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詩文大全集

2019-12-05     顏淵山莊

啟功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人物生平

早期

啟功先生受業於著名史學家陳垣先生,專門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歷代散文、歷代詩選和唐宋詞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他執教六十餘年,在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為國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人才。他為促進祖國教育事業,報答老師教育之恩,延綿陳垣先生的教澤,用出售字畫所得200餘萬元,設立了勵耘獎學金。

 生平

1913年,父親去世,隨祖父生活。為祈福,祖父曾讓他拜雍和宮的一位老喇嘛為師,做記名的小喇嘛,取名「察格多爾札布」。當時正是辛亥之後,清帝遜位,其曾祖絕意政治,不願居京城,以示不再過問國事。恰其曾祖有一門生,名陳雲誥,亦是翰林,家為河北易縣首富,廣有資財,於是出資在易縣城中購買房舍,請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攜家人遷居易縣,啟功時年方三四歲。稍後,入私塾讀詩文。

1933年經傅增湘先生推介,受業於陳垣,涉足學術流別與考證之學。後聘為輔仁中學國文教員。

1935年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

1938年後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鑑定工作。

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

1952年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晚年擔任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病逝於北京。

著作

其主要著作《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說八股》《啟功書畫留影冊》。

《啟功全集》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啟功全集》共20卷,前10卷為著述,包括詩詞創作、講學、口述歷史、書信、日記等,後10卷為書畫作品,彙集了啟功先生創作的冊頁、成扇、手卷、橫幅、立軸、字課、臨寫等。《啟功全集》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而且具有極大的鑑賞價值和極高的研究價值。

家譜

雍正帝胤禛——五子和親王弘晝——一子永璧——二子綿循——三子奕亨——五子載崇——二子溥良——長子毓隆——獨長子恆同——獨長子啟功

啟功出生於書香世家,啟功之祖父毓隆(1872年-1923年)幼承家學,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恩科二甲109名進士,散館授編修。

啟功之曾祖父溥良(1854年-1922年)年輕時,請求革去封號、俸祿,參加科舉,並考中光緒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啟功之遠祖和親王弘晝(1712年-1765年)是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爺,喜好辦喪事,吃祭品,但亦有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為免捲入弘時(雍正三子)和弘曆(雍正四子乾隆皇帝)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為名韜光養晦。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鑑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欣賞他的書法作品,總要聯想到他對碑帖的精深研究,因為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成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他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這門學問除夸揚珍異、競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約分為二類:一是研究其中歷史資料,以碑刻文辭證史補事,或校讀文辭;二是賞鑒、研究其書法藝術。啟功先生兼於兩者,更精於後者,他在兩者之間融合貫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籬。「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他寫這首詩是有感於過去多少鑑賞家重視碑帖的書法,而對其中文辭則往往視而不見。名家如孫承澤、翁方綱以及葉昌熾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過文辭內容。正因為這樣,他把歷來定論的《曹娥碑》駁得體無完膚。因此,所謂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況蔡邕的書丹。

啟功先生的書法理論著作,我最喜歡他的發比喻,時出妙語,對書法藝術以及書法史上的許多問題,有其獨特的《論書絕句百首》,這是他數十年書法實踐、研究的體會。特別是詩中的自注,行文雋逸,闡見解。我自己有些長期窒礙的問題,讀了之後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開朗之感。諸如考證《鶺鴒頌》出於開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遠後之臨《樂毅論》以證明王羲之書體勢之雄強;鑑定張旭書庾信《步虛詞作》實為大中祥符以後宋之筆;以西陲晉人殘紙證《閣帖》中索靖書法的本來面目。這些都是翻書法史上成說的案,論據充分堅實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論蔡襄、祝允明書法之未成自己體段;柳公權、黃庭堅書法用筆盡筆心之力,結字聚字心之勢。而其中對歷代著名書法家之特色,各時代書法的體勢、風格,以至辨別書體源流,變遷原因,都是非常精闢的,山東文軒畫廊推薦書法家。

30年代末啟功先生參加了近代著名國畫團體松風畫會,取號「松壑」。松風畫會迄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並產生了溥雪齋(松雪)、溥佐(松堪),關瑞之(關松房嫡傳)三位畫會領導人。

啟功先生的畫《秋山》——畫中遠山微雲掩映,樓閣隱現,恍若不可企及的仙境,與這仙境相對應的是建在水邊的荒野村居、自橫的小舟。披麻皴和淡墨的點染,使畫中自有一種清靜的意韻。

而溫潤的設色,又使這清靜中多了種關懷人世的態度,從而使畫家曠達、自然的胸懷盡寓其中 。

啟功除了是當代著名書畫家,亦通曉語言文字、古書畫鑑定之學,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學上,啟功開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啟功嘗作詩論曰:「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一改以往名家學者,如葉昌熾、翁方綱等研究歷代碑帖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只知書法,而略其辭章之習。

