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擾亂清凈心的煩惱事很多,佛以智慧來化解煩惱,使眾生得到開悟從而回歸清凈之心。通過學習理解,可以指引我們走正確的道路,逐漸改變我們的內心,斷除一切煩惱,增長我們的智慧。佛也是通過種種言傳身教、因材施教,留下「經、律、論」各種典籍讓世人學習,傳下各種法門讓世人修行,從而世人才會真正棄惡揚善,讓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成就佛果。
善顏善語善心地 口齒伶俐莫惡語
從前,在廣嚴城一次大節日時,五百個漁夫在眾人的幫助下,費盡全力捕到了一條龐大的摩竭魚。這條魚形狀怪異,有人頭、馬頭、象頭、牛頭等,長著十八個頭、三十六隻眼睛。大家見後覺得特別稀有,輾轉相告,引來了眾人的圍觀。
這時,佛陀也帶領諸位比丘來到河邊,以神通加持摩竭魚回憶起前世,講說人語:原來,此魚在人壽兩萬歲的迦葉佛時期,名為劫比羅,其父是位外道婆羅門,學識淵博、智慧超群,除佛的聲聞弟子外,再無有出其右者。劫比羅長大後,父親臨終前囑咐他:「我去世後,你去諸大辯論場所都無須疑懼,但唯有迦葉佛的聲聞弟子,因彼宗甚深難測,世論不能折服,俗智難以了知,千萬不要跟他們辯論,否則難以取勝。」
後來,國王有一次舉行大型辯論賽,劫比羅技壓群雄、大獲全勝,保住了國王先前賜封給父親的封邑。母親因顧慮佛的聲聞弟子會辯敗劫比羅,現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羅不顧其父親的遺囑,去與比丘們辯論。劫比羅前去試探,結果發現無力折服比丘。母親便讓他出家,待學完三藏佛法後,再與比丘們辯論。
劫比羅遵母命出家後,廣學三藏,成了大法師,辯才無礙。這時母親催促他摧伏佛的聲聞弟子,劫比羅說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證聖果,而其餘比丘教證俱通,勢必難以摧伏。但母親仍再三堅持,劫比羅無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說正法,後說邪法,結果遭到諸比丘呵責。母親見後心生一計,讓劫比羅再次說邪法,被比丘們呵責時,口出惡言咒罵比丘,比丘們聽到咒罵必定默然不答,這時圍觀的人便會以為比丘辯敗而無法作答。
劫比羅天性孝順,因而再次辯論時,按照母親的要求,在理屈詞窮時,咒罵比丘們為馬口、駱駝口、獅子口等,這時部分比丘果真閉口不言,大家就以為他辯贏了。(一般來講,脾氣特別不好的人罵人時,智者誰都不會搭腔。)事後母親大喜,讓劫比羅還俗回家。但劫比羅因在僧團中呆了很長時間,對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願回家,並發願在生死輪迴中,再莫遭遇如此惡知識母親。然而,因他惡口詈罵僧眾,命終後墮為摩竭大魚,感受了無量的痛苦。
還有,過去一位比丘尼,稱呼其他比丘尼為「母狗」,結果自己五百世生為母狗。這個故事出自百業經,經中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城中有一條母狗,它前世是迦葉佛時期的比丘尼,講經說法非常厲害,得到的供養也特別多。後來,她發心將所得的財物供養僧尼二眾,以維持他們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請僧眾幫忙,但大家誦經很忙,不能舍離善法去幫她。於是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遜道:「我平時對你們以財供養,事事關照,可我遇到急事,你們誰都不肯幫忙,一點良心也沒有,簡直像母狗一樣!」由於她惡口謾罵僧眾,最終五百世中都轉為母狗。諸如此類的實例多之又多。
我們作為大乘修行人,護持別人的心很重要,與此同時,口裡也不要說惡語。受十善戒經中云:「若能不惡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樂見。」
有些人口齒伶俐、吹毛求疵,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一接近的話,要麼說你的缺點,要麼說你的過失,讚嘆的詞基本上沒有。這種人說過失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什麼詞都會用,而一講起功德就噤若寒蟬,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們平時在說話時,要和和氣氣、溫文爾雅,儘量不要說很難聽的語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菩薩顯現上跟凡夫一樣,有病有痛苦,平時也要吃飯走路,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薩、哪些是凡夫,因此,我們理當對一切有情都觀清凈心,宣說稱讚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對一位菩薩妄加誹謗、惡語中傷,這比殺害三界眾生的罪過還嚴重。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也說:「誹謗菩薩之罪業,較殺三界有情重,發露懺悔無意罪。」
