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15萬對夫妻離婚:在婚姻當「兒戲」的時代,如何維護幸福

2020-03-23     楊小姐的便利貼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以前的離婚是罪過,現在的離婚是常態。

根據民政局2019年第一季度的報告顯示:全國登記結婚的人數達到了281.52萬對,同比減少了6.7%,登記離婚的人數達到了104.84萬對,同比增長7.8%。而在整個2019年內,全國共有415萬對左右的夫妻離婚。

而從2003年到2019年的結婚離婚數據來看,全國離婚夫妻基本逐年增多,全國離婚夫婦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圖表上呈現出一個斜率較大的正向曲線態勢。

一份份瞠目結舌的數據不禁令我們的心中打了個冷戰,令我們對婚姻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失望。但是,在這樣的數據下,在這樣婚姻被視為"兒戲"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教訓啟示呢?

全國高離婚數據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1.當下許多青年男女對婚姻的準備不足

在2019年離婚的夫妻里,超過80%的人數是由年齡在20-30歲的青年男女貢獻的。

而這其中根據走訪調查,發現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婚前對婚姻的準備不足。

婚姻不是孩提時代玩的過家家,也不是簡單的兒戲。在婚前很多男女都對婚姻抱有一定的輕視程度,認為婚姻只不過是兩人感情的更高級的過場形勢而已,只要單膝跪地求個婚,去個民政局領個證,然後再辦幾十桌酒席就萬事俱備了。但事實上,婚姻更是柴米油鹽的生活的深刻體現,很多年輕男女由於自己婚前對婚姻的過於輕視,毫無思想準備,也毫無做準備功課,到了婚姻生活中才發現,夫妻二人不僅有雙方的家庭要考慮,還有共有的家務要分單,共有的孩子要撫養,甚至可能需要為了另一半拋棄自己的工作。

這樣的理想與現實的較大差距極大地刺激了那些對婚姻缺乏一定準備的男男女女,當他們步入婚姻時就會發現婚姻和自己理想中的天堂大相逕庭,原本戀愛時兩人偶爾的做做飯居然變成了家常便飯,原來戀愛時兩人的觀影之旅竟然因為孩子的降臨而被迫取消,這些都極大地讓這些夫妻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顯得心浮氣躁,更容易做出傷害對方的事,從而導致離婚。

2.婚姻基礎過於薄弱

統計數據顯示,離婚的家庭中,有四分之一的婚姻中是兩年之內解體,還有四分之一是在五年之內解體,這些,大部分都是以僅僅情感為基礎的婚姻。

這樣以情感為基礎的婚姻,是不太可靠的。因為這裡所提到的情感,並沒有那麼穩固,很可能只是因為雙方的一時看對眼而導致的,是過於簡單的情感,並不是堅實的婚姻基礎。兩人結婚固然需要情感,但更需要情感的"後繼動作"也就是更加在於兩人在婚前相互了解徹底,相互間的情感磨合徹底,而並非單純的情感導向。這需要一定時間的觀察和磨合。

當下,很多男女結婚,僅僅是因為戀愛時的一時感情衝動,看到別人濃烈的情感表白求婚等活動,也就一時興起,認為自己與對方的情感很合得來就立刻進行"求婚大作戰",這樣就很容易產生情感導向型婚姻,忽視了眾多性格,感情方面的深入了解和交流,甚至是物質背景的迥異。這樣的婚姻,是沒有堅實基礎的婚姻,就如沒有牢固根基的大廈,稍微大一點的颱風就能完全摧毀它。

婚姻的本質是什麼?

1.接受最真實殘酷的愛情生活

有一句話說得好:婚姻就是把自己最爛最真實的一面呈現給對方。

是的,就像真話往往都難聽一樣。在婚姻中,因為二人的關係十分密切,從早晨的一張餐桌吃飯速度的快慢,一個廚房洗碗的效率高低,到中午一張沙發看電視的喜好差異,再到晚上的一個被窩裡雙方的打呼嚕磨牙與否,婚姻中的夫妻雙方都是被動的,不可避免地把自己最爛最真實的一面完整地展示給彼此,這也是婚姻的殘酷性的體現。而婚姻的本質,就是接受對方最差的一面,就是接受婚姻里最殘酷的一面,最殘酷的愛情生活。

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堅持下去的就是贏家,半途而廢的就是輸家。

2.得到有力的情感支持

維繫婚姻的紐帶,是情感。

與上文所說一樣,這裡的情感並不"情感導向"這種一時興起的情感。而更在於婚姻中的愛情,甚至是親情。

婚姻中首先自然離不開的是兩人的愛情情感,如果沒有愛情情感,便沒有強大的動力推動婚姻的促成,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婚前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深愛對方的原因。

而婚姻,正常情況下是會有產物的。這裡所說的產物,也就是兩人婚姻中的愛情結晶,孩子。在擁有孩子的婚姻中,便構造了一家三口甚至更多人之間的親情。這樣的親情,與單純的夫妻愛情不同,更是一種血濃於水的情感,也是婚姻一種不可或缺的本質和情感支持。在婚姻里對自己的另一半或孩子感受不到親情的人,便不會覺得婚姻是幸福的。

如何維護婚姻幸福?

1.婚前做好一定準備

婚姻是一對矛盾,而其中的主要矛盾是婚姻是美好的。

對於婚姻,我們應該率先存有看清婚姻本質,並相信婚姻利大於弊的積極心態。這是第一手準備,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說明它們的優點大於缺點。

其次,我們要在意識上對婚姻有足夠的重視,我們要付出一定的行動,積極地去查閱相關婚姻生活的書籍,多聽聽他人的參考意見,多多吸取他人婚姻的失敗教訓作為自己的婚姻養料,這樣的準備,才會不會讓婚姻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婚姻出現問題時我們才可以在頭腦里拿出相應的對付之策,而不是焦急不已。

2. 切忌衝動

經過調查發現,這些離婚的導火索,有超過35%是因為夫妻雙方一時在感情上的衝動所致。

在婚姻中的衝動,也就是因為某個時間內對於一件事情的計較多於對對方感情的珍惜。

要克制衝動,就必須從這個源泉入手。我們在婚姻生活中很需要學會包容,也就是不要太過於計較小事的得失,比如接送孩子上下學,不能因為這影響到自己的酒局而主動放棄,這樣只會導致對方與自己的隔閡越來越大。

在這樣沒有包容的隔閡下,雙方的矛盾就越來越大,衝動的累計因子也就越來越多。

2019年415萬對夫妻離婚:在婚姻當「兒戲」的時代,如何維護幸福

3.注重親情培養

親情是愛情的完美搭檔。

在婚姻中,除了愛情,還有親情。

在婚姻中的一對男女,彼此的身份除了愛人外還多增添了一個名詞,那就是親人。而親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對愛情的完美補充詮釋。當雙方注重彼此間親情的培養時,意識到自己互相是親人時,便會更加珍惜對方,更加理解照顧對方的感受。

還有,正常的婚姻中都會有孩子的出生,孩子也是親情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孩子在很多時候也可以成為消除婚姻矛盾的重要方式,當自己與另一半吵架時,孩子的介入可能會緩解局勢,或者自己也可以把將自己的火氣轉化成培養孩子的動力,這樣締造出的親情也就良好地從側面減少了婚姻矛盾的衝突,維護了婚姻的穩定。

綜上,全國大量的離婚數據告訴我們,在離婚的背後,很大程度上是一位很多伴侶間對婚姻缺乏一個充足的準備和清楚的認識,是因為過於濃厚的以"情感導向"為基礎的衝動型婚姻。而我們更需要看清婚姻真實殘酷,離不開親情,愛情支持的本質,並在這些方面下多功夫,在婚前就要做好一定的充足準備來應對婚姻潛在問題,平時多一點包容,也要注重親情角色的轉化與培養。

結語

當前居高不下的離婚數據告訴我們婚姻並非易事,也並非亞當和夏娃的伊甸園,我們要認清楚婚姻的真實本質對婚姻有一個較全面完整且清醒的認識,並學習實踐相應的婚姻交往規律,才能更好地維護婚姻。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piyD3EBiuFnsJQV2-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