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解析 | 韓國青少年,正在被財閥經濟與貧富差距「壓迫致死」

2019-08-28   硬核八卦
神劇解析 | 韓國青少年,正在被財閥經濟與貧富差距「壓迫致死」

韓國的影視作品,大都以直指現實、敢寫敢拍而著稱。

尤其是爆款韓劇,要麼高度符合觀眾口味,要麼有著明確的普世價值觀。

在《鬼怪》、《請回答1988》之後,又一部韓劇黑馬,以大結局的23.779%的收視率,刷新了有線檯曆代最高收視記錄。

——名為《天空之城》(SKY Castle

這部劇播出於2018年末,結局於2019年初,但是討論度始終不減。

在眾多反映教育觀的影視劇中,它有著堪比紀錄片的真實性和殘酷感。

《天空之城》20集的製作費只有75億韓元(約4500萬人民幣)。

演技在線、服裝精緻、配樂大氣。

主演陣容沒有一個韓國流量明星,全員中生代戲骨+新人演員。

韓劇《天空之城》的成功,也讓隔壁韓國劇迷們揚眉吐氣:

「只要明星出演就能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想要劇組把製作經費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為天價片酬買單,看來這種訴求不分國界啊。

韓國網友為它天天泡在網上討論,《天空之城》喜提全年齡段熱搜第一名。

中國網友為它暗戳戳祈禱亞洲杯韓國隊比賽失利,這樣就能早點看到大結局。

這種全民級的討論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

—毫不遮掩的劇情,引起極度舒適。

韓國的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對《天空之城》的評價是:

「真實的反映了江南地區的教育現實。」

01、天空「危城」

在韓國,四個「精英」家庭,居住在名為「天空之城」的高端社區里。

這個依山傍水的住宅區,有著高爾夫球場、私人圖書館、人工湖泊和花園,幾座宅邸的裝修都金碧輝煌。

——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這些家庭的父親,分別是法學院教授、醫院院長、外科教授......

共同點是,有著株南大學正教授的頭銜。

他們驕傲的居住在價值數十億的宅邸里,享受著韓國0.1%的頂級福利。

表情非常傳神...

但是,這些自詡為top0.1的人,卻有著難以啟齒的「中年危機」。

——如何穩固自己的社會地位。

韓國的社會構成如同一個金字塔。

底層永遠是被壓迫的命,唯有頂層才能享受資源。

踩著其他人,爬上最頂端,這是他們大半生拚命工作的唯一動力。

如今,這一重擔壓在了子女身上。

這些社會名流,不惜傾盡家庭財富,在明爭暗鬥中搶奪稀缺教育資源。

這些瘋狂的家長都乾了什麼呢?

第一個家庭,實施的是辱罵+瘋狂打壓的教育模式。

「只考了班級第二名?你腦子廢了吧?」

「有臉睡覺?還不給我去學習!」

從小生活在扭曲的高壓下,溫順乖巧的兒子英才還真的順利考上了名校。

他的學習動力卻來自對父母的刻骨恨意。

支撐英才走下去的唯一希望,是在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離家出走。

留下一個寫滿復仇日記的ipad。

隱忍多年,只為在父母最幸福的時刻,給予他們致命一擊。

英才的母親明珠,一直將人生希望完全寄托在兒子身上。

因為這份「輔佐」功勞,她還獲得了老公獎勵的金卡和郵輪船票,讓其他母親羨慕不已。

英才被錄取後卻離家出走的行為,徹底摧毀了她的精神。

苦苦尋到的兒子,卻給母親這樣的回答:

「我不想再做你的兒子。」

明珠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在一個雪夜,穿著睡衣踉踉蹌蹌的跑出去,吞槍自殺。

在家破人亡的慘劇面前,住在「天空之城」的人們,並沒有停止爭奪教育資源的戰役。

第二個家庭,實行的是「資源集中供奉」的教育模式。

母親韓書珍一直想盡辦法討好明珠,不惜花費重金為明珠一家舉辦慶祝升學的宴席。

只為了得到英才考上名牌大學的「檔案」。

即使做到這種程度,明珠依舊拒絕了韓書珍。英才的成功秘籍,什麼都可以說。

——唯獨「檔案」無可奉告。

到底是什麼「檔案」如此重要呢?

