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0基礎考注會過了的嗎?零基礎有哪些備考方法

2019-07-29     考證黨

對於很多跨行跨專業的人來說,考注會一般都是零基礎的,其實注會的考試難度非同一般,對於很對人來說基本都是零基礎,都需要重新開始學,能否通過考試,主要還是看考生備考過程中的學習能力,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可以幫助自己事半功倍!

零基礎的考生備考CPA一般主要關注這幾點,一是注會的考試難度;二是報考科目該如何搭配才能有效;三是各科目如何備考;那就針對這幾點能,小編做出以下回答:

一、注會考試難度

然對於考試難的這個問題也要辯證的看,註冊會計師考試的難度在會計類的證書當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普遍表現在以下幾點:

1.要求在五年內通關6門科目,且書本厚知識點多

雖然乍一看五年內通關6科時間還是很充分的,但是要知道在這期間如果你有一科沒能通過,就要面臨重新考試及成績失效的危機。所以很多考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都會在一年選擇報考2-3科,要在幾個月之內攻克三本厚厚的教材其難度可想而知。

2.備考周期長

其實備考周期長這件事考驗大家的並非是知識而是備考的毅力,能夠堅持一天兩天甚至一個月學習都很容易,但是想要堅持半年甚至一年卻需要很強大的意志力了。而且就算你通過了專業階段,還有綜合階段在等著。

二、考試科目搭配建議

六大科目大體上可分為:理解類和記憶類。

會計、財管屬於理解類,審計、戰略、經濟法屬於記憶類,稅法屬於半理解半記憶類。

對於邏輯思維能力較好的理科生而言可以優先選擇會計等理解類科目;記憶力強的同學可以選擇記憶類。

會計是核心科目,與財管、稅法都有交集;審計和戰略的內容體系相通,最好放在一起複習。稅法其實更偏向記憶類。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後,就得制定個備考策略了。

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是同類的科目組合,最好混合複習;不同類的科目組合,將同類科目的混合複習,不同類科目的總次序上理解類優先於記憶類。

因為思維體系不一樣,理解類的思維體系是非線性的,而記憶類則是線性的。你想不通會計科目的借貸方向為什麼是這樣,即使看上一百遍只要想不通就沒法進入下一個領域,可經濟法你一條背不會多看幾遍也就會了,實在不行跳過背下個法條即可。但假如你不這麼干,非把理解類和記憶類的混在一起複習,那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疲於奔命,每隔幾天換一種思維方式學習有多痛苦,誰試過誰知道。

三、各科目如何備考

1、聽課

以聽懂、理解為目標;有些章節比如民法、證券法可能比較晦澀,第一次接觸的考生可能需要2 遍甚至 3 遍的聽課才能全部理解,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不需要懷疑自己,都是這麼過來的。

2、記憶、做題

這兩個步驟務必穿插,這是一個從輸入(聽課)到輸出的過程,很痛苦且沒有成就感(聽課很容易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但一定要堅持,反覆聽課沒有用,無法替代記憶和做題,所以聽懂課以後的任務就是記憶和做題。

3、重點多記

學習就是一個反人性的活動,CPA 考試備考過程就是和自己的遺忘作鬥爭的過程(太多人說工作以後記憶力大不如前),所以需要不斷重複,在遺忘之前再次記憶,等全部忘掉再重新學是非常低效率和痛苦的。

4、錯題多練

個人的錯題反覆做,人類的學習過程往往呈現出之前做對的題目,以後也能做對;之前做錯的題目,隔一兩個月以後再做還會做錯。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斷積累自己做過哪些錯題,不斷的練習,讓自己再遇到同樣的錯誤可以輕鬆應對,一考而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eg0RGwB8g2yegNDXT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