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栗小南瓜是早熟型西洋南瓜新品種之一,具有抗病性強、耐低溫、耐貯運和易於栽培的優點,因此美觀的外形、優良的品種、帶有栗味的清香,深受消費者歡迎。寶栗小南瓜具有抗病性強、耐低溫、耐貯運和易於栽培的優點,在我國山東、雲南、華南、東北地區均有栽培。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也不同。下面談談寶栗小南瓜規範化栽培技術。
一、 品種特徵特性
寶栗小南瓜具有生長勢強、適應性廣的特點;該品種生長習性蔓生、主蔓色為綠色,主蔓刺毛中等,葉型心臟五角型、葉綠色、葉緣鋸齒、葉緣刻淺、葉面無白斑、葉背少刺毛,首瓜果節位10-14節,嫩瓜皮綠色、嫩瓜瓜面斑紋塊狀、嫩瓜面斑紋淺綠色,商品瓜面平滑、棱溝淺,無瓜瘤,瓜面無蠟粉,近瓜蒂端凹狀、瓜頂凹狀,瓜形扁圓,老瓜墨綠色、肉色橘黃,果外橫徑約22.5cm、縱徑約12.5cm、果肉厚約3.5cm,全生育期85-100d,單瓜質量1.0-2.0kg,每株坐果5-9個,產量可達2500kg/667m2;瓜肉粉質、香甜味佳,蒸熟後有板栗清香味;極耐貯藏,適宜長途運輸。
二、育苗管理
2.1播種期,寶栗小南瓜播種時間依地區不同而有相當的差異,同時考慮其經濟性、市場需求和貯藏運輸等因素,原則上以在溫涼乾燥的季節栽培為宜。河北以3月上旬播種育苗,山東及周邊地區種植春季1月上旬育苗、秋季在立秋前10d育苗;海南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育苗為好;廣東地區春季栽培建議在3月中旬播種,秋季可在9月份底直播,有設施栽培的可在10月份至翌年1月份播種。
2.2育苗土配製,取大田表土、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及草木灰,按照比例3:3:1混合進行育苗土配製,每50kg育苗土加一袋多菌靈或敵克松拌土進行土壤消毒,加水使土壤水分達75%左右,配合32 孔育苗穴盤或10 cm×15 cm育苗營養缽使用,也可購買瓜菜專用的育苗基質育苗。
2.3浸種,取種子放入50℃熱水浸泡並不斷攪拌至常溫浸泡12h後用水洗凈,換清水繼續浸泡12h後取出洗凈,期間每4h就換一次水即可播種;也可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min,再用清水浸泡至24h後取出洗凈即可播種。
2.4培育壯苗,出苗最適溫度為25-30℃,播種後2-3d就可破土出苗,保持8-10℃左右的晝夜溫差有利於培育壯苗。北方地區設施育苗在溫度低時可以覆蓋草蓆防寒,溫度高時要及時掀膜通風降溫;為避免瓜苗徒長,其中夜間溫度控制很關鍵,播種後保持適當高溫可促進出苗,保持棚內溫度為28℃左右,約75%幼苗出土後棚內溫度保持20℃左右,保持通風防止棚內濕度過大感染病菌和徒長;葉面噴施植物誘導劑1000倍液一次,也可有效控制瓜苗徒長。
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定植,選擇下胚軸粗短、子葉大而端正、葉伸展好、矮壯不徒長、根系發達損傷少、不僵苗老化的壯苗定植。真葉長出後,視幼苗生長情況澆0.1%三元復合肥加500倍生命源黃腐酸水肥1次,可結合澆肥水澆800倍的敵克松一次預防苗期猝倒病。移栽前5d要通風煉苗,並用0.2%的三元復合肥加500倍生命源黃腐酸水肥澆苗1次可提高根系活力;寶栗小南瓜根系再生力稍差,苗期定植時應儘量不損傷根系,定植前2-3d應蹲苗以提高瓜苗抗逆性,定植後及時澆緩苗水,也可澆好定根水後再鋪地膜。
2.5整地起壟,瓜園應選擇土質疏鬆深厚、肥沃通透、物理性狀良好、灌排性正常的土地種植,忌澇窪地和鹽鹼地、忌瓜茬,要求實行2a以上輪作。備耕時平整地塊,開溝排水建好排水系統,開排水溝深50cm、寬30cm,採取雙行種植。
2.6 定植,結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1000kg/667m2,配施25kg/667m2磷肥,瓜類專用復合肥50 kg/667m2作基肥。當苗齡25-30d株高20cm即可定植,單株雙蔓種植採取雙行種植,壟寬4m,株距60-70 cm、行距130 cm,定植600-700株/667m2,也有種植密度達800株/667m2,此方法要求更精細的栽培管理,定植時要澆足定根水。
三、田間管理
3.1整枝壓蔓,寶栗小南瓜以主蔓和側蔓均可坐瓜,每株留瓜2-3個促苗健壯,坐瓜大且多至少可坐2個果。藤蔓越粗壯結瓜越大越多。向一側壓蔓每條蔓壓2-3處,使其產生不定根增加養分吸收,不要壓住雌花。整枝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保留主蔓,在基部選留一條長勢相當或最健壯的子蔓,其餘子蔓達20cm均摘除,採收期可提前幾天,見幼瓜坐果穩定後再留2節蔓便可打頂;二是當幼苗具有5片真葉時對主蔓摘心,促進子蔓生長到10-15 cm時,選留2條生長勢相當同等長度的子蔓,使其平行生長可使2條蔓同時坐果,每條蔓可以結果2個以上則需採取多次追施水肥管理。根據這幾年的種植情況發現,寶栗小南瓜主要採用雙蔓種植較好。瓜蔓長出5節後即可用土壓蔓,每隔5節左右壓蔓一次。
