要提醒一點,如果孩子只是想安安靜靜聽故事,我們沒理由不滿足他們,只是說在某些他們感興趣的點,或者表現出強烈喜好的地方,我們可以增加互動)
以最近我給土根讀的《法國女孩瑪德琳》為例,土根照例對自己感興趣的警察叔叔的情節特別感興趣,指著書里出現的警察和壞人看了半天。他還發現,這個警察叔叔有點「不太一樣」。
1.Tune in共情關註:土根停下來,指著這個警察和壞蛋看
2.Talk more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
土根:「這個壞人跑!」
我:對啊,你看小女孩的臉上是什麼表情?
土根:生氣!
我:對,因為他們皺起眉頭,嘴角向下,所以我們知道她們生氣了。(幫土根說出判斷的邏輯)
土根:對,媽媽。
我:你看這個壞人看上去是不是很壞?
土嗯:壞。
我:你是怎麼知道他是壞人的?
土根:因為警察叔叔抓他
我:嗯,還有呢,你看他尖嘴猴腮的,眼神看起來很奸詐,對嗎?
土根:對,尖嘴猴腮。(不要懼怕用成語怕孩子聽不懂,土根很快就重複了這個成語)
我:你看警察叔叔跑得快不快?
土根:快!他是超人。
我:哦?為什麼他是超人?
土根:他的衣服不一樣。
我:哦,你是說他的衣服後面有個披風,跟超人一樣是嗎?(引入了「披風」這個詞,是土根從來沒說過的)
土根:對,披風跟超人一樣。
我:那他是個胖超人。
土根:哈哈哈,胖超人。
就這個細節點展開來說,土根接觸到了「尖嘴猴腮」和「披風」兩個新詞,也了解了他判斷人生氣表情的邏輯;而我也從他的表述裡面,發現他之前對超人的觀察,是穿著披風的,於是覺得這個警察是超人,我跟他開玩笑說這是個「胖超人」,一個小小的幽默讓他更覺得這本書更有趣啦。
「3T」無處不在的「數學」和「空間」啟蒙
土根到現在用中文數數都是1,3,5,8,6,可是最近會用義大利語從1數到10了,估計是幼兒園裡小朋友經常在說的緣故。
不過我也知道,讓孩子學會數數,不如讓孩子先懂得「數量關係」,即把數字代表的多少和實物對應起來。因為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再會數數,也只是類似背誦,一開始是無法真正理解數字的意義的。
所以「3T」原則就特別適合在生活里給孩子做數學啟蒙。舉兩個土根的例子:
1.共情關註:萬聖節回來,土根正急著倒出他要來的糖果
2.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
我:哇這麼多糖果!你數數有幾顆啊!
土根:1,3,8,6……
我:我跟你一起數好嗎?1、2、3、4……
土根:媽媽不要數,我來數!1、2、3、4、8……
我:算了,那你拿幾顆給媽媽吃呢?
土根:1顆給媽媽,1顆給爸爸,寶寶有那麼多!
我:哦,謝謝寶寶,但你只能吃軟糖,你來數數軟糖有幾顆,硬糖有幾顆?
土根:1顆、2顆、3顆、8顆……
哎,哈哈,數不下去沒關係,重要的是一次次讓孩子知道數字和實物的對應關係,以及「多少」的概念。
看土根的手,正在數要幾個糖果,哈哈
再舉一個土根擅長一點兒的例子,對於大小、高度、重量他比較厲害:
1.共情關註:土根又去穿他爸超大的鞋玩
2.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
我:哇,你的腳變這麼大啦!
土根:是啊!寶寶的腳變好大!
我:你能走得動嗎?爸爸的鞋子那麼重!
土根:我是大力士!(說著要跑起來)
我:哦,你是大力士,爸爸這麼重的鞋你都走那麼快!
土根:我跑好快!媽媽你看!
我:慢一點可以嗎?你要摔倒了!
短短几句話,他就知道了大小,輕重,快慢的概念。
「3T」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
土根最喜歡洗泡泡浴,孩子最放鬆的時候,也是和他進行對話的好機會。
1.共情關註:土根滿心歡喜地在玩泡泡
2.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
我:你周圍有好多好多的泡泡啊!頭上也有呢!(空間感知)
土根:對,媽媽!
我:你看他們是什麼顏色的?
土根:白色的!
我:它們像什麼一樣?
土根:冰淇淋一樣!
我:還有呢?
土根:像棉花糖一樣!
我:哇,好棒,寶寶再想想,還像什麼一樣?我們坐飛機的時候看到什麼和它們好像?
土根:像雲一樣!
我:我們坐飛機的時候看到雲就是這樣對嗎!
土根:對!媽媽!
我:哇,寶寶努力動腦筋想出了那麼多東西,真是太棒了!(表揚努力的過程,可以鼓勵寶寶下回多思考)
你看,所有的早教都在你的語言里,稍微加一些心機的「引導」,孩子的想像力就飛起來了。
Cindy最後說:
有一個「話嘮媽媽」真的是孩子的財富,不過就像我文章最開始提醒的,當孩子對某一件事情特別感興趣,是我們可以發起話題的好機會,但如果孩子專注在自己的事情里,我們也不一定要發問或非要等到他的回答不可,可以讓他自己好好享受心無旁騖的快樂。
周末的時候帶土根去看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面對那些「稀奇古怪」的藝術,我沒有強迫他去觀看或解釋,但是我發現土根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的,藝術館在他眼裡變成了一個「奇幻樂園」,他跑來跑去,或者專注地坐在地上看螢幕的變化,他用自己的方式沉浸在裡面,這就足夠了。
媽媽們也都來說說,平時和寶寶有沒有什麼特別有趣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