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勸誡:5個習慣不改正,血管會慢慢變堵,看看你中了幾個?

2019-07-18     普外科學堂

眾所周知,血管遍布我們全身,而血管的健康對人體也是非常重要。

俗話說"人與血管同壽!"

血管不堵,人健康,遠離心腦血管疾病!

但決定血管是否堵塞,一方面和遺傳因素有關,如有家族史的人,則血管疾病發生率會高;

另一方面,與日常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關不良的生活習慣會促使血管內形成斑塊,斑塊越多、越威脅生命!

醫生勸誡:比吸煙還損傷血管的五個習慣,乘早戒掉!

每當提到吸煙,很多煙民會說"抽根煙壓壓驚......."

但還是要說,"吸煙有害健康!能不抽,最好不抽!"

抽煙及時抽的不多,但日復一日,也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使血液流動變慢,促使血管堵塞,誘發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據調差顯示,長期大量吸煙,如每天吸煙20支左右,血壓會高於不吸煙者;每天吸煙多餘20支左右,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比每天少於20支的人增加1倍以上。

長期大量吸煙會造成血管痙攣,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大血管及為血管病變,最終導致大大小小的血管堵塞,引起組織缺血、缺氧。

習慣一、黑白顛倒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也在生活中普遍,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了壞處,如熬夜玩手機、電腦等,甚至出現"黑白顛倒"的情況。

長期熬夜會導致體內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促使血管收縮異常,血流減慢,增加血液粘稠堵度,血液中的毒素、氧自由基等都會增加。

睡眠不足,也會導致心臟處於高負荷狀態,長期如此就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

建議,調整作息,按時睡覺,促使身體各個器官得到良好的休息時間。

最好是在晚上10點半之前入睡,最晚不要超過12點。

凌晨1-3點是肝經當令,而"人靜臥則血歸於肝",保證人在熟睡時,才能讓全身血液回流於肝臟,進行解毒。

習慣二、大魚大肉

長期大魚大肉的飲食結構會使人體攝入過多的營養,而多餘的營養就會轉化成脂肪,甚至聚集在器官、血管內,影響身體代謝,增加血管血栓的形成。

建議飲食均衡,多吃青菜,改善體內環境。

飲食上應營養攝入均衡,保證蛋白質、脂肪的攝入,也要多吃些青菜,補充微量元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這樣身體才能更好的進行代謝。

習慣三、吃得太咸

長期攝入過多的鹽,會促使血壓升高,誘發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當身體鹽分攝入過多時,會透過腸胃黏膜先進入血液循環當中,血液鹽分高了,就必須吸收水分來稀釋它,這時就會出現口乾、嘴乾的表現。

然後就會大量的喝水,當水分進入血液後,血容量就會增加,就容易使血壓升高。

且吃的太咸,會影響學管壁彈性,降低血管通透性。

建議,使用限鹽勺,沒人每天最好在6克以內。

現代人們的口味重,導致每天鹽、糖、油等攝入超標,而使用限鹽勺,能更好控制食鹽量。

每天配備一個2克的小鹽勺,每次家中的掌勺大廚炒菜的時候,放鹽就有了量的估計。

習慣四、不愛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血管的解毒劑,若補充水分不足,會促使血管內垃圾增多,增加斑塊的形成。

當身體缺水時,會促使血液變得粘稠,降低心臟向各個器官輸送氧氣和營養的效率;同時,也會增加體內毒素的積累,影響體內環境。

建議,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不要等渴了再喝。

多喝水的同時也要及時上廁所,不要憋尿。

喝水時也可以放些對血管有益的物質,促進血管毒素排出。

習慣五、久坐不動

長期久坐不動,會是血液循環減慢。促使體內廢物不能及時排出,增加下肢血管堵塞的風險。

並且,久坐不動還會導致新陳代謝變慢,增加肥胖的幾率,而肥胖會增加血管疾病的發的。

建議,適宜運動,改善下肢血液循環,預防下肢、周圍血管出現堵塞。

久坐不動的人,比如久坐辦公室的人,建議每隔1個小時,站起來活動1分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vTUHmwBmyVoG_1Z8D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