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月」與「採蓮」

2019-07-07   扶風同城

「摘月」與「採蓮」

文/草帽

攝影 | bj行者

有人把對待人生的兩種態度比喻為「摘月」與「採蓮」。一種貌似清高,高到雲端,一種看似謙卑,低到塵埃。蓮出污泥而不染,採蓮,少不得和污泥打交道,但採蓮人辛苦勞作,多能從污泥中采出一根根本質清潔的藕來。「摘月」卻不同,雖然現代科技高度發達,摘月亮似乎真能手到擒來,但也沒見得誰真能摘下個月亮回來掛在廳堂,做照明之用。

但偏總就有人平空生了摘月的理想,嫌採蓮弄得兩手泥污,怕髒了纖纖素手,失了清高的形象。有時想想,龍生九子,各個不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所謂樹林大了,啥樣的動物都有,所以各人採取什麼樣的人生態度,當然取決於各人各自的心性,似乎並無可厚非。但戴爾·卡耐基一直教育我們說,人生來是生活的。他的意思是人生在世間,要遵從自己的內心,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地生活,這才是人間正道。生在俗世,活在「人道」,如果總想著做「仙道」的事情,明顯就有了「眼高手低」的嫌疑。

常在微信群里看到演員式的表演,自我標榜,故作高深,似乎天下人學問都不如咱!據說,一個欲表現自己「高明」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否定別人,所以這類人就見誰說啥都說是錯的,一口否定,然後拋出一串又一串高大上的心靈雞湯,讓我們沐浴在他高明的各種理念之下,三緘其口,裝聾作啞,不屑於再做爭論。在我的家鄉有一句俗語說:滿瓶不哐嘡,哐嘡不滿瓶。因為是家鄉話,所以有必要解釋一下,「哐嘡」在家鄉人的語言里是一種響聲詞,就是發出一種類似空曠的空響聲,水瓶裝滿了水,就不會因為中空而響,咋咋呼呼老響的瓶子,是因為水沒有裝滿的緣故。我竊以為這句話就是專指做學問一種半解,論德行尖酸寡薄,但卻總認為老子天下第一的那種偽知識分子。我是個務實的人,雖然做學問根本就談不上,所知所見也一般得很,但卻願意堅持一直在污泥中摸索,摘月固不可能,偶爾摸只蓮藕,炒盤素雅的菜肴,卻是能辦到的。覺得生活,做人,踏踏實實地,活一個本真的自我,不累!

生活,不需要做秀!

聽過一個故事,大概意思是說:某人志向頗大,一心學得絕世本領,於是上山拜師學習擒龍之術,數年光陰,苦心修學,終於學得一身本領,志得意滿下得山來。然後,然後「拔劍四顧心茫然」,因為世上本就無龍可擒,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也許是因為我生於塵埃,起於青萍之末,渺小如螻蟻,所以志向不高,一向倒是看好農夫。農夫種禾灌溉,施肥除草,做的是俗常的事情,收穫的是誰也離不得的五穀,又有什麼不可以呢?擒龍的事情,大約和「摘月」的事情差不多,雖然,志向大一點也沒啥錯誤,但高到爆棚,高到不可理喻,高到天天需要貼個標籤,自我標榜,看著也終是不美。

我身邊的朋友,其實有很多勵志的故事。比如一武姓朋友,常戲稱自己是「博士前」,他人生的經歷就是一曲激昂的奮鬥曲。他雖然沒有說過自己「採蓮」,但他的確是從「採蓮」開始的。他學過木工,然後做生意,從小到大,經歷了很多辛苦,再加上他頭腦的靈活聰慧,完成了輝煌的事業之路。我想,他就是聰明,因為如果他最初的打算就是「摘月」,也許,他現在還在家裡「彎勾搭」呢!

我個人還是比較信奉「人生來是生活的」這句話,好好地過日子,好好地做人。任何偉大的事情,都是從一點一滴的「做人」積累起來的,包括有朝一日,我們終能摘下一顆月亮,放在書桌上做檯燈!佛教教喻人的話亦可資借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們,何不只管努力「做人」,莫問何日成佛!

2019年7月1日於飲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