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一路的青春故事,能遇到一些被打動的有緣人。」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下簡稱《朋友》)「悄然」上線前三小時,在劇中飾演主角「李青桐」的陳昊宇在微博寫下「小作文」——
「我相信人有人的緣分,戲也有戲的緣分。希望戲能播得好,也希望這個有點凶又有點憨的李青桐,和她的這群夥伴,還有他們這一路的青春故事,都能遇到一些被他們打動的有緣人。」
一個月後,「東北味」的《朋友》從5月19日「零宣傳」上線到成為觀眾口中的「寶藏劇」,豆瓣評分一度達到8.6,占據今年播出的高口碑網劇C位。
有人說,《朋友》有著《請回答1988》的影子,在豆瓣平台,《朋友》也經歷了與《請回答1988》相似的評分波動——在阿澤追到德善一集播出後,《請回答1988》的評分從9.6降至9.1,目前,劇集評分回漲至9.7;上周,芒果TV放出《朋友》最後4集的超前點播,因為對於角色結局的「意難平」,一夜之間,《朋友》評分從8.6掉到了8.2。
這也從側面體現出《朋友》的關注度,這一路的青春故事遇到越來越多「被打動的有緣人」,在劇集收官前,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與主演陳昊宇進行了一次對話,看「戲中人」如何理解這部「寶藏劇」,並感動「戲外有緣人」的。
0
1
李青桐的一路成長
「太像了,她跟我高中的時候簡直一模一樣,從性格上看,就很白羊座。」這或許就是陳昊宇與「李青桐」最初的緣分。
《如懿傳》中的意歡、《九州縹緲錄》中的小舟,此前,陳昊宇出演的大多是有些「苦情」的角色,在「好想演一個快樂的人」的驅動下,《朋友》出現了。陳昊宇笑著說,「不然也不會去演高中生」。
《朋友》吸引她的是故事,而角色打動她的則是「成長」。
陳昊宇在《朋友》的初登場,是在下公交車時被車門夾住了腦袋。在一頓「哀嚎」後,下車虎里虎氣地去找司機理論,整個場面雖然「失控」,但依舊能看出此時「學生李青桐」的天真爛漫,這讓人很難與前一集疲於奔波的「中年李青桐」聯繫在一起。
隨後幾集,片頭總會用幾分鐘展現「中年李青桐」的生活,這與正片「學生時代李青桐」的青春形成強烈對比——很難想像,一個元氣少女會成為「一地雞毛」的中年人。
對於李青桐成長過程中的各個時期,陳昊宇說:「高中的她其實是『團寵』,擁有特別完整的家庭和美好的求學時期,她單純,一直被保護著 。」
那時的李青桐,在家有父母的呵護,在學校有吳迪寶這樣無微不至關懷學生的「神仙班主任」,課餘時間與「鐵原破爛團」的死黨們有做不完的事情,還有和暗戀的「學霸」一起學習的懵懂經歷,唯一的煩惱就是來自「校霸」的捉弄。
到了大學,李青桐開始面對好友天南地北的事實,這讓她發現生活是會變化的。大學雖然是象牙塔,卻像一個「小鍛造爐」,她告別了無憂無慮。與自帶光環的「學霸」的戀愛經歷,讓她明白了戀愛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
畢業後的日子,是李青桐真正意識到「成長」的時期,求職壓力、初戀破碎,又發現自己懷孕,此時,父親的離世成為李青桐「象牙塔坍塌」的標誌,也讓她做出了接受自己成為單親媽媽的決定。「在這樣的年紀,這不會是容易的決定。」
此時的李青桐,就像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中描寫的「有充分的忍耐去擔當,有充分單純的心去信仰」,經歷家人離開,勇敢地做出獨立撫養女兒的決定,又想當然地相信能夠擔起這樣的責任,最終才會出現全劇最開始呈現的母女爭吵。但也正是這條「成長」之路,觀眾看到的「中年李青桐」不再只有「一地雞毛」,而是一個有故事、有膽量的女性形象,這也為後來的母女和解奠定基礎。
「我覺得大家是能理解她為什麼變成了這樣的『大人』,隨著成長,她逐漸離開小時候被保護的範圍,不斷意識到人生是會發生各種事情,爸爸會沒有、愛情不如想像中美好、可能還要有個女兒……」在陳昊宇的理解中,劇中的一些元素乍一聽有點「狗血」,但確實很真實,「《朋友》描繪的是成長過程,這個過程並沒有特別戲劇化,能夠讓觀眾去相信、去理解為什麼女孩子在那個時候會做那樣的選擇。」
