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強」「藍忘機」是怎麼選出來的?揭秘選角「玄學」

2019-11-17     綜藝報

看起來像「玄學」的選角,事實上是一門複雜的創作。

來源: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

文:符瓊尹

每當一個藝人憑著角色突然走紅,回看最初TA被選擇的原因,就總帶著些「天選之子」的神秘色彩——

倪大紅憑著「蘇大強」火了,《都挺好》導演表示「劇本還沒定,就定下了倪大紅」;王一博因「藍忘機」成新晉流量,《陳情令》製片人則說「當他走進來的那一瞬間,我就覺得他是藍忘機」。難道缺少了一雙天賜的「慧眼」,一個好角色就註定遇不到那個最合適的演員?

其實不然。小編髮現,看起來像「玄學」的選角,事實上是一門複雜的創作。以至於,選角已經獨立成為一個行業,他們與資方、製作方一同舉行圓桌會議參與角色選取,是影視行業不可或缺的幕後人員。

好萊塢選角導演馬里昂坐在眾多演員照片中央

這些不可或缺的選角主創,在劇組被稱為「選角導演」「演員副導演」「演員/藝人統籌」。如今,他們更想被看成專業的「選角主創」——在好萊塢,這是一個「魔術師」一樣能改變演員或者IP命運的重要存在。然而,小編走訪了多家頭部選角工作室,並採訪了部分製片人後發現,中國的選角導演行業與好萊塢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在今年,一些好的變化正在發生,選角主創的價值也正在被觀眾發現。

選角主創,幕後推手

一個角色是怎麼樣匹配到具體演員的?「選角」的流程是怎麼樣的?後來被市場驗證為成功的選角是什麼樣的?這是小編第一次到選角工作室採訪時,心裡湧起的疑問。

「遇到難題了。劇本有一個角色,要40歲左右的硬漢形象,又要帶著點精緻和小家子氣的。怎麼選?XXX我覺得挺合適,但是沒檔期了。」一位選角導演推開會議室的門,一臉憂愁。當小編採訪結束要離開公司時,發現幾位選角導演仍在會議室中,有的在沉默地抽煙,偶爾提出一個名字;有的則在電話中與經紀人溝通,試圖調出合適的檔期。而會議室的黑板上,已貼滿了演員的照片。

這是一個在選角工作室常見的場景。CD HOME創始人魏偉告訴小編,在項目開機前,選角工作室一般需要兩個月時間來定下所有的演員。由於各種各樣的情況,CD HOME遭遇過籌備期最短的一次,只有兩周。浩瀚星盤創始人公鈺涵還補充說,類似《如懿傳》這樣大體量的項目一般還要更長一些。

選角工作室里,擺滿演員照片的長桌(圖片授權自CD HOME選角導演馮雷)

對於選角主創們來說,思考合適的演員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創作。「簡單來說,首先是通讀劇本,然後在表格里列出其中每個角色有多少場戲、性格特點是什麼,再根據我們的經驗去思考哪些演員最合適這個形象。形象的『準確度』,是我們專業的基礎。」一位資深選角導演告訴小編,「而這個『準確度』也會經過很多場會議討論,最後為製作方、資方提供3-5個備選。」有時候,選角主創們還會為角色寫出人物小傳,寫出它的前世今生,以確保「準確度」。

此外,選角主創們還要琢磨如何給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選擇。比如,同人星光在《戀愛先生》中為靳東搭配了李乃文。此前多為嚴肅正劇形象的李乃文,在劇中飾演靳東的合伙人——一個久經情場,總是沒個正經樣的戀愛達人,最終成了劇里的笑點擔當,為該劇增添了不少喜劇效果。或許是因為配合的效果良好,靳東後來主演《如果歲月可回頭》中又與李乃文做了搭檔。

《戀愛先生》中的李乃文

有時,選角主創還需大膽跳出原著設定,尋找「神似」而非「形似」的演員。

比如在《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王胖子一角上,魏偉就遇到了難題:「所有在同類競品中出現的王胖子都不能用,但圈子裡也就這麼多胖子,跟人物屬性能夠貼合的更少了。」而當魏偉提出身上氣質相符、且頗具演技的趙達時,遭到包括導演孔笙在內的多數人的反駁,「他那麼瘦,怎麼演胖子?」,魏偉堅持道「別急,我們也都合作過,就想想他身上是不是有那股勁,我們可以讓他吃胖。」最終,趙達飾演的王胖子也成了不少劇迷心中「最好的王胖子」。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趙達飾演的王胖子(圖右)

大部分時候,選角主創們的創作都是「帶著鐐銬的起舞」。

「比較現實的問題是項目的預算,」上述資深選角導演補充道,「我們需要在預算範圍內配合準確度去找合適的演員。」有知情人士告訴小編,今年一個較有知名度IP項目臨時更換了選角團隊,是因為想以4000萬的片酬包下該項目的數量眾多的演員,與IP量級相比預算較少。於是便與原定的選角團隊中止了合作,以尋找收費更低的團隊。

