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任的父母,絕不會讓孩子偷這幾種懶

2019-06-25     錢志亮

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一個負責任的父母,愛孩子絕不是只考慮他當下的感受,認為孩子「輕鬆快樂就好」,更關鍵的是有長遠的眼光,知道什麼事對孩子是重要的。

當孩子在下面這三件事上偷懶的時候,父母請務必好好引導,幫助他克服惰性,養成良好習慣。


一、學習的「懶」

現在的孩子,面對電子產品、娛樂遊戲的誘惑也多,常常在學習上偷懶,無法收心:

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跑出跑進,喝水、上廁所,在書桌前磨磨蹭蹭;

不喜歡學習,抱怨讀書苦,甚至有厭學的情緒,只喜歡玩樂、沉迷遊戲。

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


一個親戚的女兒,學習上一直懶懶散散,上到初三就不願意讀了,被父母勸說時,理直氣壯的說:「我可不想以後坐辦公室,那我學習幹嘛?」

6年過去了,她在社會上打拚得非常不如意,處處碰壁,沒有工作。

有一次和我聊天時苦笑道:「現在找什麼工作都要學歷,真難啊。」

於是,她開始到處搜集成人大學的資料,準備再次踏上學習之路。

作家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給兒子寫了這麼一段話,十分深刻: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相比於短暫就能獲得滿足感、刺激感的電視節目、手機遊戲,靜下心來學習或許對孩子來說確實比較「麻煩一點」。

但是讀書學習的意義,遠不止獲得文憑那麼簡單,更重要的在於這個過程會幫助人拓展思維與認知、磨鍊意志品質、學會自學,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這些是一個人終身都會受益的要素。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認知比較狹隘,不能夠看到學習這件事經過長期堅持之後會帶給他的巨大益處。

這就需要家長來把關,讓孩子認清堅持學習的重要意義、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找到好的學習方法、引導孩子積極主動思考、鍛鍊靈活創新的思維。

否則,一個孩子在學習上偷的懶,將變成進入社會吃的苦。


二、運動的「懶」

我們會發現很多外國的青少年,看上去總是陽光自信、充滿能量的樣子,這和西方人對運動的重視和痴迷是分不開的。

而中國的孩子,除了學習,就是看電視、玩遊戲,大多都是窩在家裡,懶得運動。

給孩子上好運動這一門課,中國的父母一直做得不太好,主要原因在於從思想上就沒有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學習不好時,家長會批評他,然而體育方面再不好,家長也不會過多關注。

一直以來,我們遠遠低估了運動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我們所熟知的作家村上春樹,還是一個跑者。

他從33歲開始便開啟了長跑生涯,34歲開始每年都會參加一次馬拉松。每天清晨,計劃好公里數,到現在一直堅持跑了將近40年。

正如他自己所說,「正是長距離賽跑培養與塑造了現在的我,或多或少,或好或壞。」

通過運動,不僅會幫助塑造健康的體魄,也會讓孩子體驗挫折、塑造性格、增強意志力,孩子變得更有耐力、更能堅持,不嬌氣脆弱、吃不了苦。

另一方面,通過各項運動,鍛鍊身體協調能力的同時,會促進孩子大腦、思維的發育;孩子能夠學會規則意識、培養合作與競爭精神

而且身體在運動,揮灑汗水時,大腦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這些「快樂」激素會幫助一個人打敗生活中的很多不愉快,逐漸形成積極樂觀、自信陽光的心態,情緒更加健康。

孩子5歲開始,父母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運動,比如跑步、跳繩、溜冰、騎自行車。

先從親子陪伴做起,每周甚至每天抽出固定的一段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享受其中的樂趣。

當孩子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後,便可以獨立自主運動。


三、做家務的「懶」

《少年說》的一期節目中,一名初一男孩吐槽媽媽總是讓他做家務,希望媽媽不要再讓他做家務了。

誰知媽媽的回覆不僅讓男孩無話可說,也讓無數網友大讚「思路清晰,三觀正」。

那位媽媽說:「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你必須承擔。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的能力,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會培養你的感恩之心,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

「將來你的另一半也是千嬌萬寵的,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你現在做家務,會有責任感,你會對你的家人承擔責任。」

這位媽媽金句頻出的一段話,實在是道出了做家務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意義。


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孩子的生活中不是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鍛鍊動手能力,讓孩子勤於勞動,這件事上不能偷懶。

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孩子會變得勤快、獨立;用自己的力量做好一件件小事,他會建立起自信心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通過體會勞動的不易,孩子會懂得感恩,感受到自己是這個家的一分子,會更有責任感。

孩子3歲左右,家長就可以開始鍛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澆花、及時更換垃圾袋、為寵物、飯前擺碗筷飯後幫忙收拾、收拾自己的床、自己疊衣服等眾多小事中循序漸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難度。

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勤於做家務的好習慣,對他學習和將來的生活都會大有裨益。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人心動的機會和風景。

這三件事上,父母請一定不要讓孩子偷懶。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uJCCWwBmyVoG_1Z87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