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關注」英山縣率先實現確診病例「全出院」的秘密武器

2020-02-27     掌上黃岡

英山縣率先實現確診病例

「全出院」的秘密武器

更早 更快 更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月27日上午11點,黃岡市英山縣最後4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走出縣人民醫院大門。至此,該縣累計報告的62個確診病例,除1人病亡外,全部治癒出院。


英山因此成為疫情「重災區」黃岡市首個實現存量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的縣級行政區!

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喜訊!英山縣的「秘密武器」是什麼?連日來,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在英山縣走訪,廣泛與政府、企業、社區、鄉村幹部群眾交談,獲得的最強烈的印象有三個字:早、快、細


立足於早:

預警早,部署早,行動早


英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國土面積1449平方公里,人口40.49萬,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0%。「中國好空氣,英山森呼吸。」

在很多人印象中,英山抗擊疫情有地利因素。而事實上,英山工業經濟欠發達,春節前外地返鄉人員80671人,其中武漢返鄉人員25446人,黃岡返鄉人員2558人。

「人和」,才是英山縣在全市率先實現存量確診和疑惟病例雙雙「清零」的關鍵。

1月20日,英山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成立。12個工作專班同一天啟動運行。

「每天上午9點鐘,指揮部召開調度會,充分發揮指揮中樞的統籌和調度作用,研究各個專班反映的工作難點和堵點」,縣防控指揮部一位劉姓工作人員說,「調度會每天雷打不動準時開,好多次,書記縣長把桌子都快拍破了,克服一切困難,強力推動各項工作抓實抓細」。

抓早,是英山縣疫情防控工作最鮮明的特色。

1月23日,英山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1號令,全面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I級響應。「1號令」率先提出「六個一律」:春節期間一律「不拜年、不串門、不聚餐、不聚會、不握手,戴口罩」。沒有人知道,這個「六個一律」為主要內容的「1號令」,讓多少人避免了被病毒感染的命運。

疫情發生以來,公共運輸停運,農貿市場和超市嚴管嚴控,各種娛樂場所歇業,居民「宅」家禁足。與此同時,群眾相關的疑問、訴求日益增多。1月25日,英山縣委、縣政府當機立斷,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基礎,以陽光信訪系統平台、群眾來信來訪、網絡輿情為依託,在全國率先開通「12345防疫民聲快線」,1月31日又擴容3條熱線,採取24小時值班制度,接受群眾的諮詢、求助、投訴、舉報、建議,切實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2月6日,黃岡在全市推廣英山經驗,「12345防疫民聲快線」成為全市各級政府密切關注防疫情況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搭建起了政府與百姓的「連心橋」。

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英山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再次果斷決策,事實性封閉了縣際出口通道。

行動早,基於對疫情形勢的預警早。

武漢疫情形勢趨緊後,英山縣果斷採取措施,大年三十開始對從武漢、黃岡和外地返鄉人員進行全面排查,量體溫,調查活動軌跡,一一記錄在冊。「我們不是在搞地域歧視,而是摸清底數,緊盯重點人群,為阻斷疫情傳播打好基礎。」英山縣疫情防控副指揮長、縣委常委張春梅如是說。

阻斷疫情傳播,英山縣的「土政策」一個接一個。1月26日起,湖北群翔物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付勁翔從手機微信公眾號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份全縣「疫情通報」。與很多地方的疫情通報不同,全縣每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住在哪條街道、小區、村組,疫情通報上都一目了然,還附有疫情地圖和明細表。「有了它,我就知道危險離我有多遠。」付勁翔對這一做法大加讚賞。


立足於快:

快診斷,快轉運,快收治,快救治


在英山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會議室牆上並排掛著四份「流程圖」:「新冠肺炎排查救治流程圖」、「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集中觀察接送流程圖」、「確診及疑似病例居住區域封閉管理流程圖」、「新冠肺炎患者居家消毒流程圖」。