除研究方法開拓新途外,啟功更對《孝女曹娥碑》的真偽作出一錘定音之論,判定歷代相傳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跡。期間,雖有部分學者提出異議,如香港學者陳勝長曾撰〈絹本《孝女曹娥碑》墨跡考辨〉與之辯論,惟啟功以其獨特的研究方法與深厚學養,對陳氏之立論作出有力反駁,並深責陳氏之說乃「一派胡言」,終使《孝女曹娥碑》的真偽得以辨明。詳細論述請參考啟功《論書絕句》《古代字體論稿》《論書札記》等書。

蓬萊旅舍作

當代:啟功

其五:盡瘁出祁山,亦寓自全計。後主抑其喪,足見疑與忌。狼顧司馬懿,魏文屢相庇。方詡知舜禹,轉瞬食其弊。其八:老子說大患,患在吾有身。斯方言哀且痛,五千奚再論。佛陀徒止欲,孔孟枉教仁。荀卿主性惡,坦率豈無因。其十一:吾降壬子年,今年七十九。年年甘與苦,何必逐一剖。平生稱大幸,衣食不斷有。可恥尚多貪,朝夕兩杯酒。其十三:宇宙一車輪,社會一戲台。乘車觀戲劇,時樂亦時哀。車輪無停轍,所載不復回。場中有醉鬼,笑口一時開。其十六:人生所需多,飲食居其首。五鼎與三牲,祀神兼款友。烹調千萬端,飢時方適口。舌喉寸餘地,一咽復何有。其十八:名酒色同黃,紹興不如啤。啤號軟麵包,可以補吾飢。紹興度偏濃,血漲梗心肌。行當作酒銘,飲酒但飲醨。

金台

當代:啟功

金台閒客漫扶藜,歲歲鶯花費品題。故苑人稀紅寂寞,平蕪春晚綠淒迷。觚稜委地鴉空噪,華表干雲鶴不棲。最愛李公橋畔路,黃塵未到鳳城西。

乘公交車組詞

當代:啟功

遠見車來一串連,從頭至尾距離寬。車門無數齊開閉,百米飛奔去復還。原地站,靠標竿,手招口喊嗓音干。司機心似車門鐵,手把輪盤眼望天。

乘公交車組詞

當代:啟功

車站分明在路旁,車中腹背變城牆。心雄志壯鑽空隙,舌敞唇焦喊借光。下不去,莫慌張,再呆兩站又何妨。這回好比籠中鳥,暫作番邦楊四郎。

踏莎行·造化無憑

當代:啟功

造化無憑,人生易曉,請君試看鐘和表。每天八萬六千餘,不停不退針尖秒。已去難追,未來難找,留它不住跟它跑。百年一樣有仍無,誰能不自針尖老!

踏莎行·昔日孩提

當代:啟功

昔日孩提,如今老大。年年攝影牆邊掛。看來究竟我為誰,千差萬別堪驚詫。猶自多般,像唯一霎。故吾從此全拋下。開門撒手逐風飛,由人頂禮由人罵。

贊李叔同

當代:啟功

吾敬李息翁,獨行行最苦。禿筆作真書,淡靜前無古。並世論英雄,誰堪踵其武。稍微著形跡,披緇為僧侶。

失眠

當代:啟功

月圓花好路平馳,七十年唯夢裡知。佛法聞來餘四諦,聖心違處枉三思。滿瓶薄酒堆盤菽,入手珍圖脫口詩。昔日艱難今一遇,老懷開得莫閒遲。

乘公交車組詞

當代:啟功

這次車來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階梯一露剛伸腳,門扇雙關已碰頭。長嘆息,小勾留,他車未卜此車休。明朝誓練飛毛腿,紙馬風輪任意游。

自題新綠堂圖,次楊君開先生韻

當代:啟功

縹湘乍拂余塵暗,始訝流年換。錦園明月舊南樓,識否當時青鬢不知愁。墨痕翠滴濃於雨,點點增離緒。亂紅無語過芳時,又是濃蔭密葉滿平池。

詠史

當代:啟功

古史從頭看,興亡成敗,眼花繚亂。多少王侯多少賊,早已全部完蛋。盡成了,灰塵一片。大本糊塗流水帳,電子機,難得從頭算。竟自有,若干卷。書中人物千千萬,細分來,壽終天命,少於一半。試問其餘哪裡去,脖子被人切斷。還使勁,齒斤齒斤爭辯。檐下飛蚊生自滅,不曾知,何故團團轉。誰參透,這公案。

心臟病發,住進北大醫院,口占四首:

當代:啟功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塵處處盡堪哀。頭皮斷送身待老,心臟衰殘血不來。七載光陰如剎那,半包枯骨莫安排。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對門燈徹夜開。