韓國的高考成績分為兩部分。

一是考試分數,二是「綜合生活記錄簿」分數。

「綜合生活記錄簿」,就是對考生在高中三年間的學校表現、獲獎經歷、社會實踐、課外閱讀等活動進行評估,再折算成相應的分數,計入高考總成績中。

有資源的上層家庭,會找到專業人士為孩子專門「編寫」會被名校錄取的記錄簿。

——這就是劇中「檔案」的真面目。

根據統計,韓國排名第一的首爾大學,在八十年代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普通家庭。

現如今,進入首爾大學的學生,有一半以上來自於富裕的江南地區。

這令人絕望的比例的變化,綜合生活記錄簿「功不可沒」。

記錄簿組成了高考分數,被母親們稱為「情報戰爭」毫不為過。

劇里的精英們的孩子,還在高中就在讀哲學、文史類讀物。

韓國政府建立這種「彈性評價標準」,原本是鼓勵素質教育,卻間接讓韓國的富家子弟們,在起跑線上就遙遙領先。

明珠雖然沒給韓書珍記錄簿,卻告訴了她另一個秘密。

成為某銀行的VVIP,銀行暗中牽線,為你介紹最好的高考協調專員(輔導老師)。

這位冷峻的協調專員曾是首爾大學的入學負責人,有著委託合格率100%的傲人成績。

對學生家庭的審查十分嚴格,要求母親有著「為了成績,讓孩子陷入地獄之火」的覺悟。

她對學生的「指導」從燈光、睡眠、營養、交友到心理......謹慎又專業。

同時,協調專員收費高達幾十億韓元(人民幣上千萬)。

頂層家庭們卻依然趨之若鶩。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劇情誇張嗎?並不。

韓國統計廳在2012年公布了一組數據:

全國中小學生,有69.4%參與了以升學為目的補習班。

這一年,韓國家庭支付的補習費高達1140多億人民幣,占整個韓國教育預算的36%。

因此,在韓國想要打贏高考這項戰爭,三樣東西必不可少。

父親的財富。

母親的情報。

孩子的努力。

——而前兩者的重要性,比後者還要大。

這種極端社會現象,與韓國的財閥經濟分不開。

02、韓國的財閥經濟

在韓國,財閥壟斷了絕大部分社會資源。

韓國人一生避不開的五件事:生、老、病、死和三星。

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為拐點,韓國社會的兩極分化愈發明顯。

據調查,同樣一份工作,在六大財閥的公司里,普通職員可以拿到五千萬韓元的年薪。

其他小企業的員工,就只能到手兩千萬

三星、現代、SK、LG、韓華、樂天六大財閥旗下公司的大門,只為SKY的學子開放。

SKY,是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首字母的縮寫。

它們在韓國大學中排名前三,相當於中國的「清北復交」,美國的常春藤聯盟。

在韓國,雖然高等教育已經普及,有70%以上的年輕人大學畢業。

但是只有2%的人能進入SKY

SKY的學位不僅能通往最好的工作、最好的社交圈子,還能帶來與「強者」聯姻機會。

上層家庭需要SKY來穩固家族在社會的地位。

底層家庭需要SKY來提升收入、改變命運。

青少年的發展路徑既已如此狹窄又清晰,全社會自然是拼了命的向上爭擠。

只是,即便拚命學習,也未必能帶來好成績。

根據統計,在韓國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要比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入學成績高43分。

如《天空之城》中韓書珍所說,韓國現在已經進入了「學種時代」。


03、學習會不會背叛努力的人?

根據2017年度《世界衛生統計》:

1、韓國10-19歲青少年自殺率居全世界首位。

2、連續10年,「成績與升學」都以39.2%的比例成為頭號死因。

3、每年三月的開學季,都是青少年自殺的高峰。

——這份壓力來自升學,更來自分配不均的教育資源。

在韓國紀錄片《學習的背叛》中,主角允藝媛是一名來自偏遠村落的學生。

與生在首爾的同學相比,她只能依賴自己的勤奮。

同樣的地點,同學坐高鐵30分鐘就能到,她卻要三個小時。

每天在書桌前刻苦學習十幾個小時,入學第一場考試,她卻仍在學校的359人中,排名313。

《天空之城》的拍攝目的,原本是揭示社會現象、反思親子關係。

但是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反而是:「哪裡能找到劇中那麼好的協調員?」

對於韓國社會,離開財閥經濟、貧富差距去談素質教育,只是一句空話。

只要高考還是普通人向上流動的唯一渠道。

永遠都會有大批家庭前赴後繼,像煉鋼一樣對教育的爐火無悔傾盡所有家庭資源。

用考試的模具,鍛壓出一個個名校學子。

這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參考資料:

1、公平的錯覺:韓國教育辛酸史

2、超越中等收入陷阱_韓國人力資源開發對中國的啟示

3、《學習的背叛》,EBS紀錄片

4、《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人才的誕生》,EBS紀錄片

5、維基百科


你如何看待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這一現象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