「這四份流程圖就是我們的行動指南,每個環節都有責任人和工作要點,挂圖作戰是為了督促各個環節把工作做細,不留死角和盲目區。」英山縣疫情防指揮部副指揮長、副縣長黃偉這樣解釋。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疫情發生後,英山縣委縣政府將疫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救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隔離治療疑似病例和發熱患者,隔離觀察密接者的另一個鮮明特色是:快。

行動快。1月21日,英山啟動集中收治醫院建設,是最早提出「只能床等人,不能人等床」的縣市之一。1月26日,全省高速公路限行,國道、省道嚴管嚴控,英山縣當天就完成了對全部縣道、鄉道、村道的封控。

採樣快。在英山縣防控指揮部里,除了前文所說的四張「流程圖」外,還有12張轉運、救治、消殺作業「監測圖」。以病例採樣送檢流程圖為例:每日11時,採樣送檢專班過完成確定採樣名單;每日11時40分完成採樣;每日12時前完成樣本收集。一環套一環,爭分奪秒。

檢測快。英山縣在防控中,推進核酸檢測關口前移,第一時間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及留觀病例開展核酸樣品檢測,對門診一般發熱病人、密切接觸者提前進行樣品檢測,實現了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留觀發熱病人、門診一般發熱病人及密切接觸者等「六類人員」隨采隨檢,應檢盡檢。英山縣人民醫院是一個二甲縣醫院,高峰時期一天完成核酸檢測233份,在同樣醫院中創造了「英山速度」。

救治快。英山縣人民醫院緊盯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和留觀發熱病人「四類對象」,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建立「篩查甄別-轉送救治-康復出院」工作閉環,確保及時轉運救治、無縫對接。他們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施行救治工作「十條經驗」,包括分區治療,規範轉診;常態化開展病例討論,動態調整診療方案;及時發現重症傾向病例,重症病例診斷節點前移;呼吸支持治療儘早介入;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人一方」等措施。其中,丙種球蛋白+糖皮質激素衝擊療和中西醫結合「一人一方」在全市推廣。

「快檢測、快診斷、快轉運、快收治、快救治,『六快工作法』成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的關鍵因素。」黃偉說,截至2月26日24時,全縣沒有出現1例危症、重症病例,確診病例治癒率全市第一。


立足於細:

關口前移,做實做細流調工作


最後4名確診病例治癒出院,但是全縣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絲一毫都沒有放鬆。

2月25日中午,由英山縣司法局黨組成員汪春林帶隊的流調五組一行4人,到南河鎮窯坳村一名發熱留觀人員家中開展流調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勁的關鍵時期,該縣流調工作人員仍天天在社區、村塆開展調查摸底。

2月19日,英山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及時成立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專班。專班由兩名縣級領導挂帥,指揮部從縣紀委、檢察院、公安局、衛健局、市場管理局抽調22名精幹力量,與縣疾控中心流調隊整合成立8個流調小組。全縣19個流調小組122人,集中優勢兵力做好流調工作。

流調工作遵循「三個關口」前移:篩查關口前移,隔離關口前移,收治關口前移。

流調工作重在全覆蓋。疫情防控組每天安排4名流調隊員駐守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嚴格按要求及時對發熱病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在第一時間管控到位。流調專班整合力量和資源,藉助技術手段,精準鎖定密切接觸者,實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留觀病例、門診發熱病人等「四類人員」流調全覆蓋,確保不脫管一個病例,努力做到底數摸清、人員摸准、數據真實。

根據前期流調工作情況,流調專班利用大數據平台,組織三次流調工作「回頭看」,通過入戶走訪、跟蹤追查、電話詢問、左右排查、綜合研判等多種形式,分期分批對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全面梳理排查,進一步查漏補缺。

截至2月26日24時,全縣共計流調報告病例102人,確定密切接觸者673人;流調發熱留觀病例101人,確定密切接觸者441人,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END

責編:彭剛 葉涵瑩|初審:李奕漫|終審:錢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聲明:本文圖片、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bWxhnABjYh_GJGVQF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