將預算範圍內的演員確定完畢後,更難定下的一關是演員的意願。大部分演員需要試戲後再最終確認,而部分已有一定知名度,或者選角主創們較為了解的演員,則可以免去試戲環節。有時定下的演員也會因為檔期衝突而拒演。

開機之後,選角主創們的工作任務會變得更重。

魏偉對小編說,《孤城閉》的選角導演開機後平均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選角導演們一邊要協調每天演員的檔期問題,一邊解決新演員、群演的勞務問題,「前幾年,軋戲是常見的事兒,從主角到配角都在軋戲。開機前能把所有演員都定下來,基本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體量大的項目,需要不停招演員。」

這其中還包括如何管理素人群演的細枝末節。有些影視作品需要在當地尋找數量不小的素人,如何讓素人進入表演狀態,配合劇組的工作,也是選角導演要操心的問題。《地久天長》選角導演馮雷告訴小編,電影中工廠領導在禮堂宣布下崗工人的那場戲,基本都是在當地找的群演,由於拍攝時間較長,不少人都想偷偷溜走,最後還得派兩個工作人員守在工廠門口。「一開始都還高高興興,覺得新鮮好玩,時間長了,都開始著急,『我還得回家給孫子做飯呢』。」馮雷對小編提起這事時,不免覺得好笑。

《地久天長》中啟用了大量當地素人的場景

選角這一行,從「單打獨鬥」到「團隊作戰」

從上述選角流程不難看出,選角導演的工作中包含許多創作行為。但是在2008年以前,他們幾乎不能參與到「創作」的層面,而只能扛起「勞作」的部分。

2008年以前,電視劇行業基本處於導演中心制的年代,導演、資方對演員有絕對的選擇權,從主角、大配角甚至到小配角,都能由導演團隊獨立確定。選角導演們能參與決策的角色並不多,「2004年我入行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大多數時候只是幫忙選定群演,或者沒有幾句台詞的臨時演員。」姚遠回憶到。也有選角導演補充說,那時影視行業產量有限,演員數量也不多,需要去博弈與協調的部分並不多。

《還珠格格》中爾康的額娘「福晉」便是該劇的選角導演劉芳,「容嬤嬤」也是由劉芳選出來的

演員數量需求高、工作流程更趨流水線的電視劇尚且如此,作者性較強的電影行業需求則更少了。

不過,隨著國內整體影視環境的變化,選角行業的地位也逐漸發生了改變。

2007年,時任廣電總局副局長鬍占凡宣布,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的電視劇生產大國、播出大國,全國平均每天生產電視劇40集左右。2009年出台的「制播分離」政策,更是刺激了民營電視劇市場的興起。

資本的入局和政策的利好,讓影視作品產量大幅度提升,與之伴隨的便是對演員的需求量提升。「項目多了之後,選角導演要承擔的選角數量就慢慢增多,接觸到的演員也更多了,開始慢慢積累起了自己的資源。」姚遠說。選角行業的「江湖地位」也慢慢提高,一個標誌性事件便是,2009年 「中國演員副導演協會」自發成立,共400多人。他們在其中共享資源,試圖以此提高選角這一行業的地位。

雖然「中國演員副導演協會」始終沒有被納入官方組織的範疇,但是選角行業隨著電視劇行業持續火熱發展。

據分析師賀亮華的報告,2008年至2013年期間,中國電視劇行業市場復合增長率達18.61%,並在2012年達到了17703集和506部的歷史峰值。行業的繁榮也體現在選角工作的項目量上。「一個選角導演一年最多只能接四個項目,於是2010年,我在3個月里推掉了共17部戲。」姚遠對小編說。

也正是在這一階段,原本零散的選角體系開始逐漸工業化。參照好萊塢成熟工業體系中「選角工作室」的團隊模式成為一條出路。2011年,被行業公認為最早的casting工作室——牧星人選角工作室在北京註冊完成。此後,同人星光,公鈺涵工作室(成立公司後更名為浩瀚星盤)、CD HOME等如今的頭部選角公司也相繼在之後3年內成立完畢。

浩瀚星盤

團隊作戰帶來的是行業生產力的提高。「一個副導演最多接3個戲,一個團隊30個戲都可以接。」姚遠告訴小編,在緊密的多次合作下,選角公司與經紀公司之間的黏度更高了,「對製作方來說,我們能以更低的價格請來他們心儀的演員,甚至能請來他們請不到的演員;對經紀公司來說,一個選角團隊的項目量能為旗下演員提供更多的出鏡機會。」

隨著這個細分行業的發展,從業者們也漸漸有了對自己身份的認知,「其實我希望行業也好,媒體也好,都能稱我們為『選角導演』,」CD HOME創始人魏偉對小編說。事實上,2014年成立的CD HOME的CD就是casting director的首字母。

CD HOME

在CD HOME、浩瀚星盤等頭部選角公司的堅持下,近幾年,「選角導演」這一職務已經加入到了片頭的主創行列中。2017年,浩瀚星盤的公鈺涵以「選角導演」的身份出現在劇集《白鹿原》的片頭字幕中,是選角行業的頭一回;2019年,CD HOME的畢英傑也以「選角導演」的身份出現在劇集《九州縹緲錄》的片頭字幕中。

《白鹿原》片頭字幕

選角主創們的創作,也正被更多觀眾看到。正如上文所述,今年年初「都挺好選角」登上熱搜13位,在魏偉看來,這便是觀眾對於「選角」的認可。「選角」的討論度也在逐步提高:據云合數據熱搜神器統計,2018年全年僅有2個選角相關熱搜,而2019年截至目前已有7個。

選角主創,卻不能靠「選角」掙錢?

