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在貞觀第二季西安溫度的一篇文章下,有一條留言,是2017年底第一季「西安溫度」活動里烤紅薯攤「飛你莫薯」的攤主所寫的。
小哥從甘肅來西安打工,在高新區開了個賣烤紅薯以及炒貨的小攤,有一個女朋友。他的微信名字叫「為媳婦而奮鬥」。
日子過的是辛苦了一點,但卻甜蜜。
一年過去,故事的結局,讓人有點傷感。相愛五年的兩個人,最終以分手結束。賣紅薯的小哥,關了自己的小攤,離開西安,他把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在繁華世界裡看亂世人生」。
西安這座城市,每天都有無數的故事在發生著。看似離你我很遠,卻又相互勾連。
過去三兩年里,「貞觀」做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一部分呈現為每天與讀者諸君見面的文字,有著歡笑、悲哀、溫暖、酸楚或者荒誕的色彩,另有一些散落在了城市的街巷。從2017年底到2019年,貞觀聯合西咸新區完成了兩季「西安溫度」活動——每年組織10個青年設計師團隊,無償為街頭巷尾的小店、攤販乃至於普通人家進行設計改造,迄今已有20個作品。
20個作品也就是20個普通人的故事,故事裡有著普通的經歷和情感。然而,正是因為這些人和故事的普通——普通到了常常被人漠視的程度,他們對我們的意義就越重要。這些情感和意義與時代無關,就算二次元歌曲(洛天依)也這樣唱著:
在這普通的一天我穿著普通的鞋很普通地走在這普通的街普通的disco我們普通的搖我普通的心在撲通撲通的跳
普通Disco
洛天依;言和 - 普通Disco
普通的人們都是要向前生活,但又時時回顧,都是會抬頭看天,但又低頭走路。兩季改造活動里二十個被改造的個體背後,是許多個發生在這座城市有關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故事。
宗亮與西安的故事從1998年開始,那一年他22歲,修電器為生,西安由此徐徐展開。來的顧客都是老街坊,誰家的洗衣機壞了,收音機不響了,空調出了問題……就會找他。
時代潮汐的巨力,蔓延到了每個個體身上,電器行業有了最完整的售後維修,新產品更新疊代迅速,人們對於舊家電的處置也隨之改變,出了問題的電器,不行就換新的。
老派手藝人的身影,在城市裡不斷的消失。像他這樣的個體維修師,能接到的活兒,越來越少。
好在,設計團隊在幫他改造店面的時候,做了一個地圖定位。這讓他有了新的業務方向,很多人通過地圖搜索,都找他開鎖換鎖。
科技搖晃未來,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普通人們,因此有了更多的出路。
在西安修了20多年電器的宗亮,去年轉行開換鎖、修保險柜。店招上的「宗亮修」,他依舊留著,改行歸改行,但修東西一樣盡心盡力。
本周回訪照片。
高樓林立的都市裡,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踏實的活著。
今年中秋,心誠肉鋪在長安區開店整整20年,老闆跟老闆娘依舊每日在改造後的店裡忙碌。馮姐還在幫人理髮,地點從小南門換到了民樂園,用的還是設計團隊給設計的招牌。興華筆莊的老闆,在改造後的新店之中,依舊繼續以前的生活。陶籽奶奶還在家門口做一些縫縫補補的活兒。
以上為本周回訪照片。
崔阿姨越來越喜歡改造後的新家,對她來講,這是新生活的開始,一切都被歸置的妥妥噹噹。今年還帶著兒子出去旅遊了兩次。
以上為本周回訪照片。
兩季的改造活動里,讓那些原本沉淪在都市叢林中的個體故事被虹吸到城市表層,供人們沉浸其中。西工大里的無聲時光菜夾饃,土門市場的常姐涮牛肚,沃力蜜汁杏肉,修鞋的許師傅、公共空間的微改造……每一次的改造,都是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座城市的一次有關於個體尊嚴以及城市美觀的審視。
本周回訪照片。
許多事情悄然無聲的在這座城市發生著。
改造完成的拙玉書店,很多人去那裡打卡。
以上為本周回訪照片。
老何桂林米粉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老食客,有因為看到了改造文章之後,專門跑去吃的新食客。只是,店裡做米粉的換成了年輕人。
本周回訪照片。
老何兩口子偶爾坐鎮店裡,招呼客人。當年本來是跟著女兒兒子到西安來養老的,結果閒不住,折騰了一個小攤,賣起米粉。幾年下來,倒是積攢了一些熟客。
本周回訪照片。
店裡做米粉的年輕人,是她的兒媳婦。她跟丈夫年紀都很大了,來吃米粉的客人那麼多。他們打算以後把米粉店交到後輩手中,繼續開下去。店面除了被傳承下去之外,他們也開始招學徒。
有的故事還在繼續,有的故事卻已經走到了頭。
「有范」隨著班主范勝利的去世,解散了。