乘公交車組詞

當代:啟功

鐵打車箱肉做身,上班散會最艱辛。有窮彈力無窮擠,一寸空間一寸金。頭屢動,手頻伸,可憐無補費精神。當時我是孫行者,變個驢皮影戲人。

乘公交車組詞

當代:啟功

昨日牆邊有站牌,今朝移向哪方栽。皺眉瞪眼搜尋遍,地北天南不易猜。開步走,別徘徊。至多下站兩相挨。居然到了新車站,火箭航天又一回。

心臟病發,住進北大醫院,口占四首:

當代:啟功

已經七十付東流,遙計餘生尚幾秋。寫字行成身後債,臥床聊試死前休。且聽鳥語呼歸去,莫惜蠶絲吐到頭。如此用緣真可紀,病房無恙我重遊。

就醫

當代:啟功

浮世堪驚老已成,這番醫治較關情。一針見血瓶中藥,七字吟成枕上聲。屈指算,笑平生,似無如有是虛名。明天闊步還家去,不問前途剩幾程。

乘公交車組詞

當代:啟功

乘客紛紛一字排,巴頭控腦費疑猜。東西南北車多少,不靠咱們這站台。坐不上,我活該,願知究竟幾時來。有人說得真精確,零點之前總會開。

踏莎行·美譽留芳

當代:啟功

美譽留芳,臭名遺屁。千千萬萬書中記。張三李四是何人,一堆符號a加b。倘若當初,名非此字。流傳又或生歧異。問他誰假復誰真,骨灰也自難為計。

心臟病發,住進北大醫院,口占四首:

當代:啟功

衣缽全空夜半時,凡夫一樣命懸絲。心荒難覓安無著,眼小頻遮放已遲。窗外參差樓作怪,門邊淅瀝水吟詩。咬牙不吃催眠藥,為怕希夷處士嗤。

癖嗜

當代:啟功

癖嗜生來壞,卻無關,蟲魚玩好,衣冠穿戴。歷代法書金石刻,哪怕單篇碎塊,我看著全都可愛。一片模糊殘點畫,讀成文,拍案連稱快。自己覺,還不賴。西陲寫本零頭在,更如同,精金美玉,心房腦蓋。黃白麻箋分軟硬,晉掃描隋唐時代。筆法有,方圓流派。煙墨漿糊沾滿手,揭還粘,躁性偏多耐。這件事,真奇怪。

對酒二首劇眩以來,已三年矣。近復一蹶,前

當代:啟功

一寸橫波最泥人,東流西去總無因。洞庭木落佳期遠,洛浦風生往跡湮。壁月終殘天外路,餘霞空染鏡中身。從今楚客登臨處,紅蓼青苹未是春。

失眠

當代:啟功

半生原未盡忘財,計拙心疏亦可哀。比屋東鄰偏左顧,出門西笑卻歸來。未存靈運生天想,卻羨劉伶就地埋。狼籍一堆殘稿在,燈前頁頁逐顏開。

一九九四年元日口占

當代:啟功

起滅浮漚聚散塵,何須分寸較來真。莫名其妙從前事,聊勝於無現在身。多病可知零件壞,得錢難補半生貧。晨曦已告今天始,又是人間一次春。

心臟病發,住進北大醫院,口占四首:

當代:啟功

病床展轉忽經旬,耿耿深宵百苦身。去世來生談總妄,哀多樂少歷曾親。彌天莫補作心債,近死空書發願文。墜露無聲如淚滴,清和夜宇勝秋旻。

乘公交車組詞

當代:啟功

擠進車門勇難當,前呼後擁甚堂皇。身成板鴨干而扁,可惜無人下箸嘗。頭尾嵌,四邊鑲,千沖萬撞不曾傷。並非鐵肋銅筋骨,匣晨磁瓶厚布囊。

戲題時賢畫達摩像六段

當代:啟功

片葦東航,只履西歸,教外之傳。要本心直指,不憑文字,一衣一缽,面壁多年。敬問嘉賓,有何貴幹,枯坐居然叫作禪。誰知道,竟一花五葉,法統蟬聯。斷肢二祖心虔。又行者逃生命縷懸。憶菩提非樹,那椿公案,觸而且背,早落言詮。臨濟開宗,逢人便打,寂靜如何變野蠻。空留下,漫裝腔作勢,各相俱全。

對酒二首劇眩以來,已三年矣。近復一蹶,前

當代:啟功

去年唱罷鼓盆歌,也擬從頭戰病魔。心放不開難以鐵,淚收能盡定成河。終歸火葬新規律,近距瘋癱剩幾何。血壓不高才二百,未妨對酒且婆娑。

乘公交車組詞

當代:啟功

入站之前擠到門,前回經驗要重溫。誰知背後彪形漢,直撞橫衝往外奔。門有縫,腳無跟,四肢著地眼全昏。行人問我尋何物,近視先生看草根。

西江月·七節頸椎生刺

當代:啟功

七節頸椎生刺,六斤鐵餅栓牢。長繩牽繫兩三條,頭上幾根活套。雖不輕鬆恰恰,略同鍛鍊晨操。洗冤錄里每篇瞧,不見這般上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0rp1m4BMH2_cNUgHF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