與中國在2008年後才開始迅猛發展相比,好萊塢早在60年代「新浪潮」電影期間,出於對「風格化」演員的需求,就已經將「選角」發展成了獨立工種。而即使國內選角導演的重要性在日益凸顯,與好萊塢相比,受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早在1968年,電影《龍鳳鬥智》就給了選角導演上片頭字幕的待遇;1982年,美國選角導演協會正式成立,截至2017年註冊在案的選角導演已有700多人;1989年,艾美獎為選角導演設立獨立獎項;2013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了選角導演行會,可以同其他行會一樣對參加奧斯卡評比的電影進行評審及投票。2016年,資深選角導演林恩·斯達馬斯特(Lynn Stalmaster)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資深選角導演林恩·斯達馬斯特(Lynn Stalmaster)

而在中國,目前並沒有影視行業的權威獎項對選角導演的工作給予認可。即便越來越多的選角導演已經在以團隊的方式在規範工作,仍有不少負面標籤貼在從業者的頭頂上。

一位製片人告訴小編,項目支付給選角團隊的勞務費在一個月5-10萬之間,根據戲的投資體量和工作的複雜程度收費也不同,其中電影的選角團隊費用會更高一些,但頂級的選角團隊收入一般也不會高於10萬。而一個項目的選角團隊一般是1個人帶3個人或者1個人帶4個人的模式。

魏偉告訴小編,選角團隊在一個項目中的收費是固定數額,並不會因為項目成為了爆款而有所增加。

選角團隊的收入也依賴著影視項目的開機量。項目的減少也在加速著選角行業的淘汰,據同人星光統計,2019年年初,行業內大大小小選角團隊共計有170多個,然而時至年底,已經有很多消失了。

小選角團隊被淘汰之餘,很早就意識到選角天花板的頭部選角團隊,則在近些年開始了業務的拓展。一方面是經紀業務:2016年,公鈺涵和新麗傳媒合資成立新生麗量(天津)文化經紀有限公司,為新麗的藝人經紀出謀劃策;2018年,浩瀚星盤成立了專做藝人經紀的子公司浩瀚星緣,旗下藝人有鄧倫、李沁、張魯一、秦昊等。CD HOME也從2017年起就開始運行經紀版塊,成立斯年影視,旗下藝人有祖峰、薛佳凝、岳暘等。

另一方面則是業務的拓展。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魏偉首次以製片人的身份出現,公鈺涵也以出品方的身份出現在多部劇集中,如《我的真朋友》《加油,你是最棒的》。老一輩的牧星人工作室則還有成人芭蕾舞+現代舞培訓班業務。與平台達成戰略合作也是保持團隊項目量穩定的一種路徑。今年6月,騰訊影業便宣布與同人星光、亦星選角工作室在自製劇選角及新人挖掘上達成合作,前者完成了在在一部作品中聚集了109位明星的挑戰,後者則協同騰訊影業一起在全國18個省37個城市布局了新人挖掘團隊。

同人星光

但轉型之餘,「沒有決定權」依然是選角行業在主業上的尷尬。

公鈺涵告訴小編:「我們並沒有最終決定權,選角還是要和導演、製片人、資方一起商量著決定的。我們只是基於自己的行業經驗,從我們的角度給出建議。」常和導演陳可辛合作的演員副導演孫岩就曾對自媒體表示,目前行業內對選角更常見的看法就是——「幫忙找人的」。

不僅如此,在平台日益強勢的當下,選角行業要服務的「甲方」更多了。一位大中型的選角工作室創始人告訴小編:「我們這個行業,想做主的人越來越多,出品方越來越多,平台要參與,導演要參與,製片人要參與。我們有點像做設計,永遠被客戶挑選,永遠用不專業的方式指導專業的人幹活。」

在選角導演能拿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好萊塢,做到大中型的選角工作室似乎已不必如此憋屈。自媒體畫外在採訪漫威系列電影的選角導演Sarah Finn時,對方就曾說在好萊塢,通常選角導演會在項目成立初期就參與其中,與導演和製片人一起討論角色形象,甚至有機會決定一部作品的藝術風格。曾經的喜劇節目演員、當時還有點兒胖的Chris Pratt,便是在Sarah的堅持下出演了《銀河護衛隊》男一號,最終反響不錯。

Chris Pratt

而在中國,什麼時候「選角」才能被視為一門複雜的創作,被行業認識到其重要性,並能建立規範的機制,讓這個價值更好地實現呢?

購買請見微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bledm4BMH2_cNUgJu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