小乘大乘無牴觸
赤松德贊國王供養了一個黃金曼達壇城給偉大的蓮花生大師,然後說:真是奇異呀!殊勝的上師,我懇請您教導一些可以揭示出小乘和大乘並無牴觸的修持之道。
上師答覆說:奇異哉!偉大的國王,一再以具有福德的暇滿人身而生為國王,是非常稀有難得的,因此,要好好統理佛法王國,這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會設立嚴峻的規則來管束世俗的種種活動,但這會對一切眾生帶來傷害,因此培養菩提心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會以極大的愛戀心珍視這個虛幻不實的身體,但是,死亡到來的時間其實是不確定的,你的白髮和皺紋,就是死亡的徵兆,因此,要生起厭離心,要努力學習療愈之道,即修持佛法,這點非常重要。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
有情眾生是悲心的對境,因此,在面對新認識的人們時,要摒除偏見。要帶領你所有的隨員、臣民和親屬走向佛法,並支持他們,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怎樣也不可能積蓄「充足」的用品,好比食物和財富等等資具,因此,要讓這些資具為佛法所善用,不要讓它們變成仇敵和鬼魔的食糧而浪費了。
沒有信心和虔敬心,我們便領受不到口訣的心要,因此,要以信心、虔敬心和信賴來崇敬和承事傳承上師,這是很重要的。
上師能為你揭顯你自身即具有的佛果之智,因此,要向持有口耳傳承的上師請求口訣,並用口訣加以實修,這是很重要的。
你若是讓自己的身、語、意維持凡夫平庸的狀態,那是領受不到加持的,因此,要專注保持自己的身即是本尊,語即是咒語,意即是超越概念的本然境界,這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總是從事凡庸的行為,那麼你的身、語、意將會在這些世間經歷中變得狂野不馴,因此,要善巧地捨棄惡友,不離於山間閉隱,這是很重要的。
你的父母、兄弟、兒子與配偶皆如同過客一般,你們不會一直相聚不離,因此,要捨棄貪著、要節制女伴,因為這是輪迴的根源,這點是很重要的。
此世一切的成就、名譽和聲望,是散亂與障礙的成因,因此,要捨棄對此世的全神貫注,並與世間八法完全斷絕關聯,這是很重要的。
你現在所有的體驗,各種不同的快樂與苦痛的感受,都是膚淺與不真實的,因此,要認出一切顯現與存在的現象,都沒有所謂「獨立的存在」,它們就像是神奇的幻相與夢境一般,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心就如同一匹未馴服的馬兒,狂野地奔跑在它歡喜的任何地方,因此,要時時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覺察與良知,這是很重要的。
無法被精確指出方位的自心本性,其本身即是本然俱生、自生自存的本覺,因此,要深入觀照自己,並認出你的本性,這是很重要的。
想要緊握住心的時候,(會發現)心並不持續,因此,要由內在去放鬆身與心,同時保持對自心本然境界的覺知,這點非常重要。
一切減損和增建都是心念的雙重迷妄,因此,要放鬆那繁亂衍生的種種思想活動,同時讓心念於其本然境界中解脫,這是很重要的。
一切求取成就的努力和企圖被野心的繩索系縛著,因此,要讓你的想法於原處清凈,遠離蓄意努力與野心,這是很重要的。
心懷希望或恐懼時,是不可能成就佛果的,因此要確信,自心的空性與無生本質超越了「要獲得佛果」和「會墮入輪迴」此兩者,這點是非常重要。
奇異哉,仔細聽啊,國王!你若能這樣去修行,就不會覺得大乘和小乘之間、密咒乘和性相乘之間、或是因乘和果乘之間,有著任何矛盾牴觸。因此,偉大的國王啊,將這點牢記於心吧。
偉大的國王,在這個時代的終末,你將切斷再次投生的相續之流並結束輪迴。佛果的本覺將於你內心展現顯露,你將不停息地成辦眾生的利益。將這些教法當作珍貴寶藏一般埋藏起來吧! 聽聞了這則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雙融合一的建言之後,國王十分歡喜,做了許多的頂禮與繞行,並且灑了許多金粉。
以上即是有關重要建言的口訣,它與所有乘別都無有矛盾牴觸。
寶藏印。 埋藏印。 囑咐印。
彼岸花的傳說
曼珠沙華——紅色彼岸花
曼陀羅華——白色彼岸花
彼岸花花語:分離,悲傷的回憶
佛經記載「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
關於彼岸花,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以前有兩個人名字分別叫做彼和岸,上天規定他們兩個永不能相見。他們心心相惜,互相傾慕,終於有一天,他們不顧上天的規定,偷偷相見。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見面後,彼發現岸是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樣發現彼是個英俊瀟洒的青年,他們一見如故,心生愛念,便結下了百年之好,決定生生世世永遠廝守在一起。
