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ID:xhszzb)
袁岳,92派企業家之一,中國專業研究諮詢市場開拓者,社會活動家,知名媒體人,筆耕不輟,口才佳。近期,他還兼職擔任了貴州茅台研究院首席市場營銷研究專家,重點參與白酒發展趨勢、茅台核心產品消費群體數據和渠道服務發展方向的研究。
2013年推出的商戰真人秀綜藝《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彙集了包括袁岳、馬雲、柳傳志、馮侖、史玉柱等在內的一票「商業大佬」。
作為藍天隊隊長袁岳,他擅長運用數據分析和策略,在節目中充分展現了諮詢行業「老江湖」形象。
一期節目中,夏華(依文企業集團董事長)與袁岳對戰。馬雲一看,就說袁岳這個傢伙不好搞,「從髮型上來看就不好搞」。
來源:視頻截圖
如今這位「不好搞」的網紅企業家要帶著公司來科創板上市了。
據北京證監局官網信息,中原證券近日已與袁岳作為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的零點有數簽訂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協議,零點有數正式啟動科創板上市流程。
圖片來源:北京證監局網站截圖
袁岳:眾多標籤於一身
來源:微博截圖
零點有數2018年半年報中這樣介紹袁岳:生於1965年,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MPA,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等。
圖片來源:零點有數2018年半年報
1988年-1992年,袁岳任國家司法部辦公廳幹部。1992年袁岳從司法部辭職下海,進入了當時國內鮮有耳聞的諮詢行業,創立了零點調查(零點有數前身)。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有資質的行業數據深度調查第三方機構,經過近28年的發展,零點不僅實現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如今更要衝刺科創板。
圖片來源:零點有數科技官方微信號
截至2018年中報,袁岳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持有零點有數84%股權,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以及董事長。
但零點只是袁岳「折騰」的眾多事業之一。他本人還聯合創辦了創業管理服務機構飛馬旅,發起了社會公益NGO黑蘋果青年。
此外,他還筆耕不輟更新著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袁岳么零零么」,分享讀書旅行及其他社會觀察體驗。
兩年前,他還作為主持人參與過吳曉波在愛奇藝發起的泛財經傳播系列「大頭頻道」,和馮侖、秦朔等人以「大頭幫」的成員身份亮相。袁岳主持的是「大頭頻道」的《大頭圓桌會》,這項節目邀請各領域的嘉賓,就泛財經熱點話題展開爭鋒與碰撞,不過這項節目更新了幾期後,並沒有再更新。
到目前為止,袁岳寫作並出版的圖書不下20種,包括《深度訪談:如何結交陌生人》《創業有啥了不起》《趁年輕,折騰吧》《我的江湖方式》等。
2018年上半年凈利同比近乎減半
零點有數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多,於2018年末宣布終止掛牌。作為一家老牌的數據調查機構,零點有數的運作如何呢?
根據其2018年半年報,零點旗下業務板塊,涵蓋了公共事務事業群、商業事業群和數據中心等。
具體產品主要分為兩類:
商業事務數據產品下形成市場進入研究、品牌研究、產品研究、渠道研究、推廣策劃、產品服務質量研究等六大類專業數據調研服務,主要面對企業客戶,客戶群涉及汽車、金融、房地產、消費品、ICT、煙草等行業。
公共事務數據產品包含決策研究、基礎研究、評估研究、創新研究等四大類專業數據調研服務,主要面對公共政策、公共財政、城市發展、公用事業、產業發展、績效評估等領域的對應部門。
圖片來源:零點有數2018年半年報
零點有數2018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收1.17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4.9%;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49.98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479.61萬元,同比減少46.6%。
公司表示,凈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增加了銷售與研發投入,業務發展採取著眼長期、穩健發展的策略,意在切實發揮技術與產品創新在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方面的作用,同時整合營銷團隊,加大營銷宣傳力度,建立和健全銷售體系,為公司的長遠發展積蓄力量。公司2018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毛利率為30.9%,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
此前,零點有數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8億元、2.20億元、3.1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92.23萬元、2701.81萬元、3419.53萬元。
科創成色幾何?
成立近三十年,在新技術影響下,零點有數能否守住國內調查研究諮詢公司排頭兵的位置有待觀望。
2018年上半年,零點投入研發費用 1147.16 萬元,同比大筆增加751.94 萬元,占當期營收比例為9.8%。主要是公司為支撐中長期發展,持續加強研發,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在研發核心人才隊伍建設和數據源採集與數據處理框架開發等方面的投入同比增加。公司截至2018年6月30日在職員工835人,其中674人從事研究與數據採集工作,49人從事技術工作。
零點有數表示,面臨市場競爭風險、技術變革風險以及核心技術人員流失風險。2018 年來,公司競爭對手類型逐漸多元化,技術類公司、軟體公司、硬體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紛紛進入大數據領域。同時,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分布式數據技術的發展浪潮繼續,將有可能影響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未來的經營業績,人工智慧從硬體、底層技術算法開始,疊代速度變快。
面對這樣的挑戰,公司擬通過外生性技術協同跟蹤最新技術發展,通過戰略投資與併購站位前沿技術以及應用研發;同時,公司也將通過引入智能硬體技術團隊等外部團隊的方式,應對客戶新的需求。
微信編輯:山曉倩
監製:蔣春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KWY2W0BMH2_cNUgma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