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科普大講堂】不看不知道!嶺南寶藏中藥材圖鑑

2019-10-24   安安科普

嶺南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地理環境適合植物生長。地區中藥資源極為豐富,是全國道地藥材的主要產區之一,是「南藥」和「廣藥」的分布區。

嶺南中醫名人輩出,從秦漢時期的安期生,到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嵇含、葛洪,再到宋元時期的釋繼洪,歷代名醫懸壺濟世,利用嶺南豐富的中藥資源造福一方百姓。到了明清時期,更是湧現出一批像陳李濟、馮了性這樣的知名藥廠。

攝影:馮推順

最新一期食藥科普大講堂邀請到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的學術傳承人——冼建春教授,下面就請大家和安安一起,將這些嶺南中藥材一睹為快吧!

1. 五指毛桃

別稱:粗葉榕、三龍爪、亞椏、五爪龍、五指牛奶

來源:桑科植物,植物裂掌榕的根

功效:味甘、性平。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脾虛浮腫、食少無力,肺癆咳嗽,盜汗,帶下,產後無乳,風濕痹痛,水腫,肝硬化腹水,肝炎,跌打損傷

用法:內服,煎湯,60-90g

驗方

1. 產後無乳:五指毛桃60g,燉豬腳服。

2. 老年氣虛浮腫:五指毛桃90g,千斤拔30g,水煎服,或五指毛桃90g,燉豬脊骨食。

2. 葉下珠

別稱:珍珠草、葉後珠、夜合草,夜合珍珠等

來源:大戟科葉下珠屬葉下珠的全草

性味:味甘、苦,性涼

歸經:肝、肺經

功效: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明目,消積

3. 鳳尾草

別稱:雞腳草、井欄草、五指草等

來源: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草或劍葉鳳尾蕨的全草

性味:味甘,淡,性寒

歸經:大腸、小腸、胃經

功效: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

4. 番石榴葉

別稱:雞屎果葉、番稔葉

來源:桃金娘科番石榴的乾燥嫩葉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大腸,肝經

功效:澀腸止瀉、收斂止血

驗方

腹瀉:治療小兒腹瀉時使用10張番石榴嫩葉,炒後水煮頻服,老人亦可適用,尤適用於季節變更所致腹瀉

5. 崗稔

別稱:山稔根、桃金娘根

來源:桃金娘科桃金娘的乾燥根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歸肝、腎經

功效:養血、通絡、止血止痛

6. 地稔

別稱:鋪地錦、地蒼、地茄、地蒲

來源:野牡丹科植物地稔的乾燥全草

性味:味甘、酸、澀,性涼

歸經:大腸,脾,胃經

功效:清熱化濕,祛瘀止痛、收斂止血

7. 毛麝香

別稱:五涼草、餅草、涼草、毛老虎等

來源:玄參科植物毛麝香的乾燥全草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肝、脾經

功效: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活血消腫

8. 千斤拔

別稱:老鼠尾、一條根、釘地根等

來源: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乾燥根

性味:味甘、微澀,性平

歸經:脾、胃、肝、腎經

功效:補脾胃、益肝腎、強腰膝、舒筋絡

9. 牛大力

別稱:大力牛、山葛、大力薯等

來源:豆科植物美麗崖豆藤的乾燥根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肺、脾、腎經

功效:補脾、潤肺、舒筋活絡

10. 雞骨香

別名:土沉香、雞腳香、黃牛香

來源:大戟科植物雞骨香的根

功效:辛苦,性溫。行氣止痛、祛風消腫。治咽喉腫痛,並心氣冷痛,祛風,壯筋骨

用法: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驗方

1.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雞骨香、兩面針、高良姜、烏賊骨粉各6g,石菖蒲、甘草各3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1丸,每日3次。

2. 跌打損傷:雞骨香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最後安安想要提醒的是:中草藥雖好,但是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起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哦,各位小夥伴要切記這一點!

部分圖源來自網絡

編輯 / PAN

審稿 / 鄒宇華(廣東藥科大學教授)美編 / 青檸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