結果是註定的,因為違反天條,這段感情最終被無情的扼殺了。天庭降下懲罰,既然他們不顧天條要私會,便讓他們變成一株花的花朵和葉子,只是這花奇特非常,有花不見葉,葉生不見花,生生世世,花葉兩相錯。
傳說輪迴無數後,有一天佛來到這裡,看見地上一株花氣度非凡,妖紅似火,佛便來到它前面仔細觀看,只一看便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佛既不悲傷,也不憤怒,他突然仰天長笑三聲,伸手把這花從地上給拔了出來。佛把花放在手裡,感慨的說道:「前世你們相念不得相見,無數輪迴後,相愛不得廝守,所謂分分合合不過是緣生緣滅,你身上有天庭的懲罰,讓你們緣盡卻不散,緣滅卻不分,我不能幫你解開這懲罰,便帶你去那彼岸,讓你在那花開遍野吧。
佛在去彼岸的途中,路過地府里的三途河,被河水打濕了衣服,而那裡正放著佛帶著的這株紅花,等佛來到彼岸解開衣服包著的花再看時,發現火紅的花朵已經變做純白,佛沉思片刻後說:大喜不若大悲,銘記不如忘記,是是非非,怎麼能分得掉呢,好花,好花呀。佛將這花種在彼岸,叫它曼陀羅華,又因其在彼岸,叫它彼岸花。
佛在三途河上,被河水褪色的花把所有的紅色滴在了河水裡,終日哀號不斷,令人聞之哀傷,地藏菩薩神通非常,得知曼陀羅華已生,便來到河邊,拿出一粒種子丟進河裡,不一會,一朵紅艷更勝之前的花朵從水中長出,地藏將它拿到手裡,嘆到:你脫身而去,得大自在,為何要把這無邊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無邊的地獄裡呢?我讓你做個接引使者,指引他們走向輪迴,就記住你這一個色彩吧,彼岸已有曼陀羅華,就叫你曼沙珠華吧。
從此,天下間就有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彼岸花,一個長在彼岸,一個生在三途河邊。話說又過了很多年,天下有兩個很相愛的人,可是有一年,男的在出外辦事的時候不幸遇難了,他來到三途河邊,看見滿眼的血紅,心裡哀傷無比,他痛哭道:「我不要輪迴,我要回去找我的妻子,她還在家裡等我。」他跌跌撞撞的來到孟婆這裡,喝下忘情湯前,他問孟婆,為何天下諸般,最後這湯獨要人忘情。孟婆笑而不語,只是要他快喝,他呆呆的看著湯,說:「人都要忘情,我偏不忘,輪迴後,我要去找我的妻子。」
男人的妻子得知他的死訊後,悲痛絕倫,幾度尋死都被男子的家人救了下來,最後女子答應不再輕生,但是要終生守寡。男子的家人一來看她性格剛烈,怕舊事重提,又要徒惹她傷心,二來念她有心,便暫時答應了她,等她情緒穩定後再勸她改嫁不遲。就這樣,女人便在男子家繼續住了下來,靠縫補為生。
又說這男子輪迴後,還真重新生在他和女子一起生活的小鎮里,光陰飛逝,不知不覺二十年過去了,一天他出門經過女子守寡的門前,感覺到心裡怪怪的,便停下來看了一眼,這一看不要緊,剛好被女子迎面看見。輪迴後,這男子的相貌氣質均已完全變了,可是女子一看見他,眼淚就嘩嘩的流了下來,她走到男子面前,說了一句:「你來找我了。」便昏倒在地。男子一看一個素不相識的老女人倒在自己面前,趕忙嚇的逃離了那個地方。
後來這個女的重病不起,到死前翻來覆去的說什麼,但是聲音太小,沒有人聽清楚過,所以也沒有在意,這女子最後滴下兩行血淚,一命嗚呼了。女子來到地府,看見孟婆,突然很輕的問她:「老婆婆,以前是不是有個男子在這裡告訴你,他不會忘記我,一定會回來找我?」孟婆點點頭。
女子心疼非常,哽咽道:「那為何他回來卻不肯認我,哪怕他跟我說句話,在我臨死前來看看我也好呀。」孟婆拍拍她的肩膀,說:「你們很相愛,我很欣賞你們的勇氣,這樣吧,二十年後答案來臨那一刻,我答應讓你看看,只是這之前你無法轉世,要在這裡受苦二十年,你願意嗎?」女子說:「我願意,不看見那個答案,我放不下對他的愛,即使投胎轉世,也要心痛一世。」這女子於是被孟婆安排給彼岸花鋤草,其實本無草可鋤,但是女子的眼裡滿岸是草,鋤了又生,永遠鋤不完,就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二十年後,孟婆把她帶到輪迴門前,說:「你站在這兒看著,但不要說話,你等了二十年的人,要來了。」女子激動的站都站不住了,好不容易平復下情緒,緊張的站在那裡等著她愛的人出現。終於他走過來了,原來他得了病,沒有治好,四十出頭,又死了。他走到她和孟婆面前,孟婆把忘情水遞給他,他拿起就要喝,女子急了說:「你忘了你說的話嗎?」男子看了她一眼,把手中碗里的水一飲而盡,接著走進了輪迴門。
孟婆看著失魂落魄的女子,說,愛情是什麼?不過一碗水罷了,你也喝了吧,能不能忘掉不是你說了算的,有今生,沒來世,縱然你記得,他若忘了,跟真的忘記又有什麼不同?
佛曰:
梵語波羅蜜
此雲到彼岸
解義離生滅
著境生滅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為此岸
離境無生滅
如水常流通
即名為彼岸
彼岸無生無死
無苦無悲
無欲無求
是個忘記一切的極樂世界
而有種花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生於弱水彼岸
炫燦緋紅
那是彼岸花
彼岸花開
花開彼岸
花開無葉
葉生無花
想念相惜卻不得相見
獨自彼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