「我必須要找到角色的共通點,她的很多選擇我都能理解,我願意活在她的思維或情感狀態里,這樣才會相信角色。」或許,這也是觀眾覺得李青桐好「磕」的原因。
0
2
「寶藏劇」的誕生之路
此前,《朋友》編劇程小貓在採訪中透露,劇集的口碑表現讓主創很開心,但也很清楚作品存在瑕疵,其實高評分中還有大家給的「辛苦分」,因為在劇中確實看到了製作的「用心」。
低成本、小製作,全劇組擠在一個小賓館,衛生間小到不能同時容下兩個人,轉場時集體買廉價機票……《朋友》的拍攝條件無疑是「艱苦」的,而對於在福建長大的陳昊宇來說,還有一層「終極考驗」。
「真的太冷了,你看劇中我的鼻子,完全遮不住,通紅。」
在鐵原三中的操場上,當鼻子凍到通紅的李青桐一出現,彈幕里刷出 「人間真實」;戲外,「冷」也成為陳昊宇提及拍攝過程時最頻繁的字眼。
也許是「艱苦條件」催化出了「革命友誼」,讓一幫年輕演員迅速熟絡,碰撞出化學反應。
談到拍攝,陳昊宇不斷提起與其他演員的合作小事,還時不時模仿起他們的戲碼——「吳迪寶有一場戲,真的是從天而降,根本沒有設計……」「八蛋唱粵語歌的那場,完全是隨口哼出來的……」「作弊那場戲,水水她也突然站起來……」
「導演比較尊重大家即興想出來的東西」,陳昊宇透露,《朋友》中的大部分群戲,都是你一句我一句「撞」出來的,到了最後,只要是群戲,大概有一半的詞都是大家天馬行空迸發出來的,「在那個環境里,會覺得拍戲好像真的不是工作,這就是他們現實中的樣子,太自然了 。」
私底下,陳昊宇在追劇時還會留意網友評價,她對於李青桐「三角戀」的被接受度這麼大有些出乎意料,「要夸下男孩子,把這兩個角色立得很紮實」。
作為青春劇,《朋友》之所以引起觀眾觸動,遠不止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還有阡陌鄰里中構築的不同議題。
在千禧之交那段時代群像中,故事還講述著親情、友情。
現實生活中,不乏想與原生家庭和解的「孩子們」,但他們可能都不會有李進步那麼幸運,能「回到過去」看看自己的父母究竟一路經歷了什麼,怎麼變成如今這樣,最後又可以坦然地說出「我理解他們了」。
代際話題,是《朋友》的故事核心。
「18歲的李進步,對母親李青桐有那麼的不滿,很奇妙的是她『穿越』回去後,對李青桐產生的維護、認可和包容卻是沒有理由的。原生家庭的愛與連結埋藏在爭吵與不滿表象下,與父母、朋友的和解過程,其實還是關心和愛。」
三代人,幾組愛情故事,一段青春回憶,《朋友》從感情關係的和解出發,戳中了觀眾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的共鳴和體驗。「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聽起來是一句帶著孩子氣的玩笑話,但內里,卻也是真的在乎。
關於其他角色,她說——
文娛頭版:《朋友》之外,你的另一部劇集《失蹤人口》也在同步播出,你怎麼看待這部劇以及所飾演的角色?
A:《失蹤人口》既有整個懸疑線,又有每個人的支線。一開始會覺得這是講述6個人要逃離的故事,但其實真正想講的是他們各自的問題,這是需要有耐心觀看、不能夠漏掉細節的一部劇,每個人的故事都比較複雜,有直擊人性的現實表達。
文娛頭版:意歡(《如懿傳》)、小舟(《九州縹緲錄》)、李青桐(《朋友》)、李翹(《失蹤人口》),綜合起來看自己所飾演過的女性角色,有哪些心得體會?
A:她們展示了女性的不同角度,面對不同的人生境況,做出的選擇也不一樣,但一樣的是都有著現代女性的價值觀。
意歡是為了愛能把自己「燃燒」的女性,她像一團火,有時這也是女性的力量、愛的力量; 小舟更複雜一點,她還兼顧著家國情懷; 李翹凸顯的是成年人對情感的選擇,她讓觀眾思考,做這個選擇可不可以、合不合理; 李青桐就是一個青春小女孩,她的戲劇點在於要不要做一位單親媽媽,在她那個時代,這個身份壓力會有些大,希望她能更多被觀眾認可,理解一個女孩為何會做這樣的選擇。
此處有福利:
gift
在本文下方留言觀看《朋友》的感受,轉發至朋友圈,並發送截圖至微信後台。我們將從中抽取3位讀者獲得 陳昊宇簽名照一張。贈送結果將於6月19日公布,請即時關注微信留言回復通知。
來,玩一場「很東野圭吾」的懸疑遊戲丨專訪《十日遊戲》主創
輪值主編:彤童
作者:葉晨瑋
編輯: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