3.2留瓜,寶栗小南瓜一般生長有8-10片大葉、蔓長至60-80cm時就開第一朵花,但此時不是坐果的好時機,主要原因是生長營養積累不足,要優先長蔓,易化瓜或第一個瓜小。寶栗小南瓜是無限花序,即只要營養充足就可以不斷地坐果,故株距過小有利促進苗徒長伸蔓,使第一朵花坐的瓜自動化掉,直接留第2個瓜;行距寬有利足夠的空間給南瓜伸蔓坐第2、3個瓜;據觀察發現寶栗小南瓜的蔓長度為3m內即可坐2-3個瓜,留4m的行距就可以為其生長提供足夠的空間,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了產量。露地栽培一般不需人工授粉,如遇連續陰雨天氣,則需人工授粉或放蜂輔助授粉來提高坐果率,設施栽培則需要在晴天上午8-10點期間授粉較好。
3.3水肥管理,寶栗小南瓜生育期要注意平衡施肥,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比例為3:2:5,應重施基肥。苗期施偏氮三元復合肥55kg/667m2水肥以促進壯苗,但前期氮肥不易施過多以免徒長,而苗期配施少量磷鉀肥可減少側枝的分櫱生長;待初果定後,應施以重肥以促高產優質,伸蔓期主要施用低氮高磷鉀肥5-8kg/667m2,同時增施生命源黃腐酸水溶性肥5kg/667m2,有促花結果抑制徒長的作用;坐瓜和果膨大期主要使用高氮高鉀低磷復合肥6-10kg/667m2,能促進瓜快速生長,同時增施腐生命源黃腐酸水溶性肥10kg/667m2;後期補1次鈣鎂肥5kg/667m2,有利於提高瓜的品質。苗期和伸蔓期,葉面噴施含鋅等微量元素有利於提高抗病力,有花蕾之後葉面噴施含硼和磷酸二氫鉀的葉面肥利於促花保花,坐瓜後噴施含微量元素和胺基酸葉面肥有利於保葉保果。具體用肥用量需根據苗生長狀況和生產成本而定。
四、病蟲害等管理
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
4.1蟲害,寶栗小南瓜主要害蟲有黃守瓜、菜青蟲、斜紋夜蛾、蚜蟲、薊馬、白粉虱、潛葉蠅、螻蛄等蟲害。在南瓜苗期、伸蔓期主要的蟲害有黃守瓜、菜青蟲、斜紋夜蛾為主,蚜蟲從伸蔓期開始為害,薊馬、白粉虱主要從坐瓜期開始危害,潛葉蠅從出苗後的子葉開始為害葉片,蚜蟲、薊馬、白粉虱傳病毒病十分迅速,以上這些害蟲均嚴重危害南瓜生長;因此防治蟲害需提前預防綜合防治,及時在其未爆發前止住。
華北地區種植薊馬、白粉虱一般在冬季及翌年初到達高危期;蚜蟲、斑潛蠅、白粉虱可用黃板誘殺,薊馬用藍板誘殺,蚜蟲、薊馬的化學防治初期可用阿維菌素或噠蟎靈噴施防治、後期可應用噻蟲嗪和多殺菌素防治,斑潛蠅可用氟蟲脲或滅蠅胺防治,白粉虱可用銳勁特或吡蟲啉防治,每隔7d噴連續2次,化學防治時配加0.2%磷酸二氫鉀效果較好,噴藥時注意要噴葉背和葉面;螻蛄、地老虎等地下蟲害防治可在定植前結合防治根線蟲兼防。
4.2病害,寶栗小南瓜主要病害有線蟲、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蔓枯病等。線蟲作用於苗期開始危害,猝倒病和立枯病發生在苗期,霜霉病主要發病於苗期和伸蔓期,白粉病主要出現在坐瓜期,而病毒病發生整個生育期。
線蟲防治在施底肥時開始,種苗前施藥(10%噻唑膦或阿維菌素顆粒)滅線蟲,也可參入適量腐熟好的油茶餅漚制液結合路富達防治線蟲;猝倒病和立枯病發病初期用普力克噴霧或灌根,霜霉病在苗期開始預防至坐果期,主要用甲基硫菌靈、百菌清、甲霜錳鋅、烯醯馬琳等;白粉病需從坐果期開始防至收穫,主要用藥為硫磺懸浮劑和苯醚甲環唑等,若從白粉病未出現時防病則只需用硫磺懸浮劑就可防治,在發病初期也可用碳酸氫鈉6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d噴一次連續3次;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實,低溫高濕易發病,發病初期可用速克靈或灰霉靈噴霧,每隔8d噴一次連噴2次,也可用多菌靈、福美雙等防治;病毒病需從伸蔓期開始預防,主要採用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新植黴素等防治,另外一發現帶病毒病的植株就拔除遠離瓜園;蔓枯病會危害南瓜整個植株,發病初期噴淋百菌清液或瑞毒病錳鋅防治。
五、適時採收
寶栗小南瓜坐果後30-40 d即可採收,以采老熟瓜為主。老熟瓜成熟標誌是果柄縱裂,明顯發生網狀龜裂並已木質化現白條,果實失去光澤皮色,果皮硬化並由綠色轉為墨綠色,晴天用指甲難以掐入果肉甘甜。充分老熟的寶栗南瓜含乾物質多,有利於貯藏且品質風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