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錶的大殺器——排氦閥門

2019-05-23     上海表官方號

為何潛水錶如此流行並廣受好評,一千個讀者可能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是對於潛水錶的看法竟然出奇的一致。

複雜的功能,硬朗的造型,以及過硬的質量都是其閃閃發光的優點,而且在這些優點中,作為潛水錶立身的排氦閥門更是成為其重中之重的大殺器,可以說排氦閥門的優良程度決定了潛水錶的體格好壞以及下潛深度。

今天我們就淺談一下潛水錶的排氦閥門。

這裡我們主要知道一下非飽和潛水與飽和潛水以及呼吸氣體種類中的氦氣&氧氣混合氣體(人工氣體潛水)。

1957年美國海軍潛水專家邦德首先提出飽和潛水理論,飽和潛水相比於非飽和潛水具有下潛深度大、停留時間長、作業效率高的特點。

按照國際慣例,當潛水作業深度超過120米、時間超過1小時,一般都是採用飽和潛水。反之,潛水深度不超過120米、時間低於1小時的即為非飽和潛水。

所以我們能夠發現腕錶的防水等級一般有30米、50米、100米、300米,更甚還有3000米防水。

可以說300米是潛水錶的一個門檻(世界紀錄人類最深的深海潛水吉尼斯紀錄是由一名叫艾哈邁德-加布雷(Ahmed Gabr),他的世界記錄為1090 英尺4英寸(約332.25米)),在0—300米這個深度腕錶一般是不需要配備排氦閥門的,僅依靠腕錶自身的密閉性即可一定程度上保證腕錶的完整性。

非飽和潛水

前面我們說到,潛水深度不超過120米、時間低於1小時都可以稱之為非飽和潛水,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凡是從水面下潛不藉助於飽和潛水作業系統的我們都可以稱其為非飽和潛水,這也是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潛水方式。

可以說絕大多數人以及潛水愛好者終其一生都不會下潛到需要藉助飽和潛水作業系統的深度,因此對於我們來說排氦閥門的作用更多是錦上添花,讓手錶的防護更加專業與到位。

排氦閥門一般分為手動與自動。

其中以自動排氦氣閥為主要潮流,而最有名的莫過於勞力士的Sea-Dweller以及百年靈的Super ocean表款,兩者都是千米級的潛水腕錶。當然,百年靈的海狼擁有3000米的防水深度,更是讓人讚嘆不已。其表殼的左側表殼皆具有排氦閥門,當表殼超越特定的內壓水平,可透過此裝置讓氣體從表殼中釋出,而無須手動操作。

手動排氦氣閥則以歐米茄為代表,不論是300米或600米的海馬潛水錶,其表殼的11點鐘位置,皆具有凸起的手動排氦氣閥,當潛水員離開水面或進行減壓時,需要旋轉錶冠將內部的氣體排出。

不過有些朋友可能會擔心手動排氦閥門如果沒有擰緊會不會漏水,排氦氣閥即使沒鎖緊,也具有日常生活的防水,因此不用擔心,對於需要深潛的潛水員,在下潛之前也會特別檢查一下的,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也不算是問題的。

由於氦氣非常輕盈,而且揮發性極強,其分子體積是最小的,因此在下潛過程中,氦氣便會逐漸滲進腕錶,使壓力在表殼內部聚集,當潛水人員回到壓力較小的平地時,聚集的氦氣一時無法排出而導致表款鏡面便容易破裂。

為了防止鏡面破裂,因此,法國的專業深海作業公司COMEX便開始與勞力士合作,研究能釋放表殼內部壓力的技術。在1967年問世的Oyster Perpetual Sea-Dweller Ref.1665,除了防水深度達610米之外,表殼的左側也加入專利的設計─排氦氣閥,當表殼超越特定的內壓水平,可透過此裝置讓氣體從表殼中釋出,同時不影響腕錶的防水性能,這也是排氦裝置首次出現於腕錶之上。

飽和潛水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專業模式,一般潛水愛好者也不會接觸到,但是我們這裡還是稍微提一下。

飽和潛水的作業系統主要有三種類型:甲板加壓艙系統、水下居住艙系統和出入式深潛器系統,它們都可以把潛水員送到海中進行長時間的工作。

潛艇下潛到一定深度之後,潛水員出倉作業之前要先進入一個加壓倉,讓人體有個適應壓力的過程,如此才能保障潛水員的安全,而在這個加壓艙內使用的加壓氣體是「氧氦混合」氣體(這個我們上面提過),這裡我們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是氦氣&氧氣混合氣體,在人體潛水到50一120米深度時,呼吸氣體的氮分壓可升高到5—10個大氣 壓,則高壓氮將產生麻醉作用,稱為氮麻醉。

而加壓艙的加壓時間還是比較久的,在這段時間內,體積較小的氦氣分子就會滲入到表殼內。因此排氦閥門的另外一個工作場景便是專業的潛水人員在深潛過程中在加壓倉的這一階段,同樣,當深潛人員上浮的時候也許有減壓倉的一個適應過程。

所以說潛水錶有兩種場景是需要用到排氦閥門,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我們用到的更多場景還是非飽和潛水階段,因此對於潛水錶的功能無須太過擔心,一般使用場景都是可以勝任的。

更多腕錶資訊還請您點擊文章上方的「關注」,每天五分鐘帶您了解腕錶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OTAQmwB8g2yegND3YP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