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黃河路小學校積極開展線上數學教研活動

2020-04-03     德陽新聞聯播

四川新聞網德陽4月3日訊(羅霞 肖蘭蘭 文/圖)2020年3月底,德陽市黃河路小學校開展了別具一格的數學教研周。由數學組6位骨幹教師以網絡聯播教研課為契機,凸顯在網絡衝擊下的教學理念的轉變,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後期複課後教學模式做一個拋磚引玉。

羅霞老師直播課是一年級的《整十數加減一位數》。羅老師以學生看得見的抱抱熊為引線,貫穿整個課堂。從線下學習的成果彙報入手,逐步發現學生在利用微課的學習中沒有落實的知識點,點播易混淆之處。不斷追問,層層剝繭,反覆突出計算本質----算理。多種形式的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及時肯定,也不斷指出不足之處,讓課堂評價十分具體。細節的雕琢,激情的感染,環環相扣的結構,層層深入的引導給聽課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

肖蘭蘭老師聯播了一年級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開課前由於網絡的原因,終止了直播後再開啟。網絡卡頓是目前線上教學經常遇到的問題,但是肖老師的巧妙的把這一偶然事件轉換成了激勵學生的教育契機,她把開啟兩次直播說成是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賽同學進入直播間的速度,讓孩子充滿著競爭的激情。整堂課,老師以知識點和課堂檢測相融合,及時發現學生回覆中不同答案,讓這「不同」在不斷的思辨中開出智慧之花。

鄒家富老師聯播了四年級的《加法運算定律》。「空中課堂」讓老師們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在這一本教材、一個練習本、兩支筆、一部手機仍能把空中課堂搞得「風吹斗轉」。鄒老師在這節課上引導學生在多個數學活動中去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去感悟數學,經歷觀察—驗證---得出結論的學習過程,歸納出規律,實現了運算律從概念到運用的認識的飛躍。

歐小麗老師直播了二年級的《有餘數的除法》。開課的微課學習要求就讓老師們眼前一亮。歐老師把要求寫得特別明了,並標註出關鍵詞語,學生連麥重複要求。只有明確的目的,才能更有效的學習,做到有的放矢。課中,先採用同一算式的橫式和豎式對比,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橫式中的數在豎式中的位置,特別點撥了餘數的書寫。在進行有餘數和無餘數的算式對比,來深入理解餘數,幫助學生建立除法的整體感受。簡潔明了指令,指向明確的評價,潤物細無聲的數學思想的滲透,熟練的信息技術操作,多途徑的師生互動等讓整節課長時間的環繞在聽課老師的腦海。

李平老師聯播了五年級的《容積與容積單位》。李老師在上課之前充分利用家庭生活資源,目標明確的安排學生去容積,感受容積的大小,體會容積單位。讓線下學習為線上學習做好鋪墊。開課讓孩子談自己對容積和容積單位的知識的理解。根據學生的彙報,調整教學重點,把學生有混淆、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討論,和同學探究,而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就簡單帶過。整個課堂都是生活場景中提煉出來的數學知識,親近學生生活,同時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重難點,凸顯因材施教。

曾冬梅老師聯播了六年級的《圓柱的體積>>。曾老師那婉如春風般溫暖的聲音讓聽課師生頓時放鬆下來,沉浸在這春天裡。老師從生活事件出發,感受生活中數學現象,經歷從問題---猜想---驗證—解決實際問題的整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凸顯數學體驗、數學生活。規範的書寫示範,嚴謹的數學語言表達,啟發式深入追問,不斷的反問,去偽存真的練習等讓整個課堂幾緊張又和諧。

通過這次教育周活動,幾位骨幹老師都是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模式的試探者,起拋磚引玉之用,讓複課後的教學更能針對性,在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上先邁出一小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YIlQHEBrZ4kL1ViJ-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