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口中的這些玩笑話,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的陰影!

2019-05-30     唯寶陽光嬰童學園

孩子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分辨能力也不強,大人口中的「玩笑」極有可能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線,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自覺注意和孩子「開玩笑」的輕重,也要阻止親朋好友「逗孩子」時,說的沒有底線的「玩笑話」,尤其是這三種「玩笑話」,一定不能說!

不拿爸媽對孩子的愛開玩笑

孩子對爸爸媽媽是非常依賴的,於是有的父母用「不要孩子」來威脅孩子聽話,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每每看見孩子被大人用「爸媽不要你」的話嚇哭、或者威脅,我都替孩子感到傷心,也為父母感到惋惜。大人的行為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卻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

就像林更新在《放開我北鼻》中,對小朋友「開玩笑」說:「你爸媽不要你了」,惹得孩子委屈得直哭,也引發觀眾對林更新這句話的一連串的批評。綜藝里小朋友無助的眼神,讓大家明白,「玩笑」並不好笑,反而會傷害天真的小朋友們。

如今,因為二胎政策的貫徹執行,越來越多的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每當有家庭生了二娃,總會有各種「親朋好友」故意對大娃說:「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就不要你啦!」

恕我直言,遇到這樣的人,斷絕來往也不為過!這樣的「玩笑」不僅破壞自家兩個孩子的關係,還影響老大的安全感。前幾天我們這裡就有一個6歲的小女孩,因為親戚的「爸媽不要你啦」,將剛滿月的弟弟從六樓推下!

安全感,是孩子們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因素。類似於「爸媽會離開孩子」、「爸媽不愛孩子」這樣的話卻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留下心理陰影,千萬別拿來開玩笑。

不拿孩子的短處開玩笑

在我們眼裡,孩子總會有一些「蠢萌蠢萌」的行為。雖然「蠢」,但是非常可愛,總讓我們忍不住拿出來「逗」孩子,或是分享給身邊人。

網友曾分享自己的經歷。在她小時候,父母就經常拿她做過的錯事、蠢事,來開玩笑。有一次,因為她去爸爸單位送東西,因為她不認識爸爸的同事,叫錯了稱呼,鬧得在現場的同事哈哈大笑。後來她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就經常在家裡以這件事調侃她。但是,網友說,儘管如今她年齡也大了,臉皮也厚了,但是在和陌生人說話時,還會想起小時候那段經歷,甚至會因此迴避和陌生人的交談!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媽媽發的朋友圈,調侃自己的孩子六歲了竟然還尿床,並描述了被發現後孩子不好意思的表現。朋友們紛紛給媽媽點贊,並評論「太可愛了」。

我聯繫這位媽媽,問孩子看到自己的糗事被分享後,會不會不好意思。這位媽媽說:「還真讓你猜著了,他看到了我發的朋友圈,非常不好意思,雖然沒說什麼,但是今天晚上一直熬著夜,說什麼都不肯睡覺。」我知道,是孩子不好意思了,甚至因為不好意思,對睡覺產生了抗拒的心理!

儘管孩子年齡再小,他們也是會有羞恥心的。當大人們不顧及他們的感受,拿他們的短處開玩笑,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不拿對孩子的獎勵開玩笑

「獎勵」是我們穩定孩子脾氣、刺激孩子奮進的百試不爽的利器。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兌現說好的獎勵,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孩子們經常會提出一些不太容易實現的目標,比如小小年紀就要擁有自己的手機、和同學一起出去旅遊……孩子知道我們不太容易答應,於是往往用一些「條件」來交換。

一些父母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用孩子的要求來刺激孩子考出超常的成績、比平時更聽話懂事、做更多的家務勞動……可是當孩子完成了目標,「獎勵」卻沒能實現……

說好的獎勵總是不能得到兌現,長此以往,孩子們不再相信大人的話,對「獎勵」沒了追求的心,甚至不再信任父母。

關於「獎勵」的玩笑不能開,如果說出了對孩子的獎勵,那就一定要兌現。既是維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是維護孩子的上進心。

我們可以分辨玩笑話,但是孩子們是最較真的,孩子們並不能分辨玩笑話。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反思是否有一些「玩笑話」不太妥當,及時發現,及時改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fE_GmwBmyVoG_1ZYn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