這是一支屬於鄉村的樂手班子,老范17歲學琴,後來組了自樂班。樂班主要接一些婚喪嫁娶的活兒。
他所在的村子,因為拆遷,也消失了。人們四散離去,這裡以後生長起來的,是鋼筋水泥構建的高樓。
一邊是飛速生長的城市,邊界在不斷蔓延。另一邊是不斷失守的鄉村以及舊有的鄉土儀式感的土崩瓦解。
這一個個故事裡,藏著時代的風雪。
所有故事,說到底都是個體與城市之間的互動,是人與城市之間如何相處的故事。
一張1982年的西安舊照,都能讓人回味許久。那一年,鐘樓、大雁塔以及終南山,還是可以同框的。
圖片來自華商報。
穿過37年的時光,從同一個角度看去,早已看不到當年照片里的景致,放眼望去周邊都是錯落有致的高樓。
也許只有在這些舊照片中,才能明顯的感受到城市的巨變。
但對一個個生活在城市中的個體來講,除了對這種宏大層面的巨變感嘆之外,更細微的感受在於都市不缺鋼筋水泥,卻少了點人間煙火。
溫瑞安的武俠小說中有神兵利器,一刀一劍,名作「不應」「挽留」——挽留天涯挽留人,挽留歲月挽留你。越是容易被浪潮沖刷而去,越是在冷冰冰的客觀數字世界裡「不應」挽留的城市風物和人間煙火,越是值得人們珍重。
我們努力留住這人間的煙火和故事,我們努力讓這人間的煙火和故事更精彩,「西安溫度」活動迄今已完成兩季,今年9月,「西安溫度」活動獲評國家發改委評選的「全國雙創示範基地創新創業百佳案例」,我們希望這只是開始而不是終點,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和機構能參與設計、參與討論,讓活動走向更開闊,讓城市走向更廣大而美好。
鑒於此,本周六(9月21日下午),我們和西咸新區將聯合舉辦論壇活動:「街道讓城市更美好——城市溫度論壇」,我們邀請了國內外專家、機構,共同討論城市街道——街道的美學細節、街道的大數據、街道的規劃、街道的煙火氣,等等。
論壇的主要嘉賓主題演講分享內容如下:
佛羅倫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佛羅倫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技術學全職教授和工業設計學全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文森佐 亞歷山德羅·萊尼安特(Vincenzo Alessandro·Legnante),演講主題為《城市空間與人的空間——街道的要素與設計》。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大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會長;北京市科技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創意產業國際論壇秘書長金元浦,演講主題為《中國城市品牌的審美創造與藝術建構》。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北京社區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演講主題為《城市科學支持下的社區善治》。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江浩,演講主題為《城市核心區應是活力之源》。
社會學家、劇作家黃紀蘇,演講主題為《我理解的煙火氣》。
至於現場聽眾,除了我們已邀約的城市的管理和建設者,我們在此也誠邀我們的讀者能來到現場,共50現場名額,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後台留言,報名請附姓名、工作單位、聯繫方式。
論壇時間:2019年9月21日 下午14:00
論壇地點: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星河灣酒店
第一季改造內容:
我們帶著一群青年設計師,為西安街頭的10個小攤做了一次夢想改造
我們為什麼要改造西安的10個小攤
溫暖城市角落背後:每個改造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二季改造內容:
為了42戶退休老教師,我們改造了一個洋氣的小院落
舊城的生長:一次街道微改造實驗
當流浪狗狗遇上我們的溫暖改造計劃
這一次,我們希望改變人世間一個小小的家
傳統手藝還有人愛嗎?我們改造了一家木旋店
這次改造桂林米粉店,設計師差點兒被當成了騙子
黑麻咕咚的地下通道,也可以通過改造變得好玩
你們還買書嗎?我們改造了一家舊書店
從現在起,心誠肉鋪就是這條街最靚的店
我們邀請一流的工業設計團隊,為環衛工人設計了掃把和簸箕 || 西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