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北上廣GDP出爐,廣東經濟表現亮眼,今年有望突破10萬億?

2019-07-23     股經匯

在經濟總量方面,北京、天津、重慶的本年度經濟總量都在1萬億元人民幣之上,而蘇州、杭州、南京、無錫、鄭州、南通、西安、泉州等城市仍低於萬億元。

天津、重慶邁上新台階——突破萬億元

上半年,在已經公布數據的城市中,除了北京外,天津、重慶兩市的經濟總量也突破了1萬億元人民幣大關——邁上新台階。天津上半年GDP總量達到1.037萬億元,重慶上半年GDP總量達到1.033萬億元。

福州、泉州、鄭州、杭州、泰州,增速較高

從經濟名義增速來看,上半年福州、泉州、鄭州、杭州、泰州,表現搶眼,經濟增速達到或超過9%。其中。福州市的經濟名義增速高達12.7%,泉州市的經濟名義增速高達,鄭州市經濟名義增速也達到了兩位數。

GDP總量上,這五市中杭州最高,約為6949億元人民幣,之後是鄭州市的5106.87億元,泉州市的4007.84億元,福州市的3528.53億元,泰州的2732.15億元。

蘇州市,繼續是「第一地級市」

從上半年各城市的GDP總量來講,蘇州市繼續是全國「經濟第一地級市」,總量達到了9548.27億元。但經濟增速意外下滑了,實際僅增長6%,名義增速更是下降到4.8%。按此趨勢,2019年全年突破2萬億元的「目標」,增加了一些「小插曲」。


福建省

而中國福建省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6640.15億元,與上年同期的14840.93億元相比,同比實際增長8.1%,名義增速高達12.1%,位居全國各省市前列。

細分來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其中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上半年,福建省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96.34億元,同比增長12.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21.03億元,同比增長11.0%……

從三大產業來看:上半年,福建省的第一產業增加值913.33億元,增長3.5%,占GDP的比重為5.5%;第二產業8263.39億元,增長8.3%,占GDP的比重為49.7%;第三產業7463.43億元,增長8.4%,占GDP的比重為44.8%,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

分地區來看,泉州、福州、廈門排前三名

從福建省各城市來看,泉州市整體經濟繼續保持較高增速。上半年GDP首次突破了4000億元,達到了4007.84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的3568.32億元相比,實際增長8%,名義增速高達12.3%。

福州市在上半年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為3528.53億元,實際增速和名義增速都要比泉州市更高一些;廈門市在上半年完成的GDP為2307.36億元,經濟增速在前三名中最低。

上半年漳州、龍岩、莆田、三明等市簡介

整個上半年,福建省寧德市的表現非常突出,其經濟實際增速高達11%,名義增速也高達14.7%,成為福建省經濟增速最高的城市。且上半年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為928.35,按此趨勢,或許明年上半年可突破1000億元。


江蘇省

江蘇全省,在上半年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48585.7億元人民幣(約為4.86萬億元,未能超過5萬億元)。

與2018年同期的44863.52億元相比,名義增長8.3%,實際增長為6.5%。分地區來看,南京市的實際增速最高,泰州市的名義增速最高,而蘇州市表現平平。

蘇州、南京、無錫,繼續是前三

從上半年各城市的GDP總量來講,蘇州市繼續是江蘇省經濟第一大市,總量達到了9548.27億元(約為南京市經濟總量的1.4倍),與上年同期相比實際增長6%,名義增速只有4.8%。

經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6742.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實際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名義增速8.7%,全省第二)。據介紹,南京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實際增速已連續9個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經濟增長穩定性值得肯定。

無錫市,在上半年完成的GDP為5962.51億元,實際增長7.1%,名義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4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890.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27.33億元。增速分別是:-2.4%、7.9%、6.3%。

南通、常州、徐州、鹽城、泰州等

上半年,泰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32.15億元,同比實際增長7%,名義增長9%,在全省排第一名。其中,泰州的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6.46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1414.05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231.64億元,增長6.3%。


廣州市在上半年,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11755.54億元,實際增長7.1%,比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名義增速更是達到了10.3%,在一線城市中非常突出,一改往昔的「頹廢」。

按此推算,2019年廣州市的經濟總量增幅應該不小,或將超越香港,和深圳一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領頭羊。

成都、武漢也公布了上半年GDP

2019年上半年成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02.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8.2%,名義增長12.1%。整體來看,上半年成都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

武漢市,上半年武漢市實現生產總值7478.94億元,同比實際增長8.1%,名義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4.85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40.57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173.52億元,增長8.5%。

重慶、蘇州、杭州等城市的上半年簡介

重慶、天津兩市在上半年GDP均突破萬億元大關,但經濟增速都不高。與他兩類似的還有蘇州,在上半年GDP名義增速只有4.8%,從而使得GDP未能踏上萬億元。

杭州市在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6949億元,同比實際增長6.9%,名義增長9.3%。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實現增加值147億元、2326億元、4476億元,增長1.5%、4.0%和8.8%。

上半年,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6742.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名義增長8.7%;無錫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5962.51億元,實際增長7.1%,名義增長7.7%。

而鄭州市在上半年GDP名義增速高達10.7%,約為5106.87億元;西安市經濟名義增長8.1%,約為4142.34億元;福建泉州市,GDP名義增長12.3%,約為4007.84;安徽的合肥市,名義增長10%,達到了3752.2億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fSyHmwBmyVoG_1ZUR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