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為進一步鞏固提升產業發展成效,今年以來,圍繞全縣「三區十園」布局,堅持跳出農業抓農業的發展理念,按照「內調產業結構,外促多業融合,創新體制機制,多方投入參與」的思路,多措並舉,全面發力,努力打造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新格局。
一是在傳統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圍繞「五大特色產業」,整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新建設施蔬菜和食用菌大棚47棟,發展優質果園1000畝、有機穀子560畝、旱地蔬菜500畝。推進養殖場畜禽糞污標準化配套建設,配套率達到92%。新建中蜂標準化示範基地4個。種植黨參、黃芩等中藥材6459畝,完成連翹管護1.6萬餘畝。綠化貧困村17個,實施特色農家樂、休閒避暑山莊等旅遊項目20個,持續推進傳統特色產業由「量」向「質」轉變。
二是在新型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上做文章。以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為標杆引領,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投入資金3000餘萬元,新發展農家樂30家,完成房屋立面改造3.35萬平方米,栽種名貴樹種400餘棵,綠化美化2300平方米,打造村標鄉標等景點景觀9處,培樹了松奇山避暑休閒園、浙水傳統古村落等產業融合發展典型,形成了「一村一特、一村一韻」發展格局。同時,因地制宜,推進了里進掌康養度假村、西瑤泉岩洞餐廳、圪塔村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示範點項目建設,全縣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全面開花、競相發展」的態勢,為貧困群眾增收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三是在深化農村改革激發活力上出實招。在抓好產業發展的同時,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制定了我縣《關於盤活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的實施細則(試行)》,以里進掌、松廟、浙水等村為試點突破,流轉土地400餘畝,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6萬平方米。組建縣級農投公司、鄉鎮聯合社、村級服務社,探索建立以村社集體為核心的生產、供銷和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體系,不斷創新「四塊地」盤活利用、產業運營管理、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等體制機制,著力增強產業發展的後勁和活力。
四是在政策引導支持力求實效上強保障。成立了產業扶貧領導組,出台了我縣《關於深化農村改革振興鄉村經濟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農業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及產業項目村民自建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指導產業發展。紮實開展了全民技能提升、就業扶貧培訓、農民教育培訓等,提高廣大農民參與產業發展技能水平和積極性。
來源:陵川縣人民政府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xyMtm4BMH2_cNUgIB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