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退熱,但只是輔助降溫卻不治病,退熱作用是有限的。
有些家長喜歡用退熱貼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認為這樣可以保護寶寶的腦袋。
其實,除非是超過 41°C 的超高熱或顱內感染引起的發燒,發燒並不會燒壞腦子。而且人體內的溫度會通過血液的流動達到平衡的,不可能通過給額頭的一小塊皮膚降溫來降低顱內的溫度的。還有些退熱貼裡面添加了冰片、薄荷、桉葉油之類的物質,這些東西會讓局部皮膚感覺涼意,但並不是真的的降溫。
在之前的內容里,小康君也有解釋過:發熱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是與疾病作鬥爭的一種武器。寶寶處於低熱(<38.5℃)時,代謝速度增快,能製作較多的抗病物質,有利於康復。因此不要把發熱看成是不能容忍的病症而急於降溫。寶寶發熱時,精神只要好,就說明病情不重,就應該讓機體與疾病抗爭,莫急於退熱。如高熱(>39℃)或超高熱持續過久,可造成代謝紊亂,將對肝、腎、腦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傷,應給予退熱措施。
另外,發熱也是疾病的一種信號。根據發熱可以判斷寶貝是否有病以及判斷病情是否好轉。而亂用退熱藥,會使我們的判斷迷失方向。所以既不能一見發熱就吃退燒藥,又要在高熱時果斷地採取退熱措施。
簡單的家庭退熱法
1
脫衣服
發燒會使孩子感到很不舒服,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如外衣或鬆開衣服,只穿一件背心或睡衣,讓他涼快涼快,這樣做肯定不會「受寒」,反而有利於退熱。反之,假如媽媽害怕寶寶受涼,就給他穿得嚴嚴實實,裹在厚厚的被子裡,這些做法無疑是「加熱」,還有可能促發高熱驚厥。
2
多喂水
發燒增加寶寶對液體的需要,可寶寶往往食慾減退,進食飲水少,皮膚不顯性失水增多,病程中可伴有嘔吐和腹瀉,加上高燒時張口呼吸,經肺排出的水分也增多,使心率和呼吸加快。如果家長在此階段不給寶寶多喂水,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脫水症,以致高燒持續難退。家長應給寶寶頻頻喂冷開水,每天至少喂水400毫升。
3
不禁食
寶寶發燒時的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清淡、易消化為主,如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等,少量多餐。發燒時禁吃雞蛋,繼續喂食和多喂水可以提供部分熱量,通過出汗,增加尿量,促進毒素排泄,有利於退燒。
4
降室溫
家中如裝有空調可保持室內溫度在21℃~24℃,沒裝空調可開窗通風換氣,每天兩次,每次至少一刻鐘。如果寶寶房間悶熱,可用電風扇促使空氣流動,但不要對著寶寶吹。
5
勤觀察
在家休息需密切觀察:每隔1~2小時監測一次體溫,詳細記錄寶寶的熱型、熱度、分期和同時伴有的其他症狀。若寶寶體溫低於38.5℃,可以不用退熱藥。如果體溫不到39℃,精神狀態較好、不煩躁,仍然照吃、照玩,沒有明顯不舒服的症狀,可暫時在家觀察,不必急著去醫院,也不必急著吃退燒藥。
6
看醫生
如果體溫超過39.5℃,應馬上去看醫生,因為許多疾病的最初症狀都是體溫升高。一旦情況緊急,如出現哭鬧不停、反應差、高燒不退或高熱驚厥,同時合併頻繁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時,應儘快看急診,不得耽誤病情。
小康君嘚吧嘚
需要注意的是,引起發熱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退熱貼還是退燒藥,都只是使寶寶體溫降至正常,且僅僅維持數小時,體內藥理作用消除後,體溫將再度上升,因此如果家中小寶寶有發熱的情況,應及時測量溫度,如有高熱要先帶寶寶看醫生並積極治療,病好了,燒自然就退了。
看完別忘點個
呦~