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樓閣式建築典型代表,國家級文物,山西省大同鼓樓

2020-03-18   視覺秀旅遊

大同鼓樓,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區大南街南段十字口。據史料記載,明朝大同,樓閣林立,建築華麗,東有和陽街的太平樓;西有清遠街的鐘樓;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樓;;南有永泰街的鼓樓。可惜這些樓閣大部分毀於歷代兵火和自然災害,只有有鼓樓倖存下來。大同鼓樓是明清樓閣式建築的典型代表。2019年10月7日,大同鼓樓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同鼓樓是十字歇山頂三層樓閣式建築,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東西長17.65米,南北寬14.55米,高約20米。各層樓檐下均置斗拱,一、二層檐下置一斗二升交麻葉拱,三層檐下為單翹三踩斗拱。每層四面辟門,四周都有迴廊,外設憑攔,舉目遠眺,整個大同城一覽無餘。西北有木製樓梯,一層西南角建有樓道。底層十字穿心辟門,以通車馬行人。


鼓樓四面均懸掛牌匾,南向上匾為「鼓樓」,下匾為「聲聞四達」;東向上匾為「歌風」,下匾為「雲開春曉」;西向上匾為「振德」,下匾為「和聲鳴盛」;北向上匾為「時雍」,下匾為「蟾雲就月」。。其下檐還另有一方匾額"天理昭彰"。現已無存。


明清時期,鼓樓是全城報時報警之地,備有測定時間的「銅漏壺」和「定更鼓」。「銅漏壺」產生於宋代,製作極為精巧。

如今的鼓樓一層置放的一面鼓為第一屆雲岡旅遊節而制,二層置放的一面鼓為1993年鼓樓重新開放而制。一樓兩鼓,使鼓樓更加名副其實,鼓樓點綴著大同,美化著古城,成為塞外名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