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的點睛之筆——銅活(原創)

2020-08-03     魯班園

原標題:古典家具的點睛之筆——銅活(原創)

銅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材質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傳統家具之中。以小見大,其實看似細小的部件,卻更能深刻地反映出家具的做工是否精良,造型是否優美。雖然銅活只是家具上的小小配件,但彙集了家具的精氣神,是古典家具的點睛之筆。因此一件家具的銅活鑲嵌工藝是否到位,是評價它製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銅的特點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將銅飾件用於家具。銅質地柔軟、延展性好,此外還具有導電性和導熱性。因此能夠很好地承受冷、熱壓力的加工方式,既能做成細長的銅絲,也能壓成輕薄的銅片。銅作為人類的自然資源,回收利用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因此,銅的可持續發展價值極高,也符合現代社會的綠色發展的理念。

二、銅飾件的主要品種和功能

古典家具的銅飾件,匠師們稱之為「銅活」,家具上的銅活兒以合頁、拉手應用最為廣泛,此外還有面頁、麵條、扭頭、吊牌、拍子、包角、套腿、提環等。銅飾件的裝飾功能是以它的實用功能為基礎的,這些銅構件不僅起到支撐作用,也在接榫處起到加固之用,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家具中常見的銅飾件。

1. 合頁

合頁又稱鉸鏈,是由兩塊銅板共同包裹一根圓軸組成,可以連接家具兩個部分並使之活動。合頁的造型多樣,有長方形、圓形、如意形、六角形等不同樣式。一般常與面葉的外形風格統一,結合家具整體的造型、家具的紋樣和圖案搭配,具有一定的裝飾性。

2. 面葉

面葉由兩到三塊銅片組成,用鈕頭和曲曲穿結固定在櫃門處或箱匣家具中間,用來襯托扭頭和吊牌。面葉既是一種保護木質部分的功能配件,又是能聯結分散飾件的組織構件。和色調深沉的家具搭配在一起,顯得優雅奪目。

3. 拉手

拉手是銅製棍材彎曲成形且用於開啟抽屜的條狀銅飾。工藝簡單,但線條優美,同時兼具操作的合理性。傳統家具中明清家具的拉手大多呈片狀,民國家具的拉手大多呈墜狀。

4.包角

包角是用來保護桌箱類家具外輪廓邊角的銅飾件。作用是加強箱子面角的結合力,並在使用家具時使稜角部位免受外界磨損,造型一般多為如意雲紋形。

5.套腳

套腳用於家具的腿部下端,是一種根據家具四足的形狀隨形裝在足端上的銅套,也叫「套足」。套腳既可防止家具腿足受潮腐朽、開裂,延長使用壽命,又能起到裝飾作用。

三、銅飾件的製作工藝

1. 鎏金

鎏金是早在先秦時代就出現的一種金屬裝飾工藝,也叫火鍍金或汞鍍金,至今仍在民間流行。 鎏金指將金箔和水銀合成金汞劑,均勻地抹塗於金屬表面,利用加熱的方式使水銀蒸發,將黃金固著於銅器表面。最後對器物表面進行磨壓,使鍍金層與被鑄器結合牢固。

2. 鏨花

在銅飾件上塹花也是一種常見的裝飾工藝,塹花通常使用各種形狀的鋼製的鑒子進行雕刻,刻劃出線條流暢,深淺不一的圖案。有的還在紋路中嵌進極細的金銀絲,加工處理後顯出很強的光澤,從藝術效果來看,頗有古風盎盎、光采豪健的氣質。

3. 琺琅

琺琅是用矽、鉛丹、硼砂磨成的粉末狀的彩料,再將其填於金、銀、銅瓷等器胎上經烘燒而成的釉。琺琅有掐絲琺琅、鑒琺琅和畫琺琅三種,其中的掐絲琺琅就是我們俗稱的景泰藍。

4. 錘合

錘合是將不同種類的銅捶打在一起,利用不同的銅色形成花紋。

四、銅飾件的安裝手法

銅飾件的安裝手法大體分兩種,一種平臥法,一種浮釘法。

1.平臥法又稱滿鑲,即在家具安裝飾件的部位剔下與飾件造型、大小、厚度相同的一層木頭,將飾件平臥在槽內。裝好後飾件表面與家具表面齊平。用平臥法安裝的銅活,能使銅件和木器完美融合。

2.浮釘法又稱半鑲,家具表面不用起槽,只需在家具上打眼,將飾件平放在表面上,最後用泡釘釘牢,裝好後的飾件凸出於家具表面。與平臥法形成不同風格的裝飾效果。

一般來說,大件的家具採用平臥法,小件的如官皮箱、首飾盒一類,因飾件較小較薄,多採用明釘法。

銅活作為傳統家具中的輔助構件不僅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欣賞性,在家具中還有起著加固的重要作用,使家具更堅固耐用。因此各位讀者在挑選古典家具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家具的材質、也要注意家具中銅活工藝是否精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LCs3MBd8